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經濟最新動態 | |
100.08 | ▲ |
景氣領先指標(4 月) (3 月份領先指標 99.96) |
|
-2.87% | ▼ |
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0.78%) |
|
3.50% | ▼ |
失業率(4 月) ( 3 月份失業率 3.56%) |
|
-13.28% | ▲ |
出口值年增率(4 月) ( 3 月份出口值年增率 -19.07%) |
|
2.35% | ![]() |
消費者物價上漲率(4 月) ( 3 月份消費者物價上漲率 2.35%) |
|
|
|
國際經濟最新動態 | |
1.6% | ▲ |
美國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0.9%) |
|
3.7% | ▲ |
美國失業率(5 月) (4 月份失業率 3.4%) |
|
4.5% | ▲ |
大陸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2.9%) |
|
8.48% | ▼ |
大陸出口值年增率(4 月) ( 3 月份出口值年增率 14.79%) |
註︰▲ 或 ▼ 或 |
綜合分析報告(2015 年 8 月)
一、國際經濟情勢與展望
1. 國際機構普遍下修全年全球經濟成長
歷經上月以來的希臘債務協商有初步成果,歐元區危機已受控制,歐洲經濟也逐漸復甦,歐元區第 2 季經濟成長率為 1.2%,雖非特別強勁,但已是 4 年來新高。美國經濟成長持續改善,市場預期美國貨幣政策將趨向正常化,雖然升息時點尚未確定,但專家預期很有可能會在年底前升息。中國大陸與新興市場國家則成長放緩,尤其中國股市重挫、人民幣貶值,使亞洲新興市場國家與原物料出口國同受衝擊,全球股市也大多走跌,並連帶看淡全球經濟前景。此外,主要經濟體景氣復甦步調也不一致,因此國際機構普遍下修本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惟下半年將略高於上半年。
美國 2015 年第 2 季經濟成長率由第 1 季之 2.9% 下降至 2.3%,雖低於經濟學家預期的 2.6% 增幅,但數據細項顯示基本面轉強。 ISM(美國供應管理協會) 公佈的 PMI(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 NMI(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的經濟數字顯示景氣呈擴張態勢,未來復甦態勢仍樂觀。 歐元區第 2 季經濟成長率為 1.2%,雖非特別強勁,但已是 4 年來新高。在主要經濟體的逐漸復甦下,歐元區可望慢慢脫離景氣谷底。日本 2015 年第 2 季經濟成長率 0.7%,是去年第 2 季調升消費稅以來,首次正成長。受全球經濟趨緩及油價下跌影響,香港、台灣、新加坡、韓國、中國等亞洲國家出口多呈衰退。由於先進國家經濟復甦力道不足,新興市場成長放緩,加上美國升息時點未定影響全球金融市場及匯率,以及油價與原物料價格走勢,加深全球經濟不確定性。
OECD 所發布之全球景氣綜合領先指標自 2012 年 11 月起開始回升,由 2012 年 10 月之 99.4 逐月上升, 2015 年 6 月指標值為 100.0,惟近 12 個月來指標大抵不變,顯示國際經濟復甦仍為緩慢。 2015 年 4 、 5 、 6 月指標值分別為 100.1 、 100.0 、 100.0。 IMF 對全球經濟成長的估計及預測: 2015 年 3.45%, 2016 年 3.76%。 「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預測 2015 年 2.3%, 2016 年 2.8%。至於全球物價方面, IMF 預測 2015 年全球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 3.20%, 「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則預測為 2.42%。
2. 美國 7 月失業率維持 5.3% 不變,勞動市場穩固成長
美國 2015 年第 1 季經濟成長受到美元走強以及天氣嚴寒與罷工事件影響,然仍有 2.9% 的成長。美國 2015 年第 2 季經濟成長率由第 1 季之 2.9% 下降至 2.3% ,雖低於經濟學家預期的 2.6% 增幅,但數據細項顯示基本面轉強。參考美國經濟諮商委員會(Conference Board)所發佈的領先指標(LEI),該指標自今年 2 月起在建築許可、消費信心、股價指數與製造業訂單等項目拉抬下,已經出現持續上揚,景氣可望持續復甦。
貿易方面,美國仍受全球經濟成長放緩與美元走強影響, 6 月出口成長率為 -5.3% ,進口成長率為 -0.7%。雖然國際油價走跌及美國出現禽流感疫情對出口造成些許衝擊,但情勢已逐漸穩定。此外,美國 7 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 52.7 點,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NMI)為 60.3 點, ISM 公佈的 PMI 、 NMI 呈擴張態勢,意味未來復甦態勢仍樂觀。 2015 年 4 、 5 、 6 月之出口值成長率為 -4.1%、 -7.3% 、 -5.3% ;進口值成長率為 -5.8% 、 -7.1% 、 -0.7% 。
利率方面,美國聯準會於 7 月底決議繼續維持現有利率水平不變,並稱美國經濟和就業市場正持續增強,為 9 月政策會議提供升息的可能性。目前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 0 至 0.25% 的區間不變。 2015 年 5 、 6 、 7 月之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 0.0% 、 0.2% 、 0.2% 。
勞動市場方面,美國 2015 年 7 月的失業率為 5.3% ,與上月相同,乃為 2008 年 4 月以來的最低點。美國 7 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加 21.5 萬,符合預期。 2015 年 5 、 6 、 7 月之失業率分別為 5.5% 、 5.3% 、 5.3% 。
股票市場方面,由於希臘債務協商獲得紓困,使得美國股市一度呈現漲勢。然而 7 月底受到中國經濟表現不佳、股市大跌的影響,美國股市也跟著受挫。 2015 年 5 、 6 、 7 月底道瓊工業指數分別為 18,010.68 、 17,619.51 、 17,689.86 點,那斯達克指數為 5,070.03 、 4,986.87 、 5,128.28 點。
IMF 預測 2015 及 2016 年美國經濟成長率為 2.5% 與 3.06%。「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則預測為 2.25% 與 2.77%。
3. 歐元區第 2 季經濟成長率 1.2 % ,穩定復甦中
歐元區第 2 季經濟成長率為 1.2% ,雖非特別強勁,但已是 4 年來新高。德國與法國第 2 季經濟成長率分別為 1.6% 與 1.0% ,表現均勝於第 1 季;義大利與西班牙第 2 季經濟成長率分別為 0.5% 與 3.1% ,在主要經濟體的逐漸復甦下,歐元區可望慢慢脫離景氣谷底。然希臘債務問題仍不可輕忽,雖然目前尚無希臘退出歐元區的風險,資本市場的不確定性也暫時平息,但長期而言,希臘問題仍是歐元區存續發展的一大隱憂。
勞動市場方面, 2015 年 6 月經季節調整後的歐元區失業率連續第 3 個月維持在 11.1% 。其中,義大利、比利時和奧地利等國的失業率上升,抵銷西班牙和葡萄牙失業率驟降帶來的效益,義大利 6 月失業率比 5 月上升 0.2 個百分點至 12.7% 。德國失業率 6.2% 為歐元區失業最低的國家,顯示歐元區經濟復甦不均。 2015 年 4 、 5 、 6月歐元區失業率為 11.1% 、 11.1% 、 11.1% 。
物價及利率方面, 2015 年 5 、 6 、 7 月之物價上漲率分別為 0.3% 、 0.2% 、 0.2% 。歐元區 7 月物價上漲率與 6 月持平,主因是能源價格下跌及食品和服務價格漲幅縮小,顯示陷入通縮的風險尚未完全消退,仍需持續向官方所設定的通膨率目標 2% 努力。
股、匯市方面,由於希臘債務協商達成協議, 7 月歐洲先進國家股市反彈上漲。 2015 年 5 、 6 、 7 月底歐元兌美元匯價 1 歐元分別兌換 1.0962 、 1.1169 、 1.0934 美元。德國 DAX 股價指數分別為 11,413.82 、 10,944.97 、 11,308.99 點,英國金融時報指數則為 6,984.43 、 6,520.98 、 6,696.28 點。
IMF 預測 2015 及 2016 年歐元區經濟成長率為 1.45% 與 1.65%。 「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則預測為 1.50% 與 1.70% 。
4. 日本第 2 季經濟成長率轉為正成長
日本 2015 年第 2 季經濟成長率由第 1 季的 -0.8% 轉正為 0.7% ,是 2014 年第 2 季調升消費稅以來,首次正成長。主要受惠於內需好轉,國內民間消費優於預期,惟近期中國經濟趨緩可能衝擊日本貨幣寬鬆政策,日本是否有進一步的作為,值得留意。
國際貿易方面,日本 7 月出口比去年同期成長 7.6% ,進口減少 3.2% ,貿易逆差 2,681 億日圓,連續 4 個月陷入逆差。日本 7 月對美國出口年增 18.8% ,較前月轉強,帶動出口成長超越預估的 5.5% ,但對中國等亞洲鄰國出口持續走疲,經濟仍有待刺激。 2015 年 5 、 6 、 7 月出口成長率為 2.4% 、 9.5% 、 7.6% ,進口成長率為 -8.6% 、-2.9% 、 -3.2% 。
勞動市場方面,日本 2015 年 6 月失業率為 3.4 % ,較 5 月份小幅上升,而 6 月份失業人數略增至 222 萬人。 2015 年 6 月求才求職比與 5 月的 1.19 持平,顯示每個日本求職者可獲得 1.19 個工作機會。 2015 年 4 、 5 、 6 月失業率分別為 3.3% 、 3.3% 、 3.4% 。
物價方面,日本 2015 年 7 月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由 6 月之 0.4% 下降至 0.2% ,低於日本央行所設定通膨目標 2% 。由於近月來通膨不如預期,民間預期日本央行將擴大量化寬鬆政策之執行,以對抗通貨緊縮,促使經濟成長。 2015 年 5 、 6 、 7 月之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則分別為 0.5% 、 0.4% 、 0.2% 。
股、匯市方面,日本 7 月股市表現居亞股之冠,企業財報預期佳,整體而言日股仍呈漲勢;日圓則維持貶值態勢。 2015 年 5 、 6 、 7 月底時匯率分別為 1 美元兌 123.75 、 122.24 、 124.21 日圓,日經 225 指數分別收在 20,563.15 、 20,235.73 、 20,585.24 點。
IMF 預測 2015 及 2016 年日本經濟成長率分別為 0.8% 與 1.2%。 「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則預測為 0.55% 與 1.34%。
5. 中國股市重挫,出口衰退
股市重挫、人民幣貶值、出口衰退為中國下半年在產能過剩之外,必須面對的經濟難題,雖然官方啟動一系列的救市措施,但寬鬆的貨幣政策為人民幣匯率帶來貶值壓力。人民幣重貶削弱中國消費需求,使亞洲新興市場國家與原物料出口國同受衝擊,新興股市大多走跌,並連帶看淡全球經濟前景。儘管中國正處於經濟趨緩低迷且各界不大看好的情況下, 2015 年第 2 季經濟成長率仍維持 7% 。
國際貿易方面,中國 2015 年 7 月出口值成長率從 6 月的 2.8% 下跌至 -8.4% , 7 月進口值成長率從 6 月的 -6.3% 下降至 -8.2%。 7 月中國進出口總值為 2.12 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 8.8%,其中,出口為 1.19 萬億元人民幣,進口為 9,302 億元人民幣,貿易順差 2,630 億元。 7 月份進出口增速均呈放緩態勢,主要原因有基期效應、先進國家經濟復甦趨緩以及人民幣有效匯率升值導致出口增速回落。此外,?需小幅走弱,政府穩定增長的政策並未帶動?需明顯回升。 2015 年 5 、 6 、 7 月之中國出口成長率為 -2.8% 、 2.8% 、 -8.4%;進口值成長率為 -17.8% 、 -6.3% 、 -8.2% 。
工業生產方面, 7 月中國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從 6 月份的49.4 下跌到 48.2 ,下滑到 15 個月來最低,令市場意外。這也是中國經濟惡化的跡象,反映出股市崩潰、消費的疲軟前景和投資資金供應情況惡化帶來的負面影響。
物價方面, 2015 年 7 月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由 6 月之 1.4% 上升至 1.6% ,符合官方設定的通膨上限目標 3.5% 。失業率方面, 2015 年第 2 季失業率由第 1 季之 4.05% 小幅下降至 4.04% 。 2015 年 5 、 6 、 7 月之中國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 1.2% 、 1.4% 、 1.6% ; 2015 年第 1 、 2 季失業率為 4.05% 、 4.04% 。
股、匯市方面,中國大陸股市 7 月出現嚴重下跌,近期的股市大跌可能使人民財富嚴重縮水,影響長期消費意願。此外,投資人信心動搖、擔憂中國經濟活動減緩,連帶影響全球股市表現,創傷全球經濟。 2015 年 5 、 6 、 7 月底之匯率分別為 1 美元兌 6.1985 、 6.2010 、 6.2097 人民幣。上海 A 股指數收在 4,829.13 、 4,479.90 、 3,838.07 點,深圳 A 股指數收在 2,922.63 、 2,577.47 、 2,207.79 點。
IMF 預測 2015 及 2016 年中國經濟成長率為 6.76% 與 6.3% 。 「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則預測為 6.5% 與 6.3% 。
6. 受全球景氣趨緩及油價下跌影響,今年以來亞洲各國出口多呈衰退
香港第 2 季經濟成長率由第 1 季 2.4% 上升至 2.8% ,今年上半年,內部需求展現強韌,惟對外環節則表現疲弱;其中,整體貨物出口在 2015 年首季微升 0.4% 後,於第 2 季下跌 3.6% 。新加坡第 2 季經濟成長率由第 1 季 2.8% 下降至 1.7% ,主要係因新加坡製造業表現不佳所致,且由於全球經濟復甦緩慢,外部需求處於疲軟狀態。 韓國 2015 年第 2 季經濟成長率由第 1 季 2.5% 略降為 2.2%,主要是受到稅收不足使政府支出減少及出口仍呈現疲軟態勢所致。
貿易方面, 2015 年 5 、 6 、 7 月出口成長率:香港為 -4.6% 、-3.1% 、 -1.6 % ;新加坡為 -10.1% 、 -6.2% 、 -4.0% ;韓國則為 -11.0% 、 -1.8% 、 -3.4% 。香港 7 月份整體出口和進口貨值較去年同期均出現下跌。 新加坡 7 月非石油類國內出口年比萎縮幅度低於預期,主因是電子商品出口持穩及高變動的藥品出口恢復成長。 韓國 7 月份出口較去年同期減少 3.4% ,已連續 7 個月出現負成長,進口則是減少 15.3% ,順差為 77.6 億美元;受到全球貿易趨緩的影響,對其主要貿易夥伴的出口均衰退,其中鋼鐵、船舶與半導體等產品的出口成長,但汽車、家電與行動通訊等產品的出口則是衰退。
勞動市場方面, 2015 年 5 、 6 、 7 月韓國失業率分別為 3.8% 、3.9% 、 3.7% ;香港為 3.2% 、 3.2% 、 3.3% 。韓國 5 月失業率由 4 月之 3.9% 小幅下降至 3.8% ,主要受到夏季雨季及 MERS 疫情蔓延使就業人口減少所致, 7 月失業率為 3.7% ,較上月小幅下降0.2%。香港大致維持在同一水平,失業率接近 17 年來同期低點。新加坡 2015 年第 2 季失業率由第 1 季之 1.8% 小幅上升至 2.0%,相對於亞洲各國,失業率較低且穩定。
股、匯市方面, 2015 年 5 、 6 、 7 月底韓國股價指數收在 2,114.80 、 2,074.20 、 2,030.16 點;香港恆生指數收在 27,424.19 、 26,250.03 、 24,636.28 點;新加坡股價指數則收在 3,392.11 、 3,317.13 、 3,202.50 點。香港、韓國及新加坡股市均呈現下跌局勢。 2015 年 5 、 6 、 7 月底之匯率分別為 1 美元兌 1,108.2 、 1,115.5 、 1,170.0 韓元; 1 美元兌 7.7523 、 7.7523 、 7.7522 港幣; 1 美元兌 1.3482 、 1.3445 、 1.3759 新加坡幣。新加坡、香港及韓國兌美元匯率均呈現貶值態勢。
IMF 與「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預測各國 2015 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韓國 3.28% 與 2.24% ;香港 2.81% 與 2.06% ;新加坡 3.03% 與 2.09% 。
7. 7 月國際原油及黃金價格大幅下跌
原油方面, 7 月國際原油價格呈現大幅下跌態勢。月初因希臘債務危機引發投資人的不安,刺激美元偏向強勢;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減緩,使市場看壞需求前景,加上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拉克不斷增加生產,拖累油市基本面,展望再度轉趨悲觀,連帶牽動布蘭特原油價格失守每桶 60 美元關卡,油價短期展望持續偏空。 2015 年 5 、 6 、 7 月底 WTI 原油價為 60.30 、 59.81 、 51.16 美元/桶。布蘭特原油價則分別為 62.13 、 63.87 、 57.42 美元/桶。
黃金方面, 7 月黃金價格呈現大幅下跌走勢。國際金價 7 月雖因投資者擔憂希臘債務違約風險而上漲至 1,175 美元,但因美國公布一系列優於預期的經濟數據,刺激美元指數上漲至 4 個月來高點,且在市場預期 Fed 升息時點日益逼近情況下,引發金市賣壓。金價跌破多個支撐價位後,大量多頭停損賣單湧現,加劇金價跌勢。全月金價呈現大幅下挫走勢。 2015 年 5 、 6 、 7 月底金價分別收在每盎司 1,191.0 、 1,173.60 、 1,096.20 美元。
二、國內經濟情勢與展望
1. 7 月景氣燈號持續藍燈,綜合判斷分數逾 3 年來新低
受國際經濟表現不如預期影響,我國第 2 季出口在數值及數量上均有下降的現象,第 2 季經濟成長率更從第 1 季的 3.84% 下降至 0.52%,而民間投資與消費受到波及,也使國內各產業廠商對景氣看法更為保守,提高國內經濟情景的不確定。加上先進國家經濟復甦力道不足、我國上半年經濟成長不如預期,主計總處已於 2015 年 8 月將全年經濟成長預測由 3.28% 下修至 1.56%。
2015 年 7 月景氣對策信號與上月相同均為藍燈;綜合判斷分數較上月減少 2 分至 14 分,分數為 2012 年 5 月以來新低,且 9 項構成項目均為黃藍燈或藍燈,表現不盡理想,且景氣領先、同時指標仍持續下跌。下半年,預期美國、歐元區景氣領先指標將持續上升,經濟可望穩健復甦,加上新型電子產品即將改版上市,有助於帶動電子產業拉貨效應,改善出口。整體而言,國內經濟成長力道疲弱,景氣處低緩狀態,短期不易明顯好轉,預期第 4 季後可逐漸改善。 2015 年 5 、 6 、 7 月之景氣綜合領先指標值分別為 106.26 、 105.98 、 105.67 。
對臺灣 2015 年經濟成長率預測:主計總處預測為 1.56% , IMF 預測值為 3.81% , 「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預測為 2.36% 。
2. 第 2 季民間消費、投資概況
民間消費方面, 2015 年第 2 季民間消費成長率為 2.85% 。內需方面,因油品銷售尤佳,行動裝置持續熱賣,扣除物價因素後,實質成長尚屬平穩;且日圓及歐元大貶,造成出國人次成長 11% ,因而提升民間消費成長。隨著物聯網、巨量資料等應用商機持續拓展,可帶動相關產業投資力道,加上暑假消費旺季與 9 月開學季前促銷效應的激勵, 2015 下半年民間消費可望持續改善。主計處預測 2015 年全年民間消費成長 3.05 % 。
民間投資方面,因電子供應鏈庫存去化有限導致存貨大增,第 2 季資本成長 5.46% 。國內航空公司擴增機隊,飛機進口續增,惟半導體主要廠商資本支出趨緩,以及營建投資力道亦減緩,使得 2015 年第 2 季民間投資成長率為 0.38 % 。第 2 季起,因國內航空公司購機金額減少,營建投資受到房市降溫呈現疲軟態勢,惟行動通訊產品對高階晶片產品需求續增,加以物聯網、巨量資料等應用商機興起,半導體及相關產業投資可望增加。主計處預測 2015 年民間投資成長為 2.70% 。
3. 7 月外銷訂單連續 4 個月衰退
受全球景氣趨緩影響, 7 月我國對外貿易仍受衝擊。其中出口金額方面,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 11.9% ,進口方面則減少 17.4% 。 2015 年 5 、 6 、 7 月之出口成長率為 -3.8% 、 -13.9% 、 -11.9% ,進口成長率則為 -5.4% 、 -16.1% 、 -17.4% 。
2015 年 7 月外銷訂單 326.9 億美元,較上年同月減少 -5.0 %,連續4個月呈現負成長。接單地區除美國正成長外,對中國大陸、歐洲與東協六國均衰退。因電子產品市場需求疲軟、塑橡膠及化學製品受國際油價低檔影響、基本金屬製品受到國際鋼市低價搶市、機械產品則因全球景氣趨緩,設備投資轉為保守,使得外銷訂單下跌。惟下半年國際品牌大廠手持行動裝置新品上市、Window 10挹注的電腦換機商機,加上大陸十一黃金周,以及歐美耶誕等消費旺季,接單可望逐漸回溫。 2015 年 5 、 6 、 7 月外銷訂單年增率分別為 -5.9% 、 -5.8% 、 -5.0% 。
4. 7 月失業率 3.82 %,近 15 年同月最低
2015 年 7 月失業率由 6 月之 3.71% 上升至 3.82% 。 7 月勞動市場主要受應屆畢業生投入尋職行列影響, 7 月失業率 3.82% ,較 6 月上升 0.11%,然仍為近 15 年同月最低。 2015 年 5 、 6 、 7 月之失業率分別為 3.62% 、 3.71% 、 3.82% 。
物價方面, 2015 年 5 、 6 、 7 月之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分別為 -0.73%、 -0.56%、 -0.66% 。 7 月 CPI 呈現負成長,主要原因是油料費、燃氣價格以及電價調降,加以水果價跌,蛋類及3C消費性電子產品價格較上年為低。惟蔬菜及肉類價格相較上年為高,部分調理食品及外食費價格調漲,相互抵銷之後, 7 月CPI年增率為 -0.66%。
股市方面,由於中國股市在 6 月觸及高點之後向下大幅修正,連帶影響全球股市造成震盪。台灣加權指數也跟著大幅波動, 7 月台股加權指數跌為 8,665.34 點。新台幣匯率因我國出口受中國供應鏈在地化及韓國、日本影響,出口連月衰退,加上台股連月重挫, 7 月全月新台幣重貶 6.12 角,貶幅高達 1.96% ,是今年新台幣貶幅最大的月份, 7 月底收在 31.68 元兌 1 美元。 2015 年 5 、 6 、 7 月底國內股市加權指數各為 9,701.07 、 9,323.02 、 8,665.34 點。利率方面, 7 月金融業隔夜拆款利率幾無變動, 7 月最高為 0.391% ,最低為 0.387% ,貨幣供給仍維持相對寬鬆。
5. 國內經濟展望
回顧 2014 年第 1 季至第 4 季經濟成長率分別為 3.41% 、 3.87%、 4.32%、3.47%,全年成長 3.77%,表現優於預期。然 2015 年受全球貿易成長趨緩影響,又我國出口高度集中於大陸市場,受其供應鏈在地化及經濟成長放緩的衝擊甚深,今年第 2 季經濟成長率由第 1 季 3.84% 下跌至 0.52%,為今年出口多呈衰退的亞洲國家中經濟表現較差的國家,經濟表現不如南韓及新加坡。
展望未來,經濟發展深受外需牽動的我國,自然無法免於全球經濟與金融動盪局勢影響。先進國家經濟復甦力道不足,新興市場成長放緩,加上主要國家貨幣政策影響全球金融市場及匯率,以及油價與原物料價格走勢,加深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亦使 2015 年我國經濟發展充滿不確定性,應以審慎態度面對挑戰。
以下為國內外預測機構對臺灣 2015 及 2016 兩年經濟成長率之預測。由於主計總處剛發佈第 2 季經濟成長率,大幅下修其對 2015 年之預測,其他預測機構則尚未公佈新預測值。我們預期他們也將陸續進行適當的下修:
2015 | 2016 | |
主計總處 | 1.56% | - |
中華經濟研究院 | 3.04% | 3.21% |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 3.24% | - |
臺灣經濟研究院 | 3.11% | - |
臺灣綜合研究院 | 3.35% | - |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 | 3.81% | 4.07% |
亞洲開發銀行(ADB) | 3.40% | 3.60% |
環球透視公司(IHS Global Insight) | 2.36% | 2.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