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經濟最新動態
100.70
景氣領先指標(3 月)
(2 月份領先指標 100.03)
-3.02%
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0.41%)
3.50%
失業率(4 月)
( 3 月份失業率 3.56%)
-13.28%
出口值年增率(4 月)
( 3 月份出口值年增率 -19.07%)
2.35%
消費者物價上漲率(4 月)
( 3 月份消費者物價上漲率 2.35%)

國際經濟最新動態
1.6%
美國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0.9%)
3.4%
美國失業率(4 月)
(3 月份失業率 3.5%)
4.5%
大陸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2.9%)
8.48%
大陸出口值年增率(4 月)
( 3 月份出口值年增率 14.79%)

註︰ 表示與上月(或上季)同一數據比較起來,是上升增加()或下降減少()或持平()。

綜合分析報告(2011 年 11 月)


一、國際經濟情勢與展望

1. 歐債問題拖累全球景氣復甦,國際經濟情勢仍為低迷格局

歐洲主權債信危機持續升溫打擊市場信心,在各界關注下,歐盟高峰會議終於在 10 月 26 日時就減計希臘債務 5 成、提高銀行業資本適足率至 9% 及如何應用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等議題達成共識。然前希臘總理巴本德里歐竟出乎意料於 10 月 31 日提出以公投決定是否接受紓困之提案,再度為全球金融市場投下一顆震撼彈。雖在各方壓力之下,希臘於 11 月初撤銷此公投提案,然已使德、法等國政府與民眾反對持續紓困的聲浪越演越烈,致使歐債危機獲得真正解決之日似乎遙遙無期,除了持續拖累歐元區之經濟成長,也讓市場對於歐元區之整體性感到憂慮。

由於歐洲債務危機震盪不明,美國失業率仍居高不下,三大信評機構繼美債後,接連調降歐洲地區銀行的信用評等,加上各國財政多已無法負荷持續各項振興經濟措施,將可能導致全球景氣復甦停擺。依據 OECD 所發布全球景氣綜合領先指標,2011 年 2 月為 103.0,係三年來之最高點,之後便持續下滑,至 9 月已降到 100.4,顯示全球經濟成長速度趨緩。多數國際研究機構預測 2011 年全球經濟成長將低於 2010 年,至 2012 年也大抵不變。國際貨幣基金(IMF)於今年 9 月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2010 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 5.1%,而 2011 與 2012 年之成長率皆將降為 4.0%。「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 2011 年 10 月份報告則預測 2011 與 2012 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分別為 3.0%、2.9%。

2. 美國第 3 季經濟成長率大幅成長,但經濟前景仍不明

在民間消費與投資雙雙回溫帶動下,美國第 3 季經濟成長率由前季之 1.3% 上升至 2.5%,成長速度創近一年來新高。整體而言,由於美債危機及日本強震導致供應鏈中斷等衝擊已趨和緩,近來美國汽車生產及銷售均明顯回升,加以製造業景氣持續擴張等,顯示經濟可望逐步好轉。但因失業率下降速度緩慢,房市景氣仍舊低迷,加以全球金融市場持續動盪,仍使經濟前景有再次衰退可能。

出進口方面,根據海關統計,2011 年出口與進口成長率至 5 月止都維持在 15% 以上,至 6 月則略降。7、8、9月之出口值成長率(與上年同期比)分別為 15.7%、18.6%、18.2%;進口值成長率(與上年同期比)則分別為 14.3%、14.8%、13.2%。

在物價方面,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因汽油與食品價格不斷上揚,2011 年之上漲率偏高,8、9、10 月之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已到達 3.8%、3.9%、3.6%,躉售物價上漲率則分別為 6.5%、7.0%、6.1%。自 2008 年 12 月以來聯邦資金利率均維持在 0% 至 0.25% 之水準,聯準會於 8 月 9 日的政策報告宣佈低利率政策將延長兩年,直到 2013 年止。

在勞動市場方面,受惠於 2011 年初時全球景氣復甦,3 月失業率降至 2 年來的低點 8.8%。其後受到歐債疑慮大起、全球股市動盪、經濟前景不明致使企業無意增添勞動力等影響,失業率自 4 月起再度回升至 9.0%,直到 10 月止仍維持此高檔不變,凸顯美國就業市場依舊疲軟。景氣綜合領先指標自 2010 年 7 月(100.1)以來,連續 8 個月上升,至 2011 年 4 月份達到高點(103.0)後便一路下滑,7、8、9 月之景氣綜合領先指標分別為 102.0、101.5、101.2,顯示美國經濟成長動能持續減緩。

美國股市於 2011 年 4 月達到今年高點,道瓊工業指數收在 12,810.50 點,那斯達克指數收在 2,873.54 點。5 月因就業情況並未改善、經濟數據表現不佳,美股開始重挫。6 至 8 月因失業情況未有改善、歐債危機升高、美國主權債信評等遭到標準普爾公司調降,引發市場對美國經濟前景產生疑慮,道瓊工業指數與那斯達克指數皆連續數月同步下跌,至 9 月底止,道瓊工業指已下滑到 10,913.40 點,那斯達克指數則下跌至 2,415.40 點。10 月則因歐洲國家針對處理歐債問題稍有共識,一度緩解國際金融緊張情勢,道瓊工業指略微反彈至 11,955.00 點,那斯達克指數則反彈至 2,648.41 點。

美國 2009 年經濟成長率為 -3.5%,2010 年轉升為 3.0%。IMF 在 2011 年 9 月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預測 2011 與 2012 年經濟成長率為 1.5% 與 1.8%。「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於 2011 年 10 月份則預估美國 2011 年經濟成長為 1.8%,2012 年為 1.6%。

3. 歐洲債務危機再度惡化,歐元區經濟成長續降

2011 年第 1 季,歐元區經濟逐步增溫,成長率為 2.4%,德國、法國成長率為 4.6% 與 2.1%,相較於希臘、葡萄牙的衰退,歐元區國家經濟成長呈現兩極化。第 2 季歐債危機擴大蔓延,各國政府財政緊縮,歐元區經濟成長率降為 1.6%,德國、法國則分別為 2.8% 與 1.6%。第 3 季歐元區經濟成長率則續降為 1.4%。

在勞動市場方面,歐元區失業率自 2009 年 10 月起已連續 23 個月維持在 10% 左右之高檔。因失業率仍偏高,因而使消費者對家庭消費支出持保守態度,抑制消費者支出擴張,也因此削弱歐洲的經濟成長動能。

匯率方面,在 2011 年 5 月受到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影響,貶值為 1 歐元兌換 1.4396 美元,其後因希臘倒債危機引發市場對歐元區經濟前景強烈疑慮,義大利與西班牙公債收益率持續上升,國際避險情緒使得歐元仍有貶值之可能性,8、9、10 月 1 歐元分別兌換 1.4369、1.3387、1.3858 美元。

因國際原油及商品價格持續上漲、歐元貶值等影響下,物價上漲率已連續 11 個月高於歐洲央行設定的目標 2%,至 2011 年 7、8 月皆為 2.5%,9、10 月則大幅攀升至 3.0%。歐洲央行(ECB)繼 4 月將利率向上調升 1 碼後,7 月再調升基本利率 1 碼至 1.5%。

歐洲股市於 2011 年 4 月達到近年來之新高,德國 DAX 股價為 7,514.46,英國金融時報指數為 6,069.90 點。5 月開始,受到希臘債務危機與經濟放緩疑慮等影響,歐洲股市開始轉跌。由於歐債危機持續未解,之後連續數月歐元區股市同步下跌,至 9 月底止,德國 DAX 股價指數已下跌至 5,502.02 點,英國金融時報指數也跌至 5,128.48 點,與 4 月之歷史新高相較,德國股價指數下跌 26.78%,英國股價指數則下跌 15.51%。10 月時因歐債疑慮一度舒緩,德國 DAX 股價指數反彈至 6,141.34 點,英國金融時報指數也回升至 5,544.22 點

景氣綜合領先指標由 2011 年 2 月 104.0 的高點開始下跌,已連續 7 個月下跌,至 7、8、9 月分別降為 100.9、99.9、99.1。歐元區 2009 年經濟成長率為 -4.3%,2010 年轉升為 1.8%。IMF 在 2011 年 9 月的最新報告中預測 2011 與 2012 二年經濟成長率為 1.6% 與 1.1%。亞洲開發銀行在 2011 年 9 月的最新報告則預測歐元區 2011 及 2012 年經濟成長率為 1.7% 與 1.3%。

4. 日本第 3 季經濟成長大增,但仍受強勢日圓等因素阻礙

2011 年 3 月的強震打亂日本經濟復甦腳步,加上私人消費減少、生產減少、出口萎縮,第 1 季經濟成長率為 -2.7%。第 2 季受因生產設備受損,出口受到負面影響,然因民間企業等復甦優於預期,成長率之衰退略為減少,成為 -1.3%。第 3 季隨著供應鏈修復,政府災後重建,內需成長動能逐步回溫,成長率大幅轉正,達到 6.0%。

對外貿易方面,2010 年 4、5 兩月日本產能受到強震影響,出口重挫,出口值成長率分別為 -12.4% 與 -10.3%。6、7 月因零組件供應鏈修復,出口值獲得改善,成長率為 -1.6% 與 -3.4%。8、9、10 月之出進口成長動能仍持續,但由於強勢日圓嚴重威脅出口產業,復甦腳步仍受到阻礙,因此僅能維持溫和成長之格局,各月之出口成長率分別為 2.8%、2.4%、-3.7%,進口成長率則為 19.2%、12.1%、17.9%。

勞動市場方面,失業率自 2010 年 12 月開始皆低於 5%,雖然 2011 年 3 月之大地震重創日本製造業,但由於政府於震災後的重建需求推動,失業率仍能控制在 4% 至 5% 之間。2011 年 7、8、9 月之失業率分別為 4.7%、4.3%、4.1%。物價方面,相對於臨近國家顯得平穩,7、8、9月之消費物價上漲率分別為 0.2%、0.2%、0.0%。

匯率方面,自 2008 美國金融海嘯以來,因國際資金避險需求,日圓一路由 2008 年底之 1 美元兌 90.65 日圓持續升值屢創新高。2011 年 8 月底之匯率一舉升破 1 美元兌 76.66 日圓,接著在政府干預匯市之下,9、10 月日圓則略貶,分別為 1 美元兌 77.06 與 78.17 日圓。

股市方面,2011 年 4 月由於幅射危機趨緩,震災情況逐漸獲得控制,股市由三月大地震 9,755.10 之低點反彈至 9,849.74 點。然之後因歐債危機、國際股市震盪影響,日本股市跟隨全球股市同步下挫,8、9、10 月之月底收盤指數分別為 8,955.20、8,700.29、8,988.39。

景氣綜合領先指標自 2009 年 3 月(90.2)低點起持續上升,至 2011 年 3 月份為 103.5,係 2008 年以來最高點,然受到東日本大地震之衝擊打亂日本經濟緩步復甦情勢,至 2011 年 9 月份時,已降到 101.6。日本 2009 年經濟成長率為 -6.3%,2010 年為 4.0%。IMF 預測 2011 與 2012 二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 -0.5% 與 2.3%。「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則預測日本 2011 年與 2012 年成長率為 -0.2% 與 3.9%。

5. 中國經濟成長略緩,物價上漲稍有回落

2010 年,中國經濟成長率由 2009 年的 9.2% 提高為 10.3%。2011 年起,國內外需求增溫加上適當的財政與貨幣政策,第 1 季經濟成長率仍維持在 9.7% 之高檔。接著因通膨壓力與資產泡沫風險提升使得中國採取緊縮政策,致使第 2 季成長率略降為 9.5%。第 3 季由於經濟緊縮政策與國際需求不振,成長率降至 9.1%,為近兩年之新低。中國國家統計局表示,在出口成長減緩之際,中國當局朝擴大內需之方向努力,也透過緊縮信用,特別是針對不動產融資,以避免經濟過熱。

國際貿易方面,2011 年 7 月出口值達 1,751.3 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年增率為 20.4%,進口值成長率則為 22.9%。然自 8 月開始,由於歐美經濟疲軟,8、9、10 月之出口成長率分別為 24.5%、17.1%、15.9% 逐月減少,進口值成長率則分別為 30.2%、20.9%、28.7%。

工業生產年增率(與上年同期比)自 2009 年 6 月以來均維持在 10% 以上之成長,2011 年 8、9、10 月年增率分別為 13.5%、13.8% 與 13.2%。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由於原物料價格持續攀升,加上工資上漲雙重帶動下,已連續 18 個月超過官方設定之 3% 目標。2011 年 7 月因食品價格升高致使消費者物價上漲率達到新高 6.5%,直至 9 月仍維持在 6.1% 之高檔,10月則因食品價格逐漸回落,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回落稍微明顯達 5.5%。失業率方面,2011 年第 1 季維持在 4.1%,第 2、3 季也維持不變。

股市方面,2011 年大陸股市在 3 月達到高點,上海 A 股指數收在 3,065.92 點,深圳 A 股指數則為 1,311.83 點。其後因歐債危機、美股下跌、全球經濟風險增高之擔憂,8、9、10 月之上海 A 股指數分別滑落至 2,689.08、2,471.10、2,585.10 點,深圳 A 股指數則降至 1,197.70、1,053.14、1,090.57 點。

中國大陸 2009、2010 二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 9.2% 與 10.3%,IMF 預測 2011年經濟成長率為 9.5%,2012 年則略降為 9.0%。「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預測中國 2011 年經濟將成長 9.2%,2012 年成長將減為 8.3%。

6. 亞洲新興國家經濟成長減緩

2010 年第 4 季在美國經濟成長力道逐漸增強、資金大量流入新興經濟體等影響下,各國經濟成長動能續強,成長率分別為韓國 4.7%、香港 6.4%、新加坡 12.0%、馬來西亞 4.9%、泰國 3.8%、菲律賓 6.1%、印尼 6.9%。2011 年起,新興國家經濟表現依然亮眼,但因比較基期墊高,成長率略顯緩和,第 1 季經濟成長率分別為:韓國 4.2%、香港 7.5%、新加坡 9.3%、馬來西亞 4.6%、泰國 3.2%、菲律賓 4.6%、印尼 6.5%。第 2 季受到通膨持續升溫、政府財政趨於緊縮等影響,各國經濟成長多略為減緩,其中以新加坡降幅最高,經濟成長率分別為:韓國 3.4%、香港 5.1%、新加坡 0.9%、馬來西亞 4.0%、泰國 2.6%、印尼 6.5%。

在勞動市場方面,韓國失業率由 2011 年 2 月的高點 4.5% 開始下降,至今近 6 個月皆低於 3.5%,8、9、10 月分別為 3.0%、3.0% 與 2.9%。香港失業率由 2010 年 6 月的 4.6% 緩步下降,2011 年 3 月降至金融風暴以來的最低點 3.4%,雖於 4 到 6 月間小升為 3.5%,但 7 月時已再度回落至 3.4%,至 10 月時已續降為 3.3%。新加坡 2010 年第 3 季失業率為 2.1%,第 4 季回升為 2.2%,2011 年經濟持續成長,第 1 季失業率下降為 1.9%,第 2 季再度回升為 2.1%,第 3 季則略降為 2.0%,相對於亞洲鄰國,失業率較低。

2011 年8 月因歐美債信評等問題陸續浮現,各國股市同步下跌,亞洲新興國家股市分別收在:韓國股價指數 1,880.11 點、香港股價指數 20,534.80 點、新加坡股價指數 2,885.26 點。9 月因歐美債信未解引發二次衰退疑慮,全球股市仍同步下跌:韓國股價指數跌至 1,769.65 點、香港股價指數跌至 17,592.40 點、新加坡股價指數跌至 2,675.16 點。10 月因歐債疑慮一度稍有緩解跡象,韓國股價指數反彈至 1,909.01 點、香港股價指數反彈至 19,864.90 點、新加坡股價指數反彈至 2,855.77 點。

IMF 最新公佈 2010 年之經濟成長率為:韓國 6.2%、香港 7.0%、新加坡 14.5%,而在本月發布的最新「亞太區域經濟展望報告」中,分別預測各國 2011、2012 年經濟成長率為:韓國 4.0% 與 4.4%,香港 6.0% 與 4.3%,新加坡 5.3% 與 4.3%。「環球透視」公司(IHS Global Insight)預測 2011 與 2012 年經濟成長率為:韓國 3.8% 與 4.6%、香港 5.3% 與 5.1%、新加坡 4.7% 與 5.1%。

7. 國際油價上揚,黃金創新高後回檔

在能源方面,西德州原油現貨價格從 2011 年 4 月的 113.93 美元開始下跌, 6 月受到 IEA 宣佈將釋放 6,000 萬桶石油來確保市場供給、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宣稱短期內不會立即實施 QE3 等影響,油價跌破 100 美元,月底收在每桶 95.42 美元。至 9 月則跌破 80 大關,來到每桶 79.20 美元。10 月則由於預期26日歐洲召開第二次高峰會議結束後,歐洲領袖將會提出對解決歐洲債務危機的明確方案,使得市場信心大受激勵,支撐油價走勢上揚,月底收在每桶 93.08 美元。

黃金現貨價格自 2011 年 4 月底突破 1,500 美元後,出現盤整格局,4 至 6 月皆在 1,500 美元左右震盪。7 月因美國經濟數據表現不佳,債務問題未解,市場擔心美國經濟二次衰退,黃金走勢轉強,收在每盎司 1,628.50 美元。由於國際資金避險需求仍在,8 月黃金收在每盎司 1,828.80 美元之歷史新高。9 月由於歐洲債信問題所引起的資產拋售賣壓,並且形成市場操作的觀望氣氛,黃金收在每盎司 1,620.00 美元,跌幅達 11.42%。10 月則隨國際原物料價格反彈局勢同步上揚,月底收在 1,722.00 美元。

二、國內經濟情勢與展望

1. 經濟成長動能持續放緩,央行暫緩升息

2010 年以來,全球經濟強勁復甦。臺灣由於財政與貨幣政策出現成效,失業情況緩和,進出口貿易快速成長,2010 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為 10.88%,係 1987 年以來最高。2011 年第 1 季因電子、塑化等產需求旺盛,出口暢旺,雖然比較基期較高,但經濟成長率仍有 6.16% 之水準。第 2 季因資訊通信、機械與基本金屬等產品需求暢旺,加上失業情況改善,雖然國際經濟成長減緩,經濟成長仍有 5.02% 之水準。第 3 季因全球景氣復甦動能自第 2 季起明顯放緩,限縮我國出口成長空間,經濟成長降為 3.42%。

由於歐美主權債信危機短期內難以解除,經濟衰退風險升高,國內股價指數受拖累,以及海關出口值不佳等影響,從 8 月開始,「景氣對策信號」跌破 23 分之臨界值至 20 分,降轉為「黃綠燈」,9 月則仍維持同樣燈號。另一方面,「景氣綜合領先指標」從 2009 年 1 月份的 87.6 金融海嘯谷底持續上升,迄 2011 年 6 月的高點 128.0 皆能維持上升趨勢,惟從 7 月已開始反轉向下,7、8、9 月之景氣綜合領先指標分別為 127.7、127.3、126.8,顯示國內經濟成長力道已逐漸減弱。

主計處預估 2011 年第 4 季經濟成長率為 3.69%、全年經濟成長率為 4.51%,2012 年則為 4.19%。國際貨幣基金(IMF)於最新發布的「亞太區域經濟展望報告」中對臺灣經濟成長預測,2011、2012 年分別為 5.2% 與 5.0%。這些預測預報告皆顯示國內 2012 年之經濟成長將更為趨緩。

此外,中央銀行於 9 月底舉行的第 3 季理監事會議,宣佈維持重貼現率在 1.875%,暫緩自 2010 年 6 月開始連續的五次升息步伐。此次暫停升息,顯示通貨膨脹風險略為緩和,但經濟成長放緩疑慮加深,因而政策開始轉向,以支撐經濟成長。

2. 民間消費成長力道續減,民間投資成長動能下滑

2010 年民眾消費意願大致維持上揚趨勢,全年民間消費成長率為 3.65%。2011 年第 1 季由於景氣回溫,企業獲利提升,使得就業改善、薪資回升,增加民眾消費意願,成長率為 4.38%。第 2 季因就業情況改善,金融資產價值提高,民間消費穩定成長,雖因 5 月的塑化劑風暴造成飲料等食品消費減少,全季仍有 3.12% 之成長。第 3 季則雖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增加,旅遊與出國人數增加,資訊、通信設備之需求穩定,但因股市交易減弱與金融財富價值縮水,主計處預估第 3 季民間消費溫和成長 2.66%。

2010 年由於國際半導體擴大委外代工及釋放訂單予國內業者,且製造業產能利用率維持高檔,帶動國內高科技業者積極擴充設備及提升製程,全年民間投資成長率達 32.51%。2011 年第 1 季因國際科技大廠持續擴大委外代工策略,為因應出口需求,民間投資續增,然國內重要機械設備來源的日本震災嚴重,出貨狀況將影響國內投資,成長率降為 11.32%。第 2 季在國內高科技業者持續擴充設備與提升製程下,成長率約有 5.66%。第 3 季民間投資成長率降為 -4.02%,主要因國際經濟不確定性增高,尤其半導體與光電等占國內投資比重較高的產業,因產能利用率下滑,減緩擴產步調所致。

3. 出進口貿易成長走緩後略升,外銷訂單成長率由谷底爬升

依據海關進出口概況,2011 年第 1 季在國際景氣好轉,國內外需求增加下,出進口值皆維持近 20% 之成長。第 2 季因 ECFA 早期收穫清單正式生效,新興經濟體成長強勁等影響下,電子、資通、機械與基本金屬等產品需求旺盛,出口值成長率仍有近 15%,進口值則因內需及外需雙重提升,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揚,成長率維持在 19% 左右。第 3 季時,出口值雖於7 月達到 281.2 億美元之歷史新高,但 8、9 月間,因臺塑六輕工安事故廠區停工影響產能,加上全球經濟趨緩,貿易動能下滑。與上年同月比較,8、9、10 月之出口成長率為 7.2%、9.9%、11.7%,進口成長率則為 6.4%、10.8%、11.8%。

外銷訂單方面,2011 年起,經濟成長減緩,加上比較基期略高,年增率緩降,多在 10% 上下變動,金額則在 3 月份創下 389.9 億美元的歷史高點,其後多維持在 370 億美元左右的水準。8、9、10 月之外銷訂單成長率分別為 5.3%、2.7%、4.4%。10 月外銷訂單金額 372.1 億美元,較上年同月增加 15.6 億美元,年增率則較 9月回升。就 10 月接單貨品觀察,以資訊與通信產品較上年同月增加 6.6 億美元或增 7.17% 影響最大,主因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及筆記型電腦新產品陸續推出且銷售熱度不減;其次為精密儀器等產品較上年同月增加 1.3 億美元或增 4.51%,主因基期較低所致。

4. 失業率微增,薪資略成長,消費者物價平穩,但股市仍震盪不安

受惠於全球景氣復甦,國際貿易暢旺,內需與外需同步增加,失業率自 2010 年 7 月的 5.20% 開始下降。2011 年 5 月政府推動的促進就業方案雖陸續退場,但因民間企業僱用意願穩定成長,失業率降至近二年來的最低點 4.27%。6、7、8 月因應屆畢業生及暑期工讀生相繼投入職場,加上國際經濟局勢不穩,失業率連續上升 3 個月至 8 月的 4.45%。 9 月因暑期工讀生退離及暑期臨時性工作結束影響,失業率則下降為 4.28%。10 月則略升至 4.30%,和往年同期相比,罕見地出現比 9 月微幅增加的情況。

2010 年製造業每人每月平均薪資全年平均為 42,420 元,較 2009 全年平均增加 8.35%。2011 年 7 月開始,平均薪資突破 40,000 元,達 41,716 元,較上年同月增加 3.34%,已接近 2008 年金融海嘯前之水準。8 月平均薪資則仍維持在 40,000 元以上,達 41,247 元,較上年同月增加 5.06%

2010 年消費者物價年增率為 0.96%。2011 年起物價緩步上升,至 6 月因受到國際原物料價格持續上漲影響,年增率升至近一年半之高點 1.94%。10 月消費者物價年增率較上年同月上漲 1.22%,主因成衣、燃氣、蛋類、乳類等價格相較去年為高,惟蔬菜、通訊費及 3C 消費性電子產品價格下跌,抵銷部分漲幅。相對於各新興經濟體仍在延燒的通貨膨脹警訊,國內物價穩定成長。主計處預測 2011 年物價年增率為 1.51%。

2011 年 1 月國內股市加權指數達到近年來新高之 9145.35 點後便開始震盪。6 月受到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升高,全球經濟成長減緩等影響下,臺股大幅回檔,加權指數收在 8,652.59 點。其後因歐美等先進國家債信問題持續延燒,財政狀況惡化,引發全球經濟再次衰退之疑慮,加上新興國家緊縮貨幣政策,臺股加權指數一路續跌至 9 月的今年低點 7225.38 點。10 月因歐債疑慮舒緩,國內股市加權指數隨國際股市震盪,月底則反彈至 7587.69 點。

5. 國內經濟展望

經過 2010 年經濟強勁復甦後,2011 上半年民間消費持續成長,出進口貿易金額均創下歷史新高,失業率逐漸下降,國內景氣持續擴張。2011 年 3 月 11 日的東日本大地震重創日本產業,臺灣電子業等之供應鏈亦受到影響,惟重建速度高於預期,多數研究機構認為對臺灣經濟之影響不大。下半年起,歐元區主權債信危機持續延燒,希臘、西班牙、法國、義大利等國先後遭國際信評機構調降評等;美國債務問題與就業市場疲軟引發二次衰退之疑慮;新興國家雖維持經濟擴張,但通貨膨脹風險持續升高,多國採取緊縮貨幣政策因應,造成國際經濟前景未明。國內經濟雖大致呈現穩定成長,但對於以出口為導向的我國,目前仍可能隨著全球經濟與金融震盪局勢而受到衝擊。

以下為國內外預測機構對臺灣 2011 兩年經濟成長率之預估:

  2011     2012  
行政院主計處 4.51% 4.19%
中華經濟研究院 4.58% 4.15%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5.52%
台灣經濟研究院 4.64% 4.22%
台灣綜合研究院 4.95%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 5.20% 5.00%
亞洲開發銀行(ADB) 4.80% 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