台灣地區經濟最新動態 | |
100.08 | ▲ |
景氣領先指標(4 月) (3 月份領先指標 99.96) |
|
-2.87% | ▼ |
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0.78%) |
|
3.50% | ▼ |
失業率(4 月) ( 3 月份失業率 3.56%) |
|
-13.28% | ▲ |
出口值年增率(4 月) ( 3 月份出口值年增率 -19.07%) |
|
2.35% | ![]() |
消費者物價上漲率(4 月) ( 3 月份消費者物價上漲率 2.35%) |
|
|
|
國際經濟最新動態 | |
1.6% | ▲ |
美國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0.9%) |
|
3.7% | ▲ |
美國失業率(5 月) (4 月份失業率 3.4%) |
|
4.5% | ▲ |
大陸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2.9%) |
|
8.48% | ▼ |
大陸出口值年增率(4 月) ( 3 月份出口值年增率 14.79%) |
註︰▲ 或 ▼ 或 |
綜合分析報告(2010 年 12 月)
一、國際經濟情勢與展望
1. 全球經濟擴張減緩進入 2010 年後,2008 年金融風暴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已然褪去。上半年各主要國家有別於 2009 年的蕭條,景氣開始復甦,新興國家強勢成長。第 3 季開始由於希臘與愛爾蘭的債信問題所引發的政府財政赤字疑慮、美元走勢疲軟、中國持續採行的穩定物價政策等,都造成了全球經濟持續擴張的變數。依據 OECD 所發布全球景氣綜合領先指標由 2009 年 2 月最低點 91.0連續 15 個月上升至 2010 年 5 月 102.7 後 , 6 月降為 102.6 ,其後至 9 月為止均維持在 102.5 , 10 月再回升到 102.6 ,顯示全球經濟雖然減緩,但仍維持向上之態勢。
多數國際研究機構預測 2010 年全球經濟將由 2009 年的衰退轉為正成長,但 2011 年成長將趨緩。 2010 年第 3 季全球失業率已從高點略為下降,但仍屬偏高。歐元區在先受希臘主權債務危機的衝擊,在大規模救助計畫下財政狀況本已趨於穩定,愛爾蘭的債務危機又造成二次衝擊,使得歐元區經濟成長前景尚多疑慮。控制通貨膨脹與穩定經濟成長將成為中國大陸 2011 年經濟工作的兩大重點。 2009 年全球經濟成長率衰退 0.6% ,依國際貨幣基金會(IMF) 10 月最新的 「全球經濟展望報告」 指出, 2010 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轉升為 4.8% , 2011 年則成長 4.2% 。「 環球透視 」公司(IHS Global Insight) 11 月份報告預測資料顯示 2010年全球經濟將成長 4.0% , 2011 年則略降為 3.3% 。
在物價方面,西德州原油現貨價格由 8 月底的低點每桶 71.92 美元開始回升, 10 月底再次突破 80 美元,來到每桶 81.43 美元, 11 月底更進一步上漲到 84.11 美元,已接近 4 月底之高點 86.15 美元。黃金現貨價格自 2009 年 10 月起已連續 14 個月維持在每盎司 1000 美元以上, 2010 年 9 月底之價格突破 1,300 美元, 11 月底已達 1,383.50 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IMF 預測全球 2010 年消費者物價年增率為 3.7% , 2011 年則為 3.1% 。
2. 美國經濟成長平緩,進出口貿易成長緩和2010 年第 1 季,美國經濟成長率(與上季比,折算成年成長率)為 3.7% ,但第 2 季則下降為 1.7% ,全美經濟活動成長減緩。第 3 季在民間消費成長速度較慢與外在需求增加、企業投資成長等正反等因素交互影響下,經濟成長 2.5% 。進出口貿易成長趨於和緩,根據海關統計, 2010 年 8 、 9 、 10 月的出口值成長率(與去年同期比)為 22.3% 、 18.1% 與 17.6% ;進口值成長率則為 30.0% 、 18.0% 與 15.7% 。
在物價方面,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緩升,連 4 個月下降到 9 月的 1.1% , 10 月則小升 0.1 個百分點為 1.2% , 11 月再降回 1.1% 。躉售物價 2010 年 6 月成長率為 2.7% ,係近半年來的低點, 10 、 11 月分別為 4.3% 與 3.5% 。聯邦資金利率自 2008 年 12 月起均維持在 0% 至 0.25% 之水準。
在勞動市場方面,失業率從 2010 年 4 月的 9.9% 開始下降, 6 、 7 月維持在 9.5% , 接下來 8 至 10 月皆為 9.6% , 11 月再升為 9.8% ,證實美國就業市場繼續惡化。此數據使得美國政府必須在堅持削減赤字,以追求長期財政健全,和對必要的開支鬆手來振興經濟兩個政策中作出選擇。景氣綜合領先指標自 2009 年 2 月(89.4)以來,連續 15 個月上升至 2010 年 5 月份 (102.1)後, 8 月份降至 101.9 ,其後連續 2 個月上升, 9 、 10 兩月分別為 102.0 與 102.3 。
由於 10 月公布的各項經濟數據表現優異,經濟領先指標等亦有上升趨勢,企業投資回溫,道瓊工業指數從 8 月底10,014.72 點,大漲至 9 月底的 10,788.05 點, 10 月份更已接近兩年來的高點,達 11,118.50 點,較上月上漲 3 個百分點左右。那斯達克指數已突破 2,500 點,由 8 月底的 2,114.03 點漲至 9 月底的 2,368.62 點, 10 月則為 2,507.41 點,較上月上漲近 6 個百分點。 11 月在上月大幅上漲後回檔整理,道瓊工業指數收在 11,006.00 點 ,小跌 1 個百分點;那斯達克指數則收在 2,498.23 點,小跌 9.18 點。
美國 2009 年經濟成長率為 -2.6% ,IMF 10 月最新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測 2010 與 2011 二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 2.6% 與 2.3% 。「 環球透視 」公司(IHS Global Insight) 11 月份報告預測美國 2010 、 2011年經濟分別成長 2.7% 與 2.3% 。
3. 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再現2010 年第 2 季,歐元區經濟年成長率由 2010 年第 1 季之 0.8% 上升為 成長 2.0% 。其中德國之經濟年成長率由 2010 年第 1 季之 2.1% 提升為第 2 季的 3.9% ;法國之經濟年成長率則由 2010 第 1 季之 1.1% 小升為第 2 季的 1.6% 。最新公布的第 3 季歐元區經濟維持成長,小降至 1.9%,德國保持在 3.9%、法國則略升至 1.8%。
在勞動市場方面,歐元區失業率自 2010 年 4 月起已連續 7 個月維持在 10% 的高檔, 10 月份失業率更達到 10.1% ,係近年來新高,顯示歐元區的經濟成長並未改善失業問題。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在大規模救助計劃通過後本已較為和緩,然在愛爾蘭亦爆發類似問題後,將對歐元區景氣復甦造成負面影響,失業率過高亦是另一隱憂。在 2010 年 6 月底匯率已貶至 1 歐元兌換 1.2238 美元,係 2009 年金融風暴以來新低,在跌勢過度反應美元走勢疲軟等影響下, 10 月底歐元升值為 1.3947 美元兌換 1 歐元, 11 月美元開始反彈,最終收在 1 歐元兌換 1.2983 美元。 10 月份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 1.9% , 11 月份持平在 1.9% , 2010 年下半年來物價上漲率均在 1.5% 到 2% 間波動。在上月的漲勢後,股市開始盤整,德國 DAX 股價指數由 10 月底的 6,601.37 點小漲為 11 月底的 6,688.49 點;英國金融時報指數則由 10 月底的5,675.16 點跌至 11 月底的 5,528.27 點。
景氣綜合領先指標自 2009 年 1 月 (91.1) 以來連續 16 個月上升至 2010 年 5 月份 (103.5), 其後連續 2 個月維持在 103.5 , 8 月至 10 月則持平在 103.4 。 歐元區 2009 年經濟成長率為 -4.1% ,IMF 預測 2010 與 2011 二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 1.7% 與 1.5% 。亞洲開發銀行在 12 月的最新報告則預測歐元區 2010 與 2011 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 1.5% 與 1.4% 。
4. 日本經濟成長回升,進出口成長率下降受惠於出口強勁成長與政府優惠措施鼓勵消費, 2010 年第 1 季經濟成長率為 6.8% 。然而,在國內需求開始趨緩,勞動市場依然蕭條等影響下,第 2 季經濟成長率減為 3.0%,第 3 季回升為成長 4.5% ,日本經濟前景尚未明朗。
對外貿易方面,在強勁日圓以及歐元區、美國等國家的成長趨緩影響下,成長幅度逐漸降低。出口值成長率(與去年同期比)至 10 月已低於 10% , 8 、 9 、 10 月份 分別成長 15.5% 、 14.3% 與 7.8% ;進口值成長率則為 17.9% 、 10.0% 與 8.8% 。
勞動市場方面, 10 月份失業率為 5.1 % ,較上月上升 0.1 個百分點,終止連三個月下降的情況,顯示失業問題尚待解決。經過近 2 年的物價負成長後,在 2010 年 10 月份消費者物價上漲率轉為正成長 0.2%,終止連續 20 個月的下跌,表示日本政府為因應通貨緊縮採行之政策開始有了效果。
日圓由 2010 年4月底的 1 美元兌換 94.01 日圓一路狂升至 10 月底的 1 美元兌換 80.40 日圓, 11 月回貶收在 1 美元兌換 83.69 日圓,強勢日圓仍持續中。經過上月的下跌後,在美國經濟傳出利多與日圓回貶影響下,日經 225 指數由 10 月底 9,202.45 點上揚至 11 月底9,937.04 點,大漲近 8 個百分點。
景氣綜合領先指標自 2009 年 3 月 (90.7) 以來連續 16 個月上升至 2010 年 7 月份 (102.7), 8 、 9 兩月則持平, 10 月微跌至 102.6 。日本 2009 年經濟成長率為 -5.2% , IMF預測 2010 與 2011 二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 2.8% 與 1.5% 。「 環球透視 」公司(IHS Global Insight) 11 月份報告預測日本 2010 、 2011年經濟分別成長 3.5% 與 0.7% 。
5. 中國經濟成長趨緩,進出口強勁成長自2009 年第 4 季起,中國大陸經濟強勁成長,已連續 3 季經濟成長率高於 10% ,分別為 11.4% 、 11.9% 與 10.3% ,最新公布的2010 年第 3季成長率為 9.6% 。國際貿易方面, 9 、 10 月份出口值成長率分別為 25.1% 與 22.9% ,進口值成長率則為 24.1% 與 25.3% 。10 月份貿易順差再次突破 250 億美元,達 271.5 億美元,人民幣升值壓力沉重。 11 月進出口值再創歷史新高,出口值達 1,533.3 億美元、進口值為 1,304.4 億美元,成長率分別是 34.9% 與 37.7% 。
工業生產年增率 (與去年同期比) 自 2009 年 6 月以來,已經連續 17 個月超過 10% 的成長率: 2010 年 10 月的年增率為 13.1% , 11 月略升為 13.3% 。消費者物價上漲率自 2010 年 7 月起逐步上揚,已連續 5 個月超過官方設定之 3% 目標,從 7 月的 3.3%上升到 11 月的 5.1% ,中國政府推行之通貨緊縮政策似未有成效。 2009 年第 4 季失業率為 4.3% , 2010年第 1 季則略降 0.1 個百分點為 4.2% ,第 2季持平於 4.2% ,第 3 季在內需及出口俱增的情況下,失業率降至 4.0% 。
2010 年第 3 季的經濟成長率雖然降至 9.6 % ,相對於其他先進國家仍在水準以上,在零售與工業產品穩定成長下,民間部門活動旺盛。股市方面也有重大突破,深圳 A股指數由 9 月底的 1,222.47 點上漲為 1,364.47 點,大漲超過 11 個百分點。上海 A 股指數亦由 9 月底的 2,782.02 點、上漲為 10 月底的 3,120.80 點,再度站上 3,000點大關,較上月勁升了 12 個百分點以上。 11 月則因上月漲勢兇猛,轉為盤整的局勢,上海 A 股指數收在 2,953.32 點,較上月下跌 5個百分點;深圳 A股指數則收在 1,369.50 點,較上月小漲 5.03 點。
中國大陸 2009 年經濟成長率為 8.7%,IMF 預測 2010 與 2011 二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 10.5% 與 9.6%。「環球透視」公司( IHS Global Insight ) 11 月份報告預測中國 2010 、 2011年經濟分別成長 10.1% 與 8.8% 。
6. 亞洲新興國家經濟穩定成長亞洲新興國家於 2010 年第 1 季經濟擴張力道持續強勁,新加坡、馬來西亞與泰國的表現尤其亮眼,各國成長率分別為:韓國8.1% ,香港 8.0% ,新加坡 16.9% ,馬來西亞 10.1% ,泰國 12.0% ,菲律賓 7.8% ,印尼 5.7% 。 2010 年第 2 季部份國家成長略為放緩,韓國、香港、馬來西亞與泰國略降為 7.2% 、 6.5% 、 8.9% 與 9.2% ;新加坡、菲律賓與印尼則略升為 19.5% 、 7.9% 與 6.2% 。最新公布的第 3 季經濟成長率分別為韓國 4.5% 、香港 6.8% 、新加坡 10.5% 、馬來西亞 5.3% 、泰國 6.7% 、菲律賓 6.5% 與印尼 5.8% 。
在勞動市場方面, 南韓失業率在 2010 年 10 月份為 3.3% , 11 月份降到 3.0 % ,失業問題略為緩和;香港失業率則自 2010 年 8 月至 10 月連續 3 個月均持平在 4.2% , 11 月略降為 4.1% 。新加坡 2010 年第 3 季失業率較上季略降 0.1 個百分點為 2.1% 。
各國主要股市 10 月份漲勢減緩,回歸基本面, 10 月底各國指數分別為:韓國漢城股價指數收在1,882.95點,與上月相距不大;香港恆生指數為23,096.30點,較上月上漲 3 個百分點左右;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則小漲至 3,142.62 點。 11 月份漲跌互見,呈現盤整的格局,變動幅度不高:韓國漢城股價指數為 1,904.63 點、香港恆生指數收在 23,008.00 點、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則為 3,144.70 點。
IMF預測 2010 年與 2011 年經濟成長率韓國為 6.1% 與 4.5%,香港為 6.0% 與 4.7% ,新加坡為 15.0% 與 4.5% 。「環球透視」公司( IHS Global Insight ) 11 月份報告預測韓國 2010 、 2011年經濟分別成長 6.1% 與 3.3% 、香港為 6.6% 與 4.7% 、新加坡為 10.1% 與 4.2% 。
二、國內經濟情勢與展望
1. 經濟景氣保持穩定成長2010 年以來,全球經濟已經走出金融風暴影響,景氣強勁復甦。台灣經濟受到激勵,加上財政與貨幣政策交互使用成效,失業情況緩和,進出口貿易從 2010 年起維持強勁成長。 2010 年第 1 季經濟成長率高達 13.59% ,第 2 季雖然略為降低,仍有 12.86% 之水準。第 3 季開始,全球復甦力道已趨於平緩,在先進國家與新興經濟體成長動能不一的情況下,台灣成長率降為 9.80% 。經建會公佈之景氣對策信號在 2010 年 7 、 8 連續 2 個月月升為景氣過熱的紅燈後, 由於股價指數變動率由黃紅燈轉為綠燈,使得對策信號轉為黃紅燈。 10 月景氣對策信號則因貨幣總計數 M1B 由黃紅燈轉為綠燈,非農業部門就業人數、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兩項由紅燈轉為黃紅燈,總燈號續為黃紅燈。「景氣綜合領先指標」從 2009 年 1 月份的 87.7 連續 15 個月上升至 2010 年 4 月份的 119.0 後, 5 月份持平在 119.0 , 隨後連降 5 個月, 9 月份為 117.7 , 10 月為 117.2 ,國內經濟維持穩定成長之態勢。
2. 第 3 季經濟成長趨緩2009 年前半年台灣出口受到全球金融風暴之衝擊而呈現嚴重衰退,造成經濟成長率第 1 季衰退幅度達 -8.56%,創歷年最大降幅。第 2 季與第 3 季衰退幅度減小為 7.23% 與 1.21% ,至第 4 季時則因基期較低與景氣回溫,由衰退轉為正成長 9.24% ,係金融風暴發生以來首次呈現正成長。2009 全年經濟成長率為 -1.93% 。 2010 年第 1 季經濟則因中國等亞洲新興國家強勁成長、全球景氣穩步復甦、出口及民間投資均大幅成長等因素,經濟成長率一舉躍升至 13.59% 。第 2 季經濟成長減緩為 12.53% ,第 3 季在世界各國復甦動能減緩、歐盟等國債信危機與美國經濟走勢疲弱等影響下,成長率減為 9.80% 。主計處預測 2010 年第 4 季經濟成長率將降為 4.70% , 2010 、 2011 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為 9.98% 與 4.51% 。
3. 民間消費成長平穩,民間投資強勢復甦2009 年第 3 季受全球經濟復甦影響,景氣穩步復甦,民間消費由負轉為正成長 2.01% ,第 4 季則再提升為 5.30%。 2009 全年民間消費年增率為 1.08%。雖然經濟景氣好轉,民間消費信心回升,但由於失業率仍高與薪資回升亦緩,一般民眾消費謹慎, 2010 年第 1 季民間消費年增率為 3.02% 。 第 2 季由於經濟好轉,民眾消費意願增強,各項主要消費指標表現亮麗,故民間消費成長 4.32% 。由於經濟持續好轉,薪資亦有回升,加上第 3 季各項主要消費指標表現亮眼,消費年增率升高為 4.48% 。主計處預測 2010 年第 4 季之民間消費成長率為 1.96% ,全年成長率為 3.43% 。
2009 年前 3 季民間投資成長率均為負值,第 4 季受到全球經濟回溫的激勵,民間投資態度轉趨熱絡,在基期又較低的影響下,成長率由負轉為正 18.03% , 2009 全年成長率為 -17.91% 。 2010 年起,因出口擴張,廠商為提升製程擴充產能與強化競爭力,積極擴增資本支出,第 1 季民間投資成長率鉅升至 42.29% 。第 2 季由於國際半導體擴大委外代工及釋放訂單予國內業者,帶動國內高科技業者積極擴充設備及提升製程,民間投資成長率達 39.22% 。第 3 季景氣持續回升,國內業者維持資本設備之投資,民間投資成長率為 34.28% 。主計處預測 2010 年第 4 季民間投資成長率為 15.92% ,全年成長率為 31.91% 。
4. 進出口貿易成長平穩,外銷訂單成長率略升2010 前半年由於基期偏低加上全球景氣回溫,出口成長率多維持在 30% 以上, 下半年開始成長略減,至 10 月時,受惠於中國大陸等新興國家經濟持續成長,出口與進口成長率分別為 21.9% 與 27.9% , 11 月則為 21.8% 與 33.8% 。主計處預測 2010 年出口與進口分別成長 24.35% 與 27.37% ,貿易順差 304.13 億美元。
外銷訂單方面, 2009 全年平均年增率衰退 8.3% 。在全球景氣持續好轉與上年同期基期偏低影響下, 2010 年前半年外銷訂單成長均在 20% 以上,自 2009 年 10 月起,外銷訂單已連續成長 14 個月。 9 月外銷訂單金額創下新高,達 359.8 億美元,年增率為 16.7% 。10月外銷訂單金額為 356.5 億美元,年增率略降為 12.3% 。 11 月進一步提升為 357.4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次高,年增率略升至 14.34% 。
5. 失業率再降,薪資回升,消費者物價上漲,股市續漲2009 年前半年全球景氣低迷,國內失業率持續上升,8 月時達 6.13% 之歷史新高。 2010 年起,在全球景氣復甦的影響下,第 1 季失業率在 5.7% 左右擺蕩。第 2 季起, ECFA 相關議題開始延燒, 6 、 7 、 8 月分別為 5.16% 、 5.20% 、 5.17% , 9 月下降超過 1 個百分點至 5.05% ,至 10 月時為 4.92% ,係自 2008 年12月以來首次低於 5% 。 2009 年製造業全年平均薪資為 39,152 元,較 2008 全年平均減少 9.17% 。 2010 年 7 月則為 40,370 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6.62% ; 8 月薪資為 39,261 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7.49% ; 9 月時再度回到40,000以上,為 40,277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5.95% 。
在金融風暴影響下, 2009 年全年消費者物價總指數年增率為 -0.87%。 2010 年 1 月至 7 月物價均為上漲趨勢, 8 月則因蔬果價格較往年平穩,加以受去年8月莫拉克颱風影響,比較基數偏高等影響所致,年增率由正轉負,成長 -0.47% 。 9 月份年增率由負轉正為 0.29% , 10 月份小升為 0.56% , 11 月份因七大類指數均呈上揚,蔬菜、水產品及乳類等價格上漲,加上業者反映成本,故年增率升至 1.53% 。主計處預測 2010 年消費者物價年增率為 0.98% , 2011年略增為 1.85% 。
2010 年 6 月底時台股出現 7,329.37 點的低點。其後在ECFA相關議題的延燒,加上國內各項經濟數據多慢慢好轉,台股逐步上揚, 9 月份在全球股市強勢上漲的激勵下,月底收在 8,237.78 點,已接近上個波段的高點。 10 月份股價指數轉為盤整,收在 8,287.09 點, 11 月則突破 8,300 點大關,來到 8,372.48 點,較上月上漲近 100 點。
6. 國內經濟展望自 2009 年第 4 季起,全球經濟已逐步復甦,世界貿易量亦恢復成長,加上政府實施擴大各種公共建設政策,民間消費與投資信心逐漸加溫,第 3 季之各項經濟數據多已有所改善,第 4 季台灣經濟景氣更明顯復甦,使得 2009 年各項經濟數據之衰退幅度減少。 2010 年起,由於台灣對外貿易成長動能增強、失業情況趨緩,輔以基期較低, ECFA 相關產業與議題等因素影響,民間投資成長超乎預期,經濟成長率強勁提升,至 2011 年成長則將趨緩。
以下為國內外預測機構對台灣 2010 與 2011 兩年經濟成長率之預估:
2010 | 2011 | |
行政院主計處 | 9.98% | 4.51% |
中華經濟研究院 | 9.64% | 4.55% |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 6.89% | - |
台灣經濟研究院 | 8.91% | 4.12% |
台灣綜合研究院 | 5.88% | - |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 | 9.30% | 4.40% |
亞洲開發銀行(ADB) | 9.80% | 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