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經濟最新動態
100.08
景氣領先指標(4 月)
(3 月份領先指標 99.96)
-2.87%
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0.78%)
3.50%
失業率(4 月)
( 3 月份失業率 3.56%)
-13.28%
出口值年增率(4 月)
( 3 月份出口值年增率 -19.07%)
2.35%
消費者物價上漲率(4 月)
( 3 月份消費者物價上漲率 2.35%)

國際經濟最新動態
1.6%
美國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0.9%)
3.7%
美國失業率(5 月)
(4 月份失業率 3.4%)
4.5%
大陸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2.9%)
8.48%
大陸出口值年增率(4 月)
( 3 月份出口值年增率 14.79%)

註︰ 表示與上月(或上季)同一數據比較起來,是上升增加()或下降減少()或持平()。

綜合分析報告(2016 年 3 月)


一、國際經濟情勢與展望

1. 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升高,主要經濟體通膨低緩

去年第 4 季美國景氣放緩,歐元區溫和復甦,日本經濟再現負成長,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則持續下滑。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引發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盪,經濟下行風險升高。 「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下修 2016 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值至 2.6%。

美國 2015 年第 4 季經濟成長率由第 3 季之 2.1% 略降至 2.0%,表現雖非特別強勁,但失業率維持在八年來低點。此外,全球經濟成長放緩與中國經濟風險增溫使 Fed 暫緩升息。歐元區第 4 季經濟成長率與第 3 季相同,均為 1.6% ,雖非特別強勁,但符合市場預期。歐元區央行(ECB)亦於本月中宣佈擴大量化寬鬆及負利率政策。受全球經濟疲弱影響,香港、台灣、新加坡、韓國、中國等亞洲國家出口多呈衰退。雖然日本央行實施負利率政策以刺激國內景氣,物價上漲率仍無顯著回升,未來是否進一步寬鬆政策仍有待觀察。此外,主要經濟體國家貨幣政策方向分岐,加上新興市場成長放緩,以及油價與原物料價格波動,加深全球經濟不確定性。

OECD 所發布之全球景氣綜合領先指標自 2012 年 11 月起開始回升,由 2012 年 10 月之 99.4 逐月上升, 2016 年 1 月指標值為 99.6。惟近 16 個月來指標大抵不變,但有緩慢降低的趨勢,顯示國際經濟復甦仍為緩慢。 2015 年 11 、 12 月及 2016 年 1 月指標值分別為 99.8 、 99.7 、 99.6。 IMF 對全球經濟成長的估計及預測: 2016 年 3.4%, 2017 年 3.6%。 「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預測 2016 年 2.61%, 2017 年 3.12%。至於全球物價方面, IMF 預測 2016 年全球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 3.31%, 「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則預測為 3.56%。

2. 美國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2.0%

美國 2015 年第 4 季經濟成長率為 2.0%,略低於第 3 季的經濟成長率 2.1%。雖 GDP 成長非特別強勁,但失業率仍維持在八年來低點, 2016 年 1 月 CPI 亦有明顯上升至 1.3%。然其他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走向與美國分歧,加上中國經濟減緩影響全球市場,使 Fed 於本月會議中宣布維持利率不變。

貿易方面,美國 1 月出口成長率為 -10.7%,進口成長率為 -7.9%。市場預期美元升值及外需疲軟恐持續衝擊製造業及貿易表現。 2015 年 11 、 12 月及 2016 年 1 月之出口值成長率為 -10.5% 、 -10.3%、 -10.7%;進口值成長率為 -4.0% 、 -7.9%、-7.9%。

利率方面,美國聯準會於去年 12 月中宣布調漲聯邦基準利率一碼後,本月政策利率目標維持不變,主因年初以來國際金融市場表現不佳,加上中國經濟成長速度明顯放緩等影響, Fed 暫緩升息。 2015 年 12 月及 2016 年 1 、 2 月之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 0.7% 、 1.3% 、 1.0%。

勞動市場方面,美國 2016 年 2 月失業率持平於 4.9% ,為八年來新低,就業市場更趨穩定。美國 2 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加 24.2 萬。 2015 年 12 月及 2016 年 1 、 2 月之失業率分別為 5.0% 、 4.9% 、 4.9%。

股票市場方面,年初美股大跌,主因美國經濟成長面臨美元強勢與借貸成本上揚的衝擊,加上國際油價重挫,以及市場對中國景氣放緩之疑慮增溫所致。 2 月中旬起,美國經濟表現較預期佳,加上油價回升,帶動美股反轉走揚。 2015 年 12 月底及 2016 年 1 、 2 月底道瓊工業指數分別為 17,425.03 、 16,466.30 、16,516.50 點,那斯達克指數為 5,007.41 、 4,613.95 、 4,557.95 點。

IMF 預測 2016 及 2017 年美國經濟成長率為 2.6% 與 2.6%。「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則預測為 2.28% 與 2.78%。

3. ECB 擴大量化寬鬆及負利率政策

歐元區第 4 季經濟成長率與第 3 季相同,均為 1.6%,符合市場預期。主因德國、法國及義大利經濟成長擴張所致,其中德國與法國第 4 季經濟成長率分別為 2.1% 與 1.4% ,表現均優於第 3 季。然通膨率未達 2% 目標,因此 ECB 於本月 10 日宣佈再度調降利率,並擴大量化寬鬆規模,另推出「 第二輪目標長期再融通操作 」,以鼓勵銀行放款。

勞動市場方面, 1 月歐元區失業率為 10.3%,為近三年來新低。德國 2 月失業率小幅下降至 6.6%,是歐元區失業率最低的國家。法國 1 月失業率為 10.2%,較上月小幅上升。義大利 1 月失業率為 11.5%,較上月稍降 0.1 個百分點。整體而言,歐元區勞動市場有逐漸改善的趨勢。 2015 年 11 、 12 月及 2016 年 1 月歐元區失業率分別為 10.5% 、 10.4% 、 10.3%。

物價及利率方面, 2015 年 12 月及 2016 年 1 、 2 月之物價上漲率分別為 0.2% 、 0.3% 、 -0.2%。由於通膨率距 2% 的通膨目標仍甚遠, ECB 於本月 10 日宣佈再度調降利率,並擴大量化寬鬆規模,另推出「 第二輪目標長期再融通操作 」,以鼓勵銀行放款。

股、匯市方面, 2 月歐股表現主要受陸股重挫,以及歐洲銀行業因負利率政策、監理法規趨嚴與大型金融機構弊案頻傳獲利劇降,銀行類股領跌等影響。 2015 年 12 月底及 2016 年 1 、 2 月底歐元兌美元匯價 1 歐元分別兌換 1.0927 、 1.0898 、 1.1058 美元。德國 DAX 股價指數分別為 10,743.01 、 9,798.11 、 9,495.40 點,英國金融時報指數則為 6,242.32 、 6,083.79 、 6,097.09 點。

IMF 預測 2016 及 2017 年歐元區經濟成長率為 1.7% 與 1.7%。 「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則預測為 1.62% 與 1.80% 。

4. 日本 2 月物價上漲率為 0.3%,通縮壓力未減

日本 2015 年第 4 季經濟成長率為 0.7%,較第 3 季 1.7% 下降,主要受到國內消費低迷與出口衰退影響。雖然日本央行於上月底實施負利率政策以期刺激國內景氣,但 2 月份物價上漲率為 0.3%,仍無顯著回升,未來是否進一步寬鬆政策仍有待觀察。

國際貿易方面,日本 2 月出口比去年同期減少 4.0% ,連續第 5 個月衰退,惟減幅縮小。 2 月進口減少 14.3% ,貿易順差 2,428 億日圓。 2015 年 12 月及 2016 年 1 、 2 月出口成長率分別為 -8.0% 、 -12.9% 、 -4.0% ,進口成長率為 -18.0% 、 -18.0% 、 -14.3% 。

勞動市場方面,日本 1 月失業率為 3.2%,較上月小幅下降,主因醫療、福利、旅宿及飲食等相關產業增加僱用。 1 月份失業人數減少至 212 萬人, 1 月求才求職比略增至 1.28 ,顯示每個日本求職者可獲得 1.28 個工作機會。 2015 年 11 、 12 月及 2016 年 1 月失業率分別為 3.3% 、 3.3%、 3.2%。

物價方面,日本 2016 年 2 月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 0.3%,仍遠低於日本央行所設定通膨目標 2% 。近來油價下跌也抑制日本物價上漲,儘管日本央行已於上月底實施負利率政策,仍不排除於 3 月加碼寬鬆政策,以對抗通貨緊縮,促進經濟成長。 2015 年 12 月及 2016 年 1 、 2 月之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分別為 0.2% 、 0.0% 、 0.3%。

股、匯市方面,繼日本央行在 1 月底祭出負利率政策後,原是要刺激民間資金投資消費,卻面臨國際貨幣競貶,於是美元兌日圓節節高升。後因對 Fed 升息之預期降溫,日圓回復逐漸走升。然由於市場對負利率政策效果存疑,恐將衝擊銀行業獲利,日股走低。 2015 年 12 月底及 2016 年 1 、 2 月底匯率分別為 1 美元兌 120.37 、 120.64 、 112.88 日圓,日經 225 指數分別收在 19,033.71 、 17,518.30 、 16,026.76 點。

IMF 預測 2016 及 2017 年日本經濟成長率分別為 1.0% 與 0.3%。 「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則預測為 0.75% 與 0.63%。

5. 中國 2 月出口成長率 -25.4%,近 7 年來最大跌幅

2015 年第 4 季中國經濟成長率為 6.8% ,是 2009 年第 2 季以來最低,其中 2015 全年 GDP 成長 6.9%,也是 25 年來首次低於 7%,主因內需疲弱,加上出口衰退所致。 2016 年 2 月進出口衰退幅度擴大,且連續 8 個月負成長,虛弱的貿易數據顯示中國未來經濟下滑風險仍高。此外,中國人民銀行宣布 3 月 1 日起,普遍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 0.5 個百分點,以保持金融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

國際貿易方面,中國 2 月出口值成長率為 -25.4%,進口值成長率為 -13.8%,進出口連續 8 個月呈現負成長,且出口下滑幅度明顯擴大,主要受外需持續疲弱及新春假期影響。不過,受益於大宗商品價格回穩,進口跌幅收窄,然整體外貿形勢仍不樂觀。 2 月中國出口值為 1,261.5 億美元,進口值為 935.5 億美元,貿易順差 325.9 億美元。 2015 年 12 月及 2016 年 1 、 2 月之中國出口成長率分別為 -1.7% 、 -11.4%、 -25.4%; 進口值成長率為 -7.6% 、 -18.6%、 -13.8%。

工業生產方面, 2016 年 2 月中國製造業 PMI ( 採購經理人指數 ) 較上月下降 0.4 個百分點至 48.0 ,中國製造業運行繼續放緩,產出與新訂單總量的降幅皆較年初輕微加劇,雇工規模亦出現顯著降幅。

物價方面, 2 月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 2.3%,表現超乎預期,創下自 2014 年 7 月以來新高。然 CPI 組成成份中以食品價格上漲 7.3% 漲幅最大,蔬菜類價格更是上漲 29.9%,而非食品類之價格指數年增率僅上漲 1%。顯見 CPI 上漲主要是受到春節期間民眾對於蔬菜肉類需求大增,故推升食品價格所致。失業率方面, 2015 年第 4 季失業率為 4.05%,與第 3 季失業率相同。 2015 年 12 月及 2016 年 1 、 2 月中國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分別為 1.6% 、 1.8%、 2.3%; 2015 年第 2 、 3 、 4 季失業率分別為 4.04% 、 4.05% 、 4.05%。

股、匯市方面,中國繼去年 8 月引發全球股災後, 2016 年起股市實施熔斷機制,亦即股市重挫超過 7% 就停止交易,結果於 1 月初再次爆發股災,並拖累全球市場,亞洲股市週線全面收黑,上海綜合指數更狂跌 10%。後因中國證監會緊急宣布暫停熔斷機制,以及中國人民銀行調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率,陸股才稍止跌。 2015 年 12 月底及 2016 年 1 、 2 月底之匯率分別為 1 美元兌 6.4936 、 6.5789 、 6.5372 人民幣。上海 A 股指數收在 3,704.29 、 2,864.76 、 2,812.80 點,深圳 A 股指數收在 2,415.50 、 1,766.00 、 1,717.99 點。

IMF 預測 2016 及 2017 年中國經濟成長率為 6.3% 與 6.0% 。 「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則預測為 6.30% 與 6.31% 。

6. 亞洲經濟體經濟成長不一,多數亞洲國家貨幣轉貶為升

香港第 4 季經濟成長率由第 3 季 2.2% 下降至 1.9% ,主因美元升值影響出口以及旅遊業成長減緩。韓國 2015 年第 4 季經濟成長率由第 3 季 2.7% 上升至 3.0%,主因 MERS 疫情結束,民間消費力回升,內需增加拉抬經濟成長。新加坡 2015 年第 4 季經濟成長率與第 3 季相同,皆為 1.8% ,雖然新加坡 2015 年全年 GDP 有 2.1% 的成長,但仍是 2009 年以來經濟成長最緩慢的一次。其中以製造業衰退最多,服務業及營造業則稍有成長。受 Fed 升息步調趨緩及 ECB 再度寬鬆貨幣之預期,資金流回亞洲新興國家,使多數亞洲新興國家貨幣轉呈升值。

貿易方面, 2015 年 12 月及 2016 年 1 、 2 月出口成長率: 香港為 -1.1% 、 -3.8% 、 -10.4%;新加坡為 -6.4% 、 -15.1% 、 -3.0%;韓國則為 -14.1% 、 -18.8% 、 -12.2%。新加坡 2 月份出口較去年同期減少 3.0%,主因外部需求疲軟衝擊製造業,對中國的出口亦創下七年來最大減幅。香港亦因內外需疲軟,經濟成長放緩, 2 月份整體出口和進口貨值較去年同期均出現下跌,且跌幅擴大。韓國 2 月份出口較去年同期減少 12.2%,已連續 14 個月呈現衰退,出口依舊疲軟,不過下滑速度已稍見止穩。進口則是減少 14.6%,貿易順差為 73.94 億美元。因此,韓國政府於 2 月公佈一系列刺激舉措之方案,並延長調降消費稅施行期限至今年 6 月底,希望在油價持續下跌及中國與其他主要經濟體需求驟降的情況下使經濟得以復甦。

勞動市場方面,韓國 2 月失業率為 4.9%,較上月增加 1.2 個百分點。新加坡 2015 年第 4 季失業率由第 3 季 2.0% 下降 1.9%,相對於亞洲各國,失業率較低且穩定。香港大致維持在同一水平為 3.3%,失業率接近 17 年來同期低點。 2015 年 12 月及 2016 年 1 、 2 月韓國失業率分別為 3.2% 、 3.7% 、 4.9%;香港為 3.3% 、 3.3% 、 3.3%。

股、匯市方面, 2015 年 12 月底及 2016 年 1 、 2 月底韓國股價指數收在 1,961.31 、 1,912.06 、 1,916.66 點;香港恆生指數收在 21,914.40 、 19,683.11 、 19,111.33 點;新加坡股價指數則收在 2,882.73 、 2,629.11 、 2,666.51 點。此外, 2 月以來,多數亞洲國家貨幣轉貶為升。 2015 年 12 月底及 2016 年 1 、 2 月底之匯率分別為 1 美元兌 1,176.2 、 1,200.6 、 1,238.2 韓元; 1 美元兌 7.7503 、 7.7888 、 7.7688 港幣; 1 美元兌 1.4119 、 1.4207 、 1.3993 新加坡幣。

IMF 與「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預測各地 2016 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韓國 3.16% 與 2.6% ;香港 2.69% 與 1.94% ;新加坡 2.92% 與 1.45% 。

7. 2 月國際原油價格回升、黃金價格大漲

原油方面,由於沙烏地阿拉伯、委內瑞拉及卡達等若干 OPEC 產油國,與俄羅斯初步達成凍產共識,將原油產出維持在 1 月產量水準,伊拉克亦表示跟進,加上美國鑽油平台數降至 2009 年以來新低,油價回升。 2015 年 12 月底及 2016 年 1 、 2 月底之 WTI 原油價為 37.04 、 33.62 、 33.75 美元/桶。布蘭特原油價則分別為 38.53 、 30.56 、 33.15 美元/桶。

黃金方面,由於年初以來全球景氣疲弱疑慮升溫,股市重挫,加上日本實施負利率政策, Fed 升息預期降溫,以及 ECB 擴大寬鬆貨幣政策,黃金避險需求大增, 3 月 16 日倫敦黃金現貨價格更升至每盎司 1,288.5 美元,較去年底大漲 15.7%。 2015 年 12 月底及 2016 年 1 、 2 月底之金價分別收在每盎司 1,060.10 、 1,122.90 、 1,228.00 美元。

二、國內經濟情勢與展望

1. 2 月景氣燈號連續 9 個月呈現藍燈

我國 2015 年第 4 季經濟成長率經修正後為 -0.52%,低於預測值。 2015 全年經濟成長率為 0.75%,是 2010 年已來最差的表現。主計處表示,第 4 季經濟成長率的減幅已縮小,經濟成長在連續兩季下滑後目前出現暫時止跌回穩的現象,但是否已到底部,尚難判斷。儘管專家預期今年國內景氣將優於去年,然受限全球經濟成長力道不強,加上今年年初以來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反映供需失衡現象尚未改善,也為後續國內出口帶來不確定性的風險,預估 2016 全年製造業燈號將呈現低迷的黃藍燈。行政院主計總處亦於上月 17 日將 2016 全年經濟成長預測值下修 0.85 個百分點至 1.47%。

2016 年 2 月景氣對策信號與上月相同均為藍燈;綜合判斷分數較上月增加 2 分至 16 分。 9 項構成項目中,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由黃藍燈轉呈綠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則由藍燈轉為黃藍燈,分數各增加1分。景氣領先、同時指標持續下跌,顯示國內經濟成長力道疲弱,景氣仍處於低緩狀態。展望未來,主要國際機構普遍預測今年全球貿易成長仍偏疲軟,且中國大陸等新興國家景氣持續走緩,恐影響我國出口復甦。投資方面,受惠於政府擴大今年公共建設及科技發展預算,加上半導體設備進口持續成長,帶動高階產能投資,應有助於維繫投資動能。民間消費方面,因景氣復甦緩慢,導致企業調薪意願及幅度偏低,難免對民眾消費信心造成影響,後續應密切觀察。整體而言,目前景氣雖處於低緩狀態,但部分信心調查資料顯示,廠商與消費者對未來景氣看法已略有改善,應有助於經濟逐漸好轉。 2015 年 12 月及 2016 年 1 、 2 月之景氣綜合領先指標值分別為 103.49、102.81、 102.01。

對臺灣 2016 年經濟成長率預測:主計總處預測為 1.47% , IMF 預測值為 2.61% , 「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預測為 1.73% 。

2. 2015 年第 4 季民間消費、投資均有所成長

民間消費方面, 2015 年第 4 季民間消費成長率為 1.46% 。內需方面,第 4 季汽車新增掛牌數減 1.32%,油品銷售價跌量增,行動裝置亦持續熱銷,整體零售業與餐飲業營業額均較第 3 季為佳,初步統計第 4 季民間消費成長 1.46%。

民間投資方面, 2015 年第 4 季民間投資成長率為 6.81% 。固定投資方面,國內半導體業者擴充先進製程,以及軌道車輛等大宗運具投資增加,致第 4 季新台幣計價資本設備進口增加 7.35%,併計營建投資後,整體民間固定投資成長 6.81%。

3. 2 月外銷訂單減少 7.4 %,連續 11 個月衰退

由於國際市場需求疲軟,油價與鋼價仍處低檔,春節長假以及地震耗損部份產能等綜合影響, 2 月出口金額為 177.8 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 11.8% ,進口方面則減少 13.1% 。主要貨品出口均呈衰退,其中以電子零件組、光學器材、基本金屬及其製品、資通與視聽產品等減少較多。此外,對主要國家出口均較上年同月衰退,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出口減 16.7%,對東協減 8.9%,對日本減 5.3%,對美國減 9.5%,對歐洲亦減 0.4%。 2015 年 12 月及 2016 年 1 、 2 月之出口成長率分別為 -13.8% 、 -12.9% 、 -11.8%,進口成長率則為 -14.9% 、 -11.5% 、 -13.1%。

2016 年 2 月外銷訂單 276.7 億美元,較上年同月減少 7.4 %,連續 11 個月衰退,減幅縮小,表現比預期好。貨品方面,電子產品年減 1.5%,減幅縮小,其中來自中國大陸手機晶片需求增加,另外,太陽能電池需求熱絡接單增加,然受全球景氣仍顯疲弱影響,終端產品需求尚未明顯回升。晶圓代工、封測等半導體供應鏈訂單較去年同期減少,加上 DRAM 價格下跌及貿易商接自日本液晶電視訂單續減,其中以接自日本減少 1.6 億美元、美國減少 1.1 億美元較多。主要訂單地區方面,各主要地區接單包括美國、中國大陸及香港、歐洲、日本多呈負成長,東協六國轉正。東協六國 2 月訂單較去年同月增加 0.4%,其中以資訊通信產品增加較多。展望 2016 年,統計處表示,第 1 季為電子產業淡季,加上春節工作日數較少因素,恐抑制前三大貨品接單,同時油價及鋼價持續探底,也影響傳統貨品接單;不過,第 2 季隨著電子產品庫存去化及新機鋪貨需求,預期前三大接單貨品接單逐漸回升,有助於改善傳統貨品訂單。 2015 年 12 月及 2016 年 1 、 2 月之外銷訂單年增率分別為 -12.3% 、 -12.4%、 -7.4%。

4. 央行宣佈降息半碼,重貼現率降至 1.5%

2016 年 2 月失業率 3.95% ,較上月上升 0.08 個百分點,失業人數為 46 萬 2 千人,較上月增加 9 千人。比起鄰近主要國家,台灣失業率仍相對高。 2015 年 12 月及 2016 年 1 、 2 月之失業率分別為 3.87% 、 3.87%、 3.95%。

物價方面, 2015 年 12 月及 2016 年 1 、 2 月之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分別為 0.14% 、 0.80%、 2.40% 。 2016 年 2 月 CPI 較去年同月上漲 2.40%,已連續 6 個月上漲,同時也是近 15 個月以來最大漲幅。主因食物類價格上揚, 2 月食物類較去年同期漲升 8.45%,尤其蔬菜受 1 月下旬的低溫寒害供應量大減,加上冬天及農曆春節的需求量大,供需失衡使得菜價飆漲 80.7%,創下 21 年半最大漲幅。對臺灣 2016 年物價上漲率預測:主計總處預測為 0.69% , 「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預測為 0.9% 。

股市方面,年初以來,受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原油等原物料價格續疲,以及外資撤離亞洲新興市場等影響,台股隨國際主要股市下挫,後因國安基金護盤,以及市場預期 Fed 可能延後升息,國際資金回流新興市場,外資買超台股,台股呈震盪走揚趨勢,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走升。 2 月台股加權指數收在 8,411.16 點。新台幣 2 月底收在 33.49 元兌 1 美元。 2015 年 12 月底及 2016 年 1 、 2 月底之國內股市加權指數各為 8,338.06 、 8,080.60 、 8,411.16 點。利率方面,央行於本月 24 日宣布降息半碼( 0.125 個百分點) ,重貼現率由 1.625% 降至 1.5% ,擔保放款融通利率 1.875% 、短期融通利率 3.75% 。 2 月金融業隔夜拆款利率最高為 0.204%,最低為 0.201%,加權平均利率為 0.202%,較上月下降 0.031 個百分點。

5. 國內經濟展望

2015 年第 1 季至第 4 季經濟成長率經修正後分別為 4.04% 、 0.57%、 -0.8%、 -0.52%,全年成長 0.75%,表現低於預期。受全球經濟成長動能為弱,電子產品庫存持續去化,加以中國供應鏈自主化排擠效應,以及農工原料價格續跌等影響, 2015 年第 4 季經濟成長率呈現負成長 -0.52%,較 1 月概估數 -0.28% 下修 0.24 個百分點。行政院主計總處於上月 17 日公佈 2016 年經濟成長預測值 1.47%,較去年 11 月預測值下修 0.85 個百分點。

展望未來,經濟發展深受外需牽動的我國,自然無法免於全球經濟與金融動盪局勢影響。先進國家經濟復甦力道不足,新興市場成長放緩,加上主要國家貨幣政策不一,以及油價與原物料價格走勢,加深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亦使 2016 年我國經濟發展充滿不確定性,應以審慎態度面對挑戰。

以下為目前國內外預測機構對臺灣 2016 及 2017 兩年經濟成長率之預測。「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於本月 15 日修正對我國 2016 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為 1.73%,我們將即時修正估計值。

  2016     2017  
主計總處 1.47% --
中華經濟研究院 2.24% --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1.74% --
臺灣經濟研究院 1.57% --
臺灣綜合研究院 2.06% --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 2.61% 2.87%
亞洲開發銀行(ADB) 2.40% --
環球透視公司(IHS Global Insight) 1.73%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