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經濟最新動態
100.70
景氣領先指標(3 月)
(2 月份領先指標 100.03)
-3.02%
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0.41%)
3.50%
失業率(4 月)
( 3 月份失業率 3.56%)
-13.28%
出口值年增率(4 月)
( 3 月份出口值年增率 -19.07%)
2.35%
消費者物價上漲率(4 月)
( 3 月份消費者物價上漲率 2.35%)

國際經濟最新動態
1.6%
美國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0.9%)
3.4%
美國失業率(4 月)
(3 月份失業率 3.5%)
4.5%
大陸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2.9%)
8.48%
大陸出口值年增率(4 月)
( 3 月份出口值年增率 14.79%)

註︰ 表示與上月(或上季)同一數據比較起來,是上升增加()或下降減少()或持平()。

綜合分析報告(2011 年 3 月)

 

一、國際經濟情勢與展望

1. 全球經濟成長緩和

全球經濟在經過 2009 年的衰退後, 2010 上半年轉為強勁成長,接著希臘與愛爾蘭的債信問題連帶引發南歐各國政府財政赤字問題、新興國家則在經濟成長強勁下出現貨幣升值等問題,下半年全球經濟成長逐漸放緩,中國等新興國家同時出現通貨膨脹之疑慮。依據 OECD 所發布全球景氣綜合領先指標由 2009 年 2 月最低點 90.7 連續 14 個月上升至 2010 年 4 月 102.0 後 , 5 月開始下降, 8 月時達低點為 101.8 , 9 月起逐步回升,至 12 月已上升為 102.8 , 2011 年 1 月再升至 103.1 ,全球經濟緩步增溫。

多數國際研究機構預測 2011 與 2012 年全球經濟成長將趨緩。 2010 年歐元區在希臘與愛爾蘭主權債務危機衝擊下,財政政策趨於緊縮,景氣復甦緩慢。新興國家經濟強勁成長,通貨膨脹之危機浮現,全球糧食價格上揚更造成大規模通貨膨脹之隱憂。在財政刺激政策逐漸退場情況下,全球經濟發展之前景尚需民間消費與企業投資之支撐。 2009 年全球經濟成長率衰退 0.6% ,依國際貨幣基金會(IMF) 2011 年 1 月更新的 「全球經濟展望報告」 指出, 2010 年全球經濟成長率轉升為 5.0% , 2011 與 2012年則分別成長 4.4% 與 4.5% 。「 環球透視 」公司(IHS Global Insight) 2011 年 2 月份報告預測資料顯示 2010年全球經濟將成長 4.1% , 2011 年則略降為 3.7% 。

在物價方面,西德州原油現貨價格 10 月底突破 80 美元後,持續向上攀升, 12 月係自 2008 年金融風暴以來首次突破 90 美元, 2011 年 1 月則達 92.19 美元, 2 月底再升至 96.67 美元。黃金現貨價格自 2009 年 10 月起已連續 17 個月維持在每盎司 1000 美元以上, 2011 年 1 月跌回 1327.00 美元後, 2 月份達 1,411.00 美元。 IMF 預測全球 2010 年消費者物價年增率為 3.7% , 2011 年為 3.1% 。

2. 美國經濟逐步好轉,進出口貿易小幅提升

2010 年第 1 季,美國經濟成長率(與上季比,折算成年成長率)為 3.7% ,第 2 季下降為 1.7% ,全美經濟活動成長減緩。第 3 季起全美經濟狀況持續改善,在民間消費緩升、外在需求增加、企業投資成長等因素影響下,經濟成長小升為 2.6% ,第 4 季再增為 2.8% 。在景氣逐漸好轉的情況下,進出口貿易成長平穩。根據海關統計, 2010 年 11 、 12 月的出口值成長率(與去年同期比)由 10 月的 17.5% 提升為 19.4% 與 17.7% ; 11 、 12 月進口值成長率分別為 18.0% 與 13.9% 。 2011 年 1 月出進口成長率皆小幅提升為 18.9% 與 22.2% 。

在物價方面,消費者物價上漲率持續成長; 2011 年 1 、 2 月分別為 1.7% 與 2.2% 。躉售物價成長率自 2010 年 5 月後再次突破 5% , 2011 年 1 、 2 月分別為 3.7% 與 5.8% 。由於消費者物價尚稱穩定,加上美國聯準會於 2010 年 11 月啟動第二次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使得聯邦基金利率自 2008 年 12 月以來,持續維持在 0% 至 0.25% 之水準。

在勞動市場方面,在經濟景氣好轉的影響下,失業率從 2009 年 10 月 10.1% 的高點開始緩降, 2010 年多在 9.4% 至 9.9% 間波動, 2011年 1 月降到 9.0% , 2 月再進一步降為 8.9% ,係近 1 年多以來最低點。 2010 年 12 月 14 日舉行的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例會決議將維持量化寬鬆政策,以降低失業率並維持物價穩定。景氣綜合領先指標自 2009 年 2 月(89.1)以來,連續 14 個月上升至 2010 年 4 月份 (101.2)後, 5 月份持平後轉為下降,旋即從 8 月的 100.9 開始回升, 至 2011 年1 月時已達 103.2 ,係近 3 年來的最高點,顯示美國景氣復甦開始轉強。

2010 年 12 月受到新公布的經濟數據表現亮眼等激勵,道瓊工業指數上揚至 11,577.50 點 ,那斯達克指數上漲為 2,652.87 點,兩者均揚升了 5 個百分點以上。 2011年起,在美國經濟成長轉強,失業率改善等正面因素作用下,股市持續向上,道瓊工業指數 2011年 1 月底收在 11,891.90 點,那斯達克指數為 2,700.08 點, 2 月底分別收在 12,226.30 點與 2,782.27 點,雙雙創下自 2008 年金融風暴以來之新高。

美國 2009 年經濟成長率為 -2.6% , 2010 年轉升為 2.8% 。 IMF 2011 年1 月更新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測 2011 與 2012 二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 3.0% 與 2.7% 。「 環球透視 」公司(IHS Global Insight) 2011 年 1 月份報告預測美國 2011年經濟成長 3.2% 。

3. 歐元區經濟溫和成長

2010 年前 2 季,歐元區經濟年成長率分別為 0.8% 與 2.0% ;德國為 2.1% 與 3.9% ;法國則係 1.2% 與 1.6% 。第 3 季起歐元區經濟成長態勢略為減緩,小降為 1.9%,德國保持在 3.9%、法國則略升至 1.7% 。第 4 季經濟情勢變化不大,各國均維持成長,歐元區、德國、法國分別成長 2.0% 、 4.0% 與 1.5% 。

在勞動市場方面,歐元區失業率自 2010 年 4 月至 12月已連續 9 個月維持在 10% 以上, 最高點為 10 月的 10.1% ,至 2011 年 1 月降為 9.9% 。主權債務危機相繼在希臘與愛爾蘭爆發後,各國財政政策趨於緊縮,此乃阻礙了歐元區經濟之成長,其中又以南歐各國與愛爾蘭所受影響較大,不但政府支出與投資受限,民間消費等也受到抑制。 2010 年 6 月底匯率係 1 歐元兌換 1.2238 美元,其後開始升值, 2011 年 2 月收在 1 歐元兌換 1.3806 美元。 2010 年 12 月份物價上漲率突破歐洲央行的目標值 2%,來到 2.2% , 其後連 2 個月上升, 2011 年 1 、 2 月分別為 2.3% 與 2.4% ,通貨膨脹之可能性浮現。由於多項經濟數據優於預期, 12 月份德國 DAX 股價指數上漲為 6,914.19 點,漲幅達 6 個百分點以上;英國金融時報指數亦上漲至 5,899.94 點,上升逾 3 個百分點。 2011 年 1 月各國股市以盤整居多,德國 DAX 股價指數上漲 2 個百分點為7,077.48 點,英國金融時報指數則小跌至5,862.94點。 2 月份向上之態勢不變,德國 DAX 股價指數上漲至 7,272.32 點,英國金融時報指數回升為 5994.01 點,兩者漲幅約為 2% 。

景氣綜合領先指標自 2009 年 1 月 (90.7) 以來連續 16 個月上升至 2010 年 5 月份 (102.9), 其後連續 5 個月維持在 102.8 , 11 月又開始上升, 2011 年 1 月升至 103.4 ,係 3 年以來的新高。 歐元區 2009 年經濟成長率為 -4.1% , 2010 年轉升為 1.7% , IMF 預測 2011 與 2012 二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 1.5% 與 1.7% 。亞洲開發銀行在 12 月的最新報告則預測歐元區 2011 年經濟成長率為 1.4% 。

4. 日本第 4季經濟衰退,東日本強震損失慘重

2010 年第 1 季由於出口強勁成長與政府優惠措施鼓勵消費,經濟成長率為 6.0% 。第 2 季在國內需求趨緩,勞動市場持續蕭條等影響下,經濟成長率減為 2.1% 。第 3 季受惠於民間消費升溫,成長率提升為 3.3% 。第 4 季在進出口成長減緩、外資開始撤離日本等因素影響下,經濟轉為衰退 1.3% 。

對外貿易方面,與亞洲國家進出口貿易比重於 2011 年 1 月首次突破50% 。出口值成長率(與去年同期比) 11 月在對中國大陸機械與汽車等出口增溫影響下,出口值成長率回升至 9.1% , 12 月再升為 12.9% ,進口值成長率分別為 14.2% 與 10.6% 。 2011 年 1 月出口成長大幅減至 1.4%,進口則小升為 12.4%,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 國際貿易出現逆差,金額達4,714億日圓。

勞動市場方面,自 2009 年 4 月以來失業率以連續 20 個月維持在 5% 以上, 2010 年 12 月降至 4.9% , 2011 年 1 月則持平。經過近 2 年的物價負成長後,在 2010 年 10 月份消費者物價上漲率轉為正成長 0.2%,終止連續 20 個月的下跌。 11 月成長略降 0.1 個百分點,成為 0.1% 。 12月物價成長再降 0.1% ,回到零成長的情況, 2011 年 1 月則維持在零,通貨緊縮壓力依然存在。

日圓在 2010 年 10 月底的 1 美元兌換 80.40 日圓的高點後, 11 月大幅回貶整理,其後升貶互現, 12 月升值為 1 美元兌換 81.12 日圓, 2011 年 1 、 2 月底分別為 1 美元兌換 82.04 日圓與 81.78 日圓。在美國經濟傳出利多與日圓回貶影響下,日經 225 指數由 10 月底 9,202.45 點連續 2 個月上漲至 12 月底的 10,228.90 點, 2011 年 1 月轉為盤整,收在 10,237.90 點,係半年來的新高。 2 月時在日本企業財報傳出利多與外資不斷流入日本市場等影響下,指數上漲為 10,624.10 點,上漲近 4 個百分點。

景氣綜合領先指標自 2009 年 3 月 (90.2) 以來已連續 22 個月上升,至 2011 年 1 月份為 104.7 ,係 3 年來的新高。日本 2009 年經濟成長率為 -6.3% 。由於 2010 年第 4 季的經濟轉為衰退,全年成長被拉低為 3.9% 。 IMF預測 2011 與 2012 二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 1.6% 與 1.8% 。「 環球透視 」公司(IHS Global Insight) 2011 年 1 月份報告預測日本 2011年經濟將成長 1.2% 。

在 2011 年 3月 11 日時日本發生規模 9.0 的強震,地震引發的海嘯等後續效應更造成核電廠的爆炸,引發幅射外洩的危機,市場預估該強震將造成日本 GDP 約 3% 的損失,並對消費者信心、進出口貿易與企業需求等造成影響,經濟衰退之風險上升。

5. 中國經濟成長仍高,貿易出現逆差

自 2009 年第 4 季起,中國大陸經濟強勁成長,已連續 3 季經濟成長率高於 10% ,分別為 11.4% 、 11.9% 與 10.3% , 2010 年第 3季成長率降為 9.6% ,最新公布的第 4 季成長率小升 0.2 個百分點為 9.8% ,全年成長率由 2009 年的 9.2% 提升為 10.3% 。國際貿易方面, 2011年 1 月出口值仍有 1,507.3 億美元,進口值再升為 1,442.7億美元,國內需求驚人,成長率分別為37.7% 與 51.0% 。然在 2 月時因春節等因素出口值遽減為 967.4 億美元,進口值尚有 1,040.4 億美元,造成 73.1 億美元之逆差,出進口成長率也分別下滑為 2.4% 與 19.4% ,人民幣升值壓力略減。

工業生產年增率 (與去年同期比) 自 2009 年 6 月以來,已經連續 19 個月超過 10% 的成長率, 2011 年 2 月成長率更突破 14% 關卡,係近半年來的新高,年增率為 14.9% 。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已連續 8 個月超過官方設定之 3% 目標, 2010 年 11 月達到最高點 5.1% , 2011 年 1 、 2 月均維持在 4.9% 的高點,通貨膨脹之疑慮不斷升高。 2010年第 1 季失業率較上季略降 0.1 個百分點至 4.2% ,第 2季持平,第 3 季在內需及出口俱增的情況下,失業率降至 4.0% ,第 4 季微升至 4.1% 。

2011 年 1 月在通貨膨脹壓力持續升高等疑慮下,上海 A 股指數與深圳 A股指數紛紛下跌,分別收在 2,921.82點與 1,252.12 點。 2 月份在中國經濟前景依然看好,零售與工業產品不斷成長等影響下,股市多轉跌為升,上海 A 股指數月底收在 3,041.76 點 ,深圳 A股則收在1,356.49 點,分別上漲 4% 與 8% 。

中國大陸 2009 、 2010 二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 9.2% 與 10.3%,IMF 預測 2011 年經濟成長率略降為 9.6% , 2012 年則為 9.5% 。「環球透視」公司( IHS Global Insight ) 2011 年 1 月份報告預測中國 2011年經濟將成長 9.5% 。

6. 亞洲新興國家持續成長,通膨壓力浮現

與 2010 年第 2 季比較起來,第 3 季經濟擴張力道僅香港較上季強勁,各國成長率分別為韓國 4.4% 、香港 6.7% 、新加坡 10.5% 、馬來西亞 5.4% 、泰國 6.6% 、菲律賓 6.5% 與印尼 5.8% 。第 4 季在美國經濟成長力道逐漸增強,資金大量流入新興經濟體等影響下,各國經濟成長態勢不變,成長率分別為韓國 4.8% 、香港 6.2% 、新加坡 12.0% 、馬來西亞 4.8% 、泰國 3.8% 、菲律賓 7.1% 與印尼 6.9% 。

在勞動市場方面,南韓失業率由 2010 年 11 月份的低點 3.0% 漸次上升, 2011 年 1 月升至 3.8% , 2 月更達 4.5% ,係 2010 年 3 月以來的新高;香港失業率則由 2010 年 6 月的 4.6% 逐步下降, 2011 年 1 月已降到 3.8% , 2 月再進一步降為 3.6% ,失業情況逐漸好轉。新加坡 2010 年第 3 季失業率較上季略降 0.1 個百分點為 2.1% ,第 4 季再回升為 2.2% ,相較於他國仍處於相對低檔。

各主要國家股市 12 月份除南韓上漲逾 7 個百分點外,未有重大突破,股價指數分別為:韓國漢城股價指數 2,051.00 點、香港恆生指數 23,035.40 點、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 3,190.04 點。 2011 年 1 月除香港上漲超過 400 點外,盤整之格局不變,漲跌互現,各股價指數分別收在:韓國漢城股價指數 2,069.73 點、香港恆生指數 23,447.30 點、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 3,179.72 點。 2 月份在擔心新興國家通貨膨賬與美國失業問題等情況影響下,多呈現下跌的走勢,韓國漢城股價指數收在 1,939.30 點、香港恆生指數跌至 23,338.00 點、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跌為 3,010.51點,除香港外跌幅皆超過 5 個百分點。

最新公布的 2010 年經濟成長率為:韓國 6.1% 、香港 6.8% 、新加坡 14.5% 。IMF預測 2011 年韓國為 4.5%,香港為 4.7% ,新加坡為 4.5% 。「環球透視」公司( IHS Global Insight ) 2011年 1 月份報告預測韓國 2011年經濟成長 3.7% 、香港為 5.0% 、新加坡為 4.6% 。

二、國內經濟情勢與展望

1. 2010 年經濟成長創新高

2010 年以來,全球經濟強勁復甦。台灣經濟在財政與貨幣政策出現成效,失業情況緩和,進出口貿易強勁成長等影響下, 2010 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為 10.82% ,係 1987 年以來最高。第 1 季經濟成長率高達 13.59% ,第 2 季雖然略為降低,仍有 12.86% 之水準。第 3 季因全球復甦力道趨於平緩,先進國家與新興經濟體成長動能不一,台灣成長率降為 10.69% ,第 4 季再降為 6.92% 。經建會公佈之景氣對策信號自 2010 年 9 月開始已連續 5 個月維持黃紅燈。 2011 年 1 月因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指數由綠燈轉為紅燈,直接及間接金融由黃藍燈轉為綠燈,股價指數、海關出口值、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等三項由黃紅燈轉為綠燈,各指標互有消長下,綜合判斷分數與上月同為 34 分,續為黃紅燈。「景氣綜合領先指標」從 2009 年 1 月份的 87.7 連續 17 個月上升至 2010 年 6 月份的 122.4 後, 6 月份持平,其後持續上升,至 2011 年 1 月已達 124.9 ,係 3 年來最高點,顯示國內經濟成長態勢不變。

2. 第 4 季經濟成長緩和

2009 年第 4 季時因基期較低與景氣回溫,由衰退轉為正成長 9.24% ,係金融風暴發生以來首次呈現正成長。2009 全年經濟成長率為 -1.93% 。 2010 年第 1 季經濟則因中國等亞洲新興國家強勁成長、全球景氣穩步復甦、出口及民間投資均大幅成長等因素,經濟成長率一舉躍升至 13.59% 。第 2 季經濟成長減緩為 12.86% ,第 3 季在世界各國復甦動能減緩、歐盟等國債信危機與美國經濟走勢疲弱等影響下,成長率減為 10.69% 。第 4 季全球景氣回升,帶動國內出口與投資,企業獲利增加,使得人力僱用上升與薪資成長,激勵人民消費意願,在出口、民間投資與消費間之交互作用下,成長率為仍有 6.92%。 2010 年全年經濟成長躍升為 10.82% 。主計處預測 2011 年第 1 季經濟成長率將減緩為 5.01% ,全年經濟成長率則為 4.92% 。

3. 民間消費穩定復甦,民間投資成長減緩

2009 全年民間消費年增率為 1.08%。2010 年第 1 季經濟景氣好轉,民間消費信心回升,但由於失業率偏高與薪資回升緩慢,一般民眾消費謹慎,民間消費年增率為 3.02% 。第 2 季因經濟好轉,民眾消費意願增強,各項主要消費指標表現亮麗,民間消費成長為 4.32% 。受惠於經濟成長續升,薪資上揚,加上第 3 季各項主要消費指標表現亮眼,消費年增率再升為 4.63% 。第 4 季因經濟成長率減緩、股市成交金額減少等負面因素作用,成長率略降為 2.85% 。 2010 年全年成長率為 3.69% 。主計處預測 2011 年第 1 季之民間消費成長率將升至 4.98% ,全年成長率為 3.85% 。

2009 全年民間投資成長率為 -17.91% 。 2010 年起,因出口擴張,廠商為提升製程擴充產能與強化競爭力,積極擴增資本支出,第 1 季民間投資成長率鉅升至 42.29% 。第 2 季由於國際半導體擴大委外代工及釋放訂單予國內業者,帶動國內高科技業者積極擴充設備及提升製程,民間投資成長率達 39.22% 。第 3 季景氣持續回升,國內業者維持資本設備之投資,民間投資成長率為 35.57% 。第 4 季製造業產能利用率維持高檔,但成長較為緩和,成長率減緩為 17.76% 。 2010 年全年成長率為 32.79% 。主計處預測 2011 年第 1 季民間投資成長率將減為 7.42% ,全年成長率則為 -1.81% 。

4. 進出口貿易持續成長,外銷訂單成長趨緩

依據海關進出口概況, 2010 年 1 、 2 季由於比較基期偏低加上全球經濟快速回溫,出進口成長率多超過 30% ,第 3 季開始由於 2009 年下半年基數較高,出進口成長率趨於和緩,但仍有 20% 左右之水準。 2010 年 10 、 11 、 12 月出口成長率分別為 21.9% 、 21.8% 與 19.0% ,進口成長率則為 27.9% 、 33.8% 與 21.4% 。 2011 年 1 月出進口值均創下歷年同月新高,出口值達 25,352 百萬美元,成長率為 16.6% ;進口值達 23,467 百萬美元,成長率為 22.0% 。 2 月因春節因素工作日數減少,出進口值均較上月減少,但仍寫下歷年同月新高,成長率分別為 27.3% 與 28.7% 。

外銷訂單方面, 2010 年走出 2009 年的衰退,在全球景氣持續好轉與上年同期基期偏低影響下,前半年外銷訂單年增率均在 20% 以上。下半年開始,由於比較基期較高,年增率逐漸和緩,但仍有 15% 左右之成長。 2010 年 12 月受全球經濟持續成長、原物料價格上揚與大陸春節備貨效應影響,外銷訂單金額創下新高,金額為 365.7 億美元。 2011 年 1 月受惠於全球景氣熱絡,主要貨品接單持續成長,外銷訂單金額為 344.6億美元,係歷年 1 月新高,成長率略減為 13.5% 。 2 月適逢農曆春節工作天數減少,金額為 288.7 億美元,較去年同月僅成長 5.3% 。

5. 失業率低,薪資提高,消費者物價溫和成長,股市急殺

2009 年 8 月失業率達 6.13% 之歷史新高。 2010 年由於全球景氣復甦,加上 ECFA 相關市場利多消息不斷、企業擴充產能等,失業率逐漸下降。 2011 年 1 月失業率降為 4.64% ,係 2008 年 11 月以來的新低。然受春節後臨時性工作結束及轉換工作者增加之影響, 2 月失業率略升為 4.69% 。製造業每人每月平均薪資, 2010 年 12 月回升至 42,038元,年增率達 11.17% 。 2010 年製造業全年平均薪資為 42,420 元,較 2009 全年平均增加 8.35% 。 2011 年 1 月受廠商發放年終及績效獎金影響,平均薪資提升至 77,819 元,較去年同月成長達 42.81% ,景氣回溫效應部份反映在薪資上。

金融風暴之影響已逐漸退去, 2010 年上半年因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國內油氣價格隨之調整等影響,年增率為 1.19% 。第 3 季由於 2009 年同期國際油氣進口成本較高,加上沒有颱風侵襲,年增率降為 0.37% 。 第 4季因蔬菜、水產品及肉類等價格上漲,業者反映成本,年增率升為 1.11% 。 2010 年消費者物價全年年增率為 0.96% 。 2011 年 1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 1.11% , 2 月因利比亞局勢緊張,國際原油價格不斷升高,帶動國內物價上揚,年增率升為 1.33% ,主計處預測全年物價年增率將成長為 2.00% 。

2010 年 6 月底時台股出現 7,329.37 點的低點。下半年因國際經濟局勢好轉,國內各項經濟數據轉強,台股逐步上揚。 11 月突破 8,300 點大關,來到 8,372.48 點。 12 月隨著 ECFA 生效、五都選舉結果底定,外資對台股持續加碼等影響下,月底收在 8,972.50 點,大漲超過 7 個百分點。 2011年 1 月乘著各項利多消息與年前封關之氣勢,股市一舉漲破 9,000 點,來到 9,145.35點,較上月上揚逾 150點。台股在農曆年後首開紅盤,見到 9,220 點的高點,其後受到整個國際金融情勢動盪的影響,轉而拉回修正, 2 月底收在 8,599.65 點,較上月下跌近 6 個百分點。

6. 國內經濟展望

2010 年起,由於全球經濟復甦,國際貿易活絡,台灣對外貿易成長動能增強、失業情況趨緩,輔以基期較低, ECFA 相關產業與議題等因素影響,民間投資與消費均增,經濟成長率強勁提升。 2011 年預計失業率將持續下降,民間消費持續成長,將對經濟成長率有所助益但成長將趨緩。然在 2011 年 3 月 11 日的東日本大地震後,日本產業受創嚴重,台灣電子業等之供應鍊亦受到影響,在上游貨源缺少與部份產業的轉單效應交互作用下,對台灣經濟之衝擊尚待觀察。

以下為國內外預測機構對台灣 2011 年經濟成長率之預估:

  2011  
行政院主計處 4.92%
中華經濟研究院 4.55%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4.71%
台灣經濟研究院 4.12%
台灣綜合研究院 4.24%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 4.40%
亞洲開發銀行(ADB)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