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經濟最新動態 | |
100.08 | ▲ |
景氣領先指標(4 月) (3 月份領先指標 99.96) |
|
-2.87% | ▼ |
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0.78%) |
|
3.50% | ▼ |
失業率(4 月) ( 3 月份失業率 3.56%) |
|
-13.28% | ▲ |
出口值年增率(4 月) ( 3 月份出口值年增率 -19.07%) |
|
2.35% | ![]() |
消費者物價上漲率(4 月) ( 3 月份消費者物價上漲率 2.35%) |
|
|
|
國際經濟最新動態 | |
1.6% | ▲ |
美國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0.9%) |
|
3.7% | ▲ |
美國失業率(5 月) (4 月份失業率 3.4%) |
|
4.5% | ▲ |
大陸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2.9%) |
|
8.48% | ▼ |
大陸出口值年增率(4 月) ( 3 月份出口值年增率 14.79%) |
註︰▲ 或 ▼ 或 |
綜合分析報告(2012 年 4 月)
一、國際經濟情勢與展望
1. IMF 預測全球及前三大經濟體成長,但歐債風險未除
由於第二輪希臘紓困案通過,紓緩歐債危機,美國經濟轉佳,全球經濟略為回穩。但中國經濟成長力道減弱,伊朗緊張情勢升溫,仍為全球經濟增添了不確定性。依據 OECD 所發布之全球景氣綜合領先指標,2011 年 3 月達三年來最高點 101.0 後便開始持續下滑,至 10 月已降到當年低點 100.0。之後幾月則連續上升,2011 年 12 月及 2012 年 1、2 月之指標值分別為 100.2、100.3、100.5,顯示未來國際經濟情勢有回穩跡象。2010 及 2011 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 5.3% 與 3.9%,IMF 於 4 月發布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調高今年及明年的全球經濟成長預測,2012 年為 3.5%,2013 年則為 4.1%(原本 IMF 在今年 1 月預測的今明兩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 3.3% 與 4.0%)。「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則預測今明兩年之全球經濟成長為 2.8% 與 3.6%。此外,IMF 也調高了美國、中國、日本三大經濟體的經濟成長預測,但也警告歐洲債務問題仍然嚴重,加上國際油價高漲等問題,勢必影響全球經濟復甦。
物價方面,受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影響,國際原物料價格維持去年第 4 季以來之溫和走勢。2010 及 2011 年全球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 3.7% 與 5.0%,IMF 預測 2012 年全球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 3.7%,「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則預測為 3.0%。
2. 美國經濟預期溫和復甦,通膨降溫,失業率略降
在民間消費與投資雙雙回溫帶動下,美國 2011 年第 4 季經濟成長率為 2.8%,遠高於前一季之 1.8%。整體而言,由於美債危機及日本強震導致供應鏈中斷等衝擊已趨和緩,近來美國汽車生產及銷售明顯回升,加以製造業景氣持續擴張,民間消費轉強,預期本年經濟將溫和成長。然而美國朝野兩黨對財政議題各有堅持而使協商陷入僵局,歐債危機懸而未決及伊朗核武威脅事件等,仍使美國經濟略有面臨下行風險。
出進口方面,根據海關統計,2011 年出口與進口成長率至 5 月止都維持在 15% 以上,6 月後開始略降。2011 年 12 月及 2012 年 1、2 月之出口值成長率(與上年同期比)分別為 8.0%、7.3%、12.6%;進口值成長率(與上年同期比)則分別為 10.9%、10.0%、9.9%。
物價方面,2011 年第 3 季因能源與食品價格不斷上揚,9 月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已升至近年最高點 3.9%。2012 年 1、2、3 月隨國際原物料價格回落,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分別降回 2.9%、2.9%、2.6%,躉售物價上漲率則分別為 4.1%、3.4%、2.8%,通膨有降溫趨勢。利率方面,自 2008 年 12 月以來聯邦資金利率均維持在 0% 至 0.25% 之水準。2012 年 3 月份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除宣布持續進行扭轉操作及將已到期公債繼續投入債市外,並決議將低利率政策實施期間由 2013 年年中進一步延長至2014 年底,由此反映聯準會仍致力維持寬鬆貨幣政策。
勞動市場方面,2011 年 1 至 10 月之失業率皆維持在 9.0% 左右,第四季起開始略降。隨著景氣與勞動市場回溫,2012 年 1、2、3 月之失業率分別為 8.3%、8.3%、8.2%,已來到 2008 年年底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低水平,但仍偏高。
美國股市於 2011 年 4 月達到當年高點,道瓊工業指數收在 12,810.50 點,那斯達克指數收在 2,873.54 點。但由於下半年失業情況未有改善、歐債危機升高、美國主權債信評等遭到標準普爾公司調降,引發市場對美國經濟前景產生疑慮,9 月底道瓊工業指數下滑至 10,913.40 點,那斯達克指數則下跌至 2,415.40 點。隨著歐洲國家處理歐債問題上的共識進展,與預期美國經濟溫和成長,2012 年 1、2、3 月底道瓊工業指數反彈至 12,632.90、12,952.10、13,212.00 點,那斯達克指數則反彈至 2,813.84、2,966.89、3,091.57點。
美國 2009 年經濟成長率為 -3.5%,2010 年轉升為 3.0%,2011 年降為 1.7%。IMF 最新預測 2012 及 2013 年美國經濟成長率為 2.1% 與 2.4%(較今年年初之預測值 1.8% 與 2.2% 略高)。「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則預測為 2.1% 與 2.3%。
3. 歐元區經濟成長續降,失業率新高,通膨率仍高
2011 年第 1 季,歐元區經濟逐步增溫,經濟成長率為 2.4%,德國、法國成長率為 4.6% 與 2.1%,相較於希臘、葡萄牙的衰退,歐元區國家經濟成長呈現兩極化。第 2 季歐債危機擴大蔓延,各國政府財政緊縮,歐元區經濟成長率降為 1.6%,德國、法國成長率降為 2.8% 與 1.6%。第 3 季歐元區經濟成長率續降為 1.4%,德國、法國成長率為 2.6% 與 1.6%。第 4 季歐元區經濟成長率更進一步降至 0.7%,德國、法國成長率則降為 2.0% 與 1.4%。
勞動市場方面,歐元區失業率自 2009 年 10 月起已連續 28 個月維持在 10% 左右之高檔,2011 年 12 月及 2012 年 1、2 月之失業率分別為 10.6%、10.7%、10.8%,創 1998 年 6 月以來新高。
匯率方面,2011 年 4 月,1 歐元兌換 1.4807 美元,為當年之高點。其後因希臘倒債危機引發市場對歐元區經濟前景強烈疑慮,國際避險情緒造成歐元持續貶值。但隨著歐債疑慮舒緩,歐元逐漸反彈,2012 年 1、2、3 月底時 1 歐元分別兌換 1.3084、1.3325、1.3343 美元。
歐元區物價上漲率連續 16 個月高於歐洲央行設定的目標 2%,至 2011 年 9 月已攀升至 3.0%,2012 年 1、2、3 月之物價上漲率則分別為 2.7%、2.7%、2.6%。歐洲央行(ECB)於去年連續兩度降息,基準利率重回金融風暴時期的歷史低點 1.0%,抵銷去年稍早為對抗通膨祭出的升息幅度,顯示歐債危機造成的經濟陰霾遠大於通膨壓力。
歐洲股市於 2011 年 4 月達到近年新高,德國 DAX 股價為 7,514.46,英國金融時報指數為 6,069.90 點。其後受到希臘債務危機與經濟放緩疑慮等影響,歐洲股市開始轉跌。至 9 月底止歐洲各國股市來到全年低點,德國 DAX 股價指數下跌至 5,502.02 點,英國金融時報指數跌至 5,128.48 點,與 4 月之歷史新高相較,德國股價指數下跌 26.78%,英國股價指數則下跌 15.51%。隨著歐債疑慮舒緩,歐洲股市跌深反彈,2012 年 1、2、3 月底時德國 DAX 股價指數反彈至 6,458.91、6,856.08、6,946.83 點,英國金融時報指數亦回升至 5,681.61、5,871.51、5,768.45 點。
歐元區 2009 年經濟成長率為 -4.3%,2010 年轉升為 1.9%,2011 年降為 1.4%。IMF 最新預測 2012 及 2013 年歐元區經濟成長率為 -0.3% 與 0.9%,亞洲開發銀行則預測為 -0.5% 與 1.0%。
4. 日本政府寬鬆措施與災後重建支撐內需,日圓回貶有利出口,預期經濟
恢復成長
2011 年 3 月的強震打亂日本經濟復甦腳步,加上私人消費減少、出口萎縮,第 1 季經濟成長率為 -6.9%。第 2 季因生產設備受損,出口受到負面影響,然民間企業復甦優於預期,成長率衰退略為減少,成為 -1.2%。第 3 季隨著供應鏈修復,政府災後重建,內需成長動能逐步回溫,成長率大幅轉正,達到 7.1%。然因歐債問題、強勢日圓和泰國洪水等三重衝擊,導致出口大減,第 4 季成長率大幅降至 -0.7%。日本 2009 年經濟成長率為 -6.3%,2010 年為 4.4%,2011 年則降為 -0.7%。
對外貿易方面,2011 年 4、5 兩月日本產能受到強震影響,出口重挫,出口值成長率分別為 -12.4% 與 -10.3%。6 月開始因零組件供應鏈修復,出口值逐漸獲得改善,8、9 月時成長率已回升至 2.0% 以上。但由於強勢日圓及外部需求造成衝擊,出口成長率又回復衰退,2012 年 1、2、3 月分別為 -9.3%、-2.7%、5.9%,進口成長率則為 9.9%、9.5%、10.8%。
勞動市場方面,雖然 2011 年 3 月之大地震重創日本製造業,但因政府於震災後的重建需求推動,失業率仍能控制在 4% 至 5% 之間。2011 年 12 月與 2012 年 1、2 月之失業率分別為 4.5%、4.6%、4.5%。物價方面,相對於臨近國家顯得平穩,2011 年 12 月與 2012 年 1、2 月之消費物價上漲率分別為 -0.2%、0.1%、0.3%。
匯率方面,自 2008 美國金融海嘯以來,因國際資金避險需求,日圓一路由 2008 年底之 1 美元兌 90.65 日圓持續升值屢創新高。2012 年 1 月底時 1 美元兌 76.27 日圓。由於歐債危機緩和削弱日圓避險需求,加以日本央行今年 2 月14 日擴大量化寬鬆政策規模,促使日圓匯率自 2 月份以來一路走低,2、3 月底時已回貶至 1 美元兌 81.15 與 82.87 日圓。
股市方面,日經指數在 2011 年 3 月因東日本大地震而跌破萬元大關至 9,755.10點。之後因歐債危機、國際股市震盪等影響,日本股市跟隨全球股市同步下挫。隨著全球經濟略為回穩,2012 年 1、2、3 月之月底收盤指數分別逐步上升為 8,802.51、9,723.24、10,083.60 點。
由於日本央行於今年 4 月決定將原先30 兆日圓資產購買金額增至 40 兆日圓,近期日圓預估回貶有利出口,以及在震災後大規模重建需求的帶動下,預期日本經濟將恢復成長。IMF 最新預測 2012 及 2013年日本之經濟成長率為 2.0% 與 1.7%(較今年年初之預測值 1.6% 與 1.6% 為高),「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則預測為 1.4% 與 2.1%。
5. 中國經濟成長力道減緩,物價上漲壓力稍微減輕
2010 年,中國經濟成長率由 2009 年的 9.2% 提升為 10.4%。2011 年起,國內外需求增溫加上適當的財政與貨幣政策,第 1 季經濟成長率仍維持在 9.7% 之高檔。接著因通膨壓力與資產泡沫風險使得中國採取緊縮政策,致使第 2 季成長率略降為 9.5%。第 3 季由於經濟緊縮政策與國際需求不振,成長率降至 9.1%,第 4 季成長率則跌破 9.0% 至 8.9%。2011 年全年中國經濟成長率為 9.2%。
國際貿易方面,2011 年 7 月出口值達 1,751.3 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年增率為 20.4%,進口值成長率則為 22.9%。2012 年 1、2、3 月之出口成長率為 -0.5%、18.3%、8.8%,進口值成長率則分別為 -15.0%、40.3%、5.4%。1 月之出進口值與去年同月比呈現負成長乃因今年農曆新年落於 1 月份。
工業生產年增率(與上年同期比)自 2009 年 6 月以來均維持在 10% 以上之成長,2011 年 12 月、 2012 年 1 月合併 2 月、 2012 年 3 月之年增率分別為 12.8%、11.4%、11.9%。消費者物價上漲率方面,由於原物料價格持續攀升,加上工資上漲雙重帶動下,已連續 21 個月超過官方設定之 3% 目標。2011 年 7 月因食品價格升高致使消費者物價上漲率達到近年新高 6.5%,其後因食品價格回落,2011 年 12 月及 2012 年 1、2 月之消費者物價上漲率降為 4.5%、3.2%、3.6%,通膨情勢趨緩。失業率方面,2011 年第 1 季維持在 4.1%,第 2、3、4 季也維持不變。
股市方面,2011 年大陸股市在 3 月達到高點,上海 A 股指數收在 3,065.92 點,深圳 A 股指數收在 1,311.83 點。其後因歐債危機、美股下跌、全球經濟風險增高之擔憂,2012 年 1 月之上海 A 股指數已滑落至 2,401.87 點,深圳 A 股指數則降至 894.34 點。隨著全球股市反彈,2、3 月之上海 A 股指數收在 2,543.89、2,370.07 點,深圳 A 股指數收在 1,000.71、932.23 點。
IMF 最新預測 2012 及 2013 年大陸經濟成長率為 8.2% 與 8.8%(今年年初之預測值為 8.1% 與 8.8%),「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則預測為 8.2% 與 8.5%。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今年 3 月每年舉行一年次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則首度宣布調降經濟率保 8% 的目標,將今年經濟成長率訂在 7.5%。
6. 亞洲新興國家經濟成長減緩,出口略有回升
2010 年第 4 季在美國經濟成長力道逐漸增強、資金大量流入新興經濟體等影響下,各國經濟成長動能跟隨走強。2010 年亞洲新興國家之經濟成長率:韓國 6.2%、香港 7.0%、新加坡 14.5%、馬來西亞7.2%、泰國 7.8%、菲律賓 7.6%、印尼 6.1%。2011 年上半年,新興國家經濟表現依然亮眼,但因比較基期墊高,成長率略顯緩和。下半年起,隨著歐美需求持續減緩、通膨持續升溫、政府財政趨於緊縮等影響,各國經濟成長多為減緩。亞洲新興各國家最新公布之 2011 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韓國 3.6%、香港 5.0%、新加坡 4.9%、馬來西亞 5.1%、泰國 0.1%、菲律賓 3.7%、印尼 6.5%。
貿易方面,自 2011 下半年起,由於歐美國家債務問題與民間消費遲滯,全球貿易擴張速度減緩,致使東亞主要國家出口成長明顯受創。2011 年 12 月及 2012 年 1、2 月,香港之出口成長率為 7.4%、-8.6%、14.0%,新加坡之出口成長率為 7.5%、-4.2%、25.2%,韓國之出口成長率則為 8.2%、-7.3%、20.6%。
勞動市場方面,韓國失業率由 2011 年 2 月的高點 4.5% 開始下降,2011 年 12 月及 2012 年 1、2 月之失業率分別為 3.0%、3.5%、4.2%。香港失業率由 2010 年 6 月的 4.6% 開始緩步下降,2011 年 12 月及 2012 年 1、2 月之失業率分別為 3.3%、3.2%、3.4%。新加坡 2011 年各季之失業率分別為 1.9%、2.1%、2.0%、2.0%,相對於亞洲鄰國,失業率較低。
2011 年 8 月開始,因歐美債信評等問題陸續浮現,各國股市同步下跌。10 月因歐債疑慮稍有緩解跡象,亞洲新興國家股市一度隨之反彈。12 月時因歐美主權債務持續延燒,波及亞洲市場投資信心,亞洲新興國家股市再度回落,月底韓國股價收在 1,825.74 點、香港股價指數收在 18,434.40 點、新加坡股價指數收在 2,646.35 點。2012 年開始,因歐洲各國處理債務危機逐漸形成共識,加上美股持續上漲,帶動亞洲股市反彈,1、2、3 月底韓國股價收在 1,955.79、2,030.25、2,014.04 點、香港股價指數收在 20,390.50、21,680.10、20,555.60 點、新加坡股價指數則收在 2,906.69、2,994.06、3,010.46 點。
IMF 最新預測之各國 2012 及 2013 年經濟成長率:韓國 3.5% 與 4.0%、香港 2.6% 與 4.2%、新加坡 2.7% 與 3.9%。「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則預測為:韓國 2.7% 與 3.8%、香港 3.7% 與 5.0%、新加坡 2.0% 與 5.4%。
7. 國際油價攀高,金價回檔震盪
原油方面,美國西德州原油(WTI)價格於 2011 年 11 月中突破每桶 100 美元大關後,因投資人獲利回吐及全球經濟復甦態勢疲軟影響對石油的需求,油價又走跌至 94 美元/桶以下。由於美國及歐盟國家擴大對伊朗核武制裁,2012 年初開始油價連續上漲,1、2、3 月底分別收在 98.48、107.07、103.03 美元/桶。
黃金方面,2011 年由於市場擔心美國經濟陷入二次衰退,國際資金避險需求造成黃金走勢轉強,8 月底時國際黃金現貨價格收在每盎司 1,828.80 美元之歷史新高。由於歐洲債信問題所引起的資產拋售賣壓,與美元走強侵蝕以黃金作為另類投資的需求,12 月底跌至每盎司 1,570.00美元。2012 年開始,由於中東地區情勢持續緊張,推升原油價格,吸引避險資金進駐黃金市場,1、2、3 月底之黃金現貨價格攀升至每盎司 1,744.00、1,770.0、1,662.50 美元。
二、國內經濟情勢與展望
1. 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預估僅 0.36%,領先指標則持續上升
2010 年以來,全球經濟強勁復甦。臺灣由於財政與貨幣政策出現成效,失業情況緩和,進出口貿易快速成長,2010 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為 10.88%。2011 年第 1 季因電子、塑化等產需求旺盛,出口暢旺,雖然比較基期偏高,但經濟成長率仍有 6.62% 之水準。第 2 季因資訊通信、機械與基本金屬等產品需求暢旺,加上失業情況改善,雖然國際經濟成長減緩,經濟成長仍達 4.52% 之水準。第 3 季因全球景氣復甦動能自第 2 季起明顯放緩,限縮我國出口成長空間,經濟成長降為 3.45%。第 4 季由於民間投資將續呈衰退,民間消費成長減緩,經濟成長率為 1.89%。
由於歐美主權債信危機、經濟衰退風險升高、國內股價指數受拖累,以及海關出口值不佳等影響,2010 年從 8 月開始,「景氣對策信號」跌破 23 分之臨界值至 20 分,降轉為「黃藍燈」,11 月開始更跌至 17 分以下,對策信號轉為象徵景氣低迷的「藍燈」,持續到 2012 年 2月仍為藍燈,顯示當前國內景氣仍處於低緩之谷底狀態,主計處預估今年第 1 季經濟成長率為 0.36%。另一方面,景氣綜合領先指標已連續 6 個月上升,2011 年 12 月及 2012 年 1、2 月之指標值分別為 127.9、128.9、130.1,預示今年我國經濟可望呈現逐漸好轉之格局。
主計處預估 2011 全年經濟成長率為 4.04%,2012 年則為 3.38%。IMF 最新預測 2012 及 2013 年臺灣經濟成長率為 3.6% 與 4.7%,「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則預測為 3.8% 與 4.9%。
2. 民間消費成長減緩,民間投資動能衰退
2010 年民眾消費意願大致維持上揚趨勢,全年民間消費成長率為 3.65%。2011 年第 1 季由於景氣回溫,企業獲利提升,使得就業改善、薪資回升,增加民眾消費意願,成長率為 4.61%。第 2 季因就業情況改善,金融資產價值提高,民間消費穩定成長,雖因 5 月的塑化劑風暴造成飲料等食品消費減少,全季仍有 3.04% 之成長。第 3 季雖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增加,旅遊與出國人數增加,資訊通信設備需求穩定,但因股市交易減弱與金融財富價值縮水,第 3 季民間消費溫和成長 3.14%。主計處初步統計 2011 年第 4 季民間消費僅小幅成長 0.98%,全年成長率則為 2.95%。
2010 年由於國際半導體擴大委外代工及釋放訂單予國內業者,且製造業產能利用率維持高檔,帶動國內高科技業者積極擴充設備及提升製程,全年民間投資成長率達 32.51%。2011 年第 1 季因國際科技大廠持續擴大委外代工策略,為因應出口需求,民間投資續增,然國內重要機械設備來源的日本震災嚴重,出貨狀況將影響國內投資,成長率降為 10.55%。第 2 季在國內高科技業者持續擴充設備與提升製程下,成長率 4.76%。第 3 季民間投資衰退為 -11.90%,主要因國際經濟不確定性增高,尤其半導體與光電等占國內投資比重較高的產業,因產能利用率下滑,減緩擴產步調所致。主計處預測第 4 季民間投資續呈衰退,成長率 -12.68%,全年成長率則為 -2.35%。
3. 出進口貿易成長減緩,外銷訂單呈現負成長
依據海關進出口概況,2011 年第 1 季在國際景氣好轉,國內外需求增加下,出進口值皆維持近 20% 之成長。第 2 季因 ECFA 早期收穫清單正式生效,新興經濟體成長強勁等影響下,電子、資訊通信、機械與基本金屬等產品需求旺盛,出口值成長率仍有近 15%,進口值則因內需及外需雙重提升,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揚,成長率維持在 19% 左右。第 3 季時,出口值雖於7 月達到 281.2 億美元之歷史新高,但 8、9 月間,因臺塑六輕工安事故廠區停工影響產能,加上全球經濟趨緩,貿易動能因而下滑。隨著全球景氣趨緩,出進口成長率明顯下降,2012 年 1、2、3 月出口成長率為為 -16.8%、10.3%、-3.2%,進口成長率則為 11.9%、1.2%、-5.8%。3 月時雖電子、資訊與通信產品出口已回溫,但因上年同月出口暢旺,比較基數較高,致呈現負成長。
外銷訂單方面,2011 年開始,經濟成長減緩,加上比較基期略高,每月之年增率雖逐月緩降,但與 2010 年之同期比較仍大抵為正成長。2012 年起,歐債問題持續延燒,大陸和日本接單力道趨緩,1、2、3 月外銷訂單年增率為 -8.6%、17.6%、-1.6%。經濟部統計處副統計長蔡美娜認為,隨全球景氣回升,合理判斷今年外銷接單將出現逐季上揚走勢。不過,高油價及大陸經濟成長確定不保 8% 等兩項變數,將對我國接單成長造成若干限制。
4. 失業率略降,薪資減少,物價上漲,股市下跌
2010 年受惠於全球景氣復甦,國際貿易暢旺,內需與外需同步增加,失業率自 2010 年 7 月的 5.20% 開始下降。2011 年 5 月政府推動的促進就業方案雖陸續退場,但因民間企業僱用意願穩定成長,失業率續降為 4.27%。2012 年 1、2、3 月之失業率為 4.18%、4.25%、4.17%,來到 2008 年 9 月以來之低點。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憫表示,3月失業率和失業人數下降,勞動市場、失業情勢均穩定,未來情勢則需觀察各項生產面指標,如出口和外銷訂單是否影響廠商營運。
2011 年工業及服務業全年經常性薪資為 36,803 元,較 2010 年增加 1.47%。非經常性薪資(含加班費、績效獎金、員工紅利及年終(節)獎金等)為 8,839 元,較 2010 年增加 8.33%,兩者合計後之 2011 年全年平均薪資為 45,642 元,係歷年最高水準,較 2010 年增加 2.73%。若扣除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 1.42%,實質經常性薪資年增 0.04%,實質平均薪資則年增 1.29%。2012 年開始,1 至 2 月之平均薪資為 62,863 元,較上年同期減少 2.10%,實質平均薪資亦減少 3.34%。
2010 年消費者物價年增率為 0.96%。2011 年起物價緩步上升,至 6 月因受到國際原物料價格持續上漲影響,年增率升至 1.94%。下半年隨著食品價格回落,消費者物價年增率跟隨下降。但由於國際油價上揚將加重能源相關商品價格上漲壓力,物價再度呈現上漲趨勢,12 月之物價年增率攀升至 2.03%。2011 年全年之消費者物價年增率為 1.42%。近期蔬菜價格仍高,加以燃氣、食品類等價格處相對高檔,2012 年 1、2、3 月之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分別為 2.37%、0.25%、1.21%。主計處預測 2012 年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 1.46%。
2011 年 1 月國內股市加權指數達到近年來新高 9145.35 點後便開始下滑。由於歐債危機及美國經濟不確定性,東亞新興國家股市波動加劇,至 11 月底時,國內股市加權指數已跌至 6,904.12 之當年低點。12 月由於國安基金護盤效應,加權指數略反彈至 7,072.08 點。2012 年 1月因歐美股市表現不俗,加上總統大選與年假過後各種不確定因素逐漸消除,使得指數在月底時反彈至7,517.08 點,2 月則隨全球股市回溫而繼續上漲,月底收在 8,121.44 點。3 月開始,因證所稅議題造成臺股交易量萎縮,月底下跌至 7,933.00 點。
5. 國內經濟展望
經過 2010 年經濟強勁復甦後,2011 上半年民間消費持續成長,出進口貿易金額均創下歷史新高,失業率逐漸下降,雖然國際經濟情勢存在諸多負面干擾因素,但全球經濟持續復甦態勢不變,使得國內經濟維持穩定成長,上半年經濟成長 5.54%。2011 年 3 月 11 日的東日本大地震重創日本產業,臺灣電子業等之供應鏈亦受到影響,惟重建速度高於預期,多數研究機構認為對臺灣經濟之影響不大。
下半年起,歐元區主權債信危機持續延燒,希臘、西班牙、法國、義大利等國先後遭國際信評機構調降評等;美國債務問題與就業市場疲軟引發二次衰退之疑慮;日本因強勢日圓而拖累經濟復甦。反觀國內經濟情勢,受全球景氣趨緩影響出口需求,國內經濟成長動能減弱,主計處初步預估 2011 全年經濟成長率為 4.04%。展望未來,雖然全球經濟略為回穩,但新興市場普遍持續降溫,對於以出口為導向的我國,目前仍可能隨著全球經濟與金融震盪局勢而受到衝擊。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發展,中國大陸穩定增長的風險性,美國經濟能否持續復甦與中東石油供應問題等不確定因素,都值得持續關注。
以下為國內外預測機構對臺灣 2012 及 2013 兩年經濟成長率之預估:
2012 | 2013 | |
行政院主計處 | 3.38% | - |
中華經濟研究院 | 3.55% | 4.01% |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 3.81% | - |
台灣經濟研究院 | 4.22% | - |
台灣綜合研究院 | 4.02% | - |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 | 3.60% | 4.70% |
亞洲開發銀行(ADB) | 3.40% | 4.60% |
環球透視公司(IHS Global Insight) | 3.80% | 4.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