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經濟最新動態
100.70
景氣領先指標(3 月)
(2 月份領先指標 100.03)
-3.02%
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0.41%)
3.50%
失業率(4 月)
( 3 月份失業率 3.56%)
-13.28%
出口值年增率(4 月)
( 3 月份出口值年增率 -19.07%)
2.35%
消費者物價上漲率(4 月)
( 3 月份消費者物價上漲率 2.35%)

國際經濟最新動態
1.6%
美國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0.9%)
3.4%
美國失業率(4 月)
(3 月份失業率 3.5%)
4.5%
大陸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2.9%)
8.48%
大陸出口值年增率(4 月)
( 3 月份出口值年增率 14.79%)

註︰ 表示與上月(或上季)同一數據比較起來,是上升增加()或下降減少()或持平()。

綜合分析報告(2018 年 1 月)


一、國際經濟情勢與展望

1. 各國推動財政政策刺激經濟,整體貨幣環境寬鬆

鮑威爾即將接任現任聯準會主席葉倫之位,其維持寬鬆貨幣政策立場與葉倫差異不大,且他支持適度放寬金融監理。整體美國貨幣政策依舊寬鬆且未來升息腳步亦不會太快。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在 1 月底的利率決策會議上按兵不動,維持利率不變。中國大陸政府則積極進行金融去槓桿化,避免金融泡沫危及實體經濟發展。目前全球先進經濟體貨幣政策依舊偏向寬鬆,且通貨膨脹尚不明顯。美國在貨幣政策依舊寬鬆之際,力推稅務改革以期進一步推升美國經濟表現。另外美國財政部長梅努欽表示弱勢美元有利於美國,期望美元貶值讓美國企業出口更具競爭力。此外美國川普政府針對太陽能以及洗衣機等商品提高進口關稅,呼應其美國優先口號。惟包括貿易手段和美元政策之應用可能使美國遭受不利影響。歐元區雖然經濟已經明顯復甦,但義大利選舉在即,脫離歐盟勢力再起成為市場擔憂。另外歐元持續升值亦不利於歐洲出口企業競爭力。日本安倍政府內閣民調持續回升,日股創 26 年新高且日本經濟數據持續回溫。日本主導 TPP 談判進程相當順利,先前表示不參與 TPP 的美國川普政府亦表示在條件對美國有利下,將可能重返 TPP 談判。中國政府則是大力推動國家主席習近平主席談話,強化經濟成長中品質的提升而非傳統只重視數量的提升。具體政策包括加強環保要求、金融部門去槓桿化、增加產業研發經費、發展高科技以及創新產業。

歐元區整體經濟數據強勁,不確定因素逐步消退,惟須注意接下來義大利大選。歐元區 2017 年第 4 季經濟成長率為 2.7%,較第 3 季經濟成長率 2.8%下降 0.1 個百分點。美國 2017 年第 4 季經濟成長率(季增年率)為 2.6%,經濟表現依舊強勁。 12 月失業率為 4.1%,就業市場續強。日本 2017 年 12 月 CPI 成長率為 1.0%,通膨數據依舊低迷但有所回升,日本央行保證維持貨幣寬鬆政策不變。另外 12 月失業率 2.8%,較上月失業率 2.7%略升,整體勞動市場依舊良好,後續如何拉升勞工薪資所得為安倍政府所關注。展望未來,在全球景氣明顯回升且全球貨幣政策依舊寬鬆之下,未來經濟前景持續看好。各國政府亦積極推動財政刺激政策,包括美國稅務改革、製造業回流;中國倡導高附加價值製造業、發展人工智慧及一帶一路等,有助於中國經濟持續發展與轉型。惟地緣政治衝突包括北韓及中東問題、義大利選舉不確定因素、美國川普政府對特定產品提高關稅引發貿易戰爭、中國經濟轉型壓力、中國東亞第一島鏈軍演等都成為了干擾經濟成長不利因素。

OECD 所發布之全球景氣綜合領先指標自 2012 年 11 月起開始回升,由 2012 年 10 月之 99.4 逐月上升,然自 2014 年 5 月達高點 100.5 後又逐漸下降。 2017 年 10 月指標值為 100.1。 2017 年 9 、 10 、 11 月指標值分別為 100.1 、 100.1 、 100.2。 IMF 對全球經濟成長的估計及預測: 2017 年 3.6%, 2018 年 3.7%。 「環球透視」 (IHS Global Insight) 公司預測 2017 年 3.0%, 2018 年 3.2%。至於全球物價方面, IMF 預測 2017 年全球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 3.28%, 「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則預測為 3.3%。

2. 稅改刺激美國經濟,貨幣政策續寬鬆

美國參議院批准鮑威爾接任葉倫聯準會主席之位,鮑威爾貨幣政策立場偏鴿派且主張放鬆金融監管,市場預料美國將維持緩慢審慎升息步調。另外美國開始進行財政政策刺激經濟成長,在 12 月已經通過減稅法案。 IMF 看好美國稅法改革將提振美國今年經濟成長動能。 IMF 在世界經濟論壇預測今年美國經濟成長率(年增)為 2.5%。在貨幣政策依舊寬鬆且財政刺激雙重挹注下,美國經濟前景樂觀。惟川普提高太陽能模組以及洗衣機進口關稅,貿易壁壘不利美國經濟發展。美國 2017 年第 4 季經濟成長率(季增年率)為 2.6%,擴張程度減慢主要受貿易赤字擴大以及企業庫存下降影響。惟整體美國經濟表現依舊強勁。

貿易方面,美國 11 月出口成長率為 10.0%,進口成長率為 8.5%,整體貿易活動強勁,惟川普政府對部份敏感性商品調升關稅可能引發貿易戰爭。 9 、 10 、 11 月之出口值成長率為 4.6% 、 5.8% 、 10.0%;進口值成長率為 4.8% 、 9.9% 、 8.5%。

利率方面,美國聯準會會議紀錄指出,川普稅改刺激企業投資與民間消費,並促進通膨回升。美國聯準會於 12 月利率決策會議上升息一碼,聯邦基準利率由 1.0-1.25% 上升至 1.25%-1.50% 區間。 10 、 11 、 12 月之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 2.0% 、 2.2% 、 2.1%。

勞動市場方面,美國 12 月失業率為 4.1%,與上月持平。美國 12 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加 14.8 萬人,製造業新增就業人口 2.5 萬;營建業新增就業人口 3.0 萬。美國全年非農就業人口增加 205.5 萬,連續 7 年突破 200 萬關卡。 10 、 11 、 12 月之失業率分別為 4.1% 、 4.1% 、 4.1%。

股市方面,美國稅改有利企業獲利以及聖誕節購物旺季帶動美國消費,美國股市續創新高。後續市場關注美股財報公佈以及蘋果手機 iPhoneX 銷售狀況。惟美國聯準會減碼寬鬆以及中美貿易摩擦為市場重大風險。美國股市 12 月收盤價較上個月上升。 10 、 11 、 12 月底之道瓊工業指數分別為 23,377.24 、 24,272.35 、 24,719.22 點,那斯達克指數為 6,727.67 、 6,873.97 、 6,903.39 點。

IMF 預測 2018 及 2019 年美國經濟成長率為 2.7% 與 2.5%。「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則預測為 2.7% 與 2.6%。

3. 歐元區經濟續改善,歐洲央行維持利率不變

歐洲央行在 1 月底最新利率決策會議指出,每月購買歐元區債券 300 億歐元到今年 9 月,如有必要亦會拉長購買債券時間。另外歐洲央行維持政策利率不變,且會很長時間維持低利率政策。歐元區經濟復甦明顯且貨幣政策依舊寬鬆,整體經濟成長力道可望維持。惟歐元持續升值不利歐元區出口產業。另外義大利選舉將至,目前民調領先為激進政黨五星運動黨,可能對歐元區造成不利影響。歐元區 2017 年第 4 季經濟成長率由去年第 3 季 2.8%略降至 2.7%,整體經濟成長表現依舊強勁。

勞動市場方面, 11 月歐元區失業率為 8.7%,較上月失業率 8.8%減少 0.1%。德國 12 月失業率為 5.3%,與上月失業率 5.3%持平,為歐元區失業率最低的國家。法國 11 月失業率為 9.2%,較上月失業率 9.3%減少 0.1%。義大利 11 月失業率為 11.0%,較上月失業率 11.1%減少 0.1%。整體而言,歐元區勞動市場持續強勁,失業率維持低檔。 9 、 10 、 11 月歐元區失業率分別為 8.9% 、 8.8% 、 8.7%。

物價方面,歐元區 12 月 CPI 為 1.4%,較上月 CPI 1.5%下降 0.1%,通膨仍弱,整體歐元區尚離 2%通膨目標有段距離。 10 、 11 、 12 月之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分別為 1.4% 、 1.5% 、 1.4%。

歐股方面,歐元持續走強不利歐元區出口企業,歐股走低。惟英國受惠國內經濟基本面強勁且脫歐談判進程順利,英國股市創歷史新高。整體歐元區以科技類股表現較佳。 10 、 11 、 12 月底德國 DAX 股價指數分別為 13,229.57 、 13,023.98 、 12,917.64 點,英國金融時報指數則為 7,493.08 、 7,326.67 、 7,687.77 點。 10 、 11 、 12 月底歐元兌美元匯價 1 歐元分別兌換 1.1645 、 1.1865 、 1.1952 美元。

IMF 預測 2017 及 2018 年歐元區經濟成長率為 1.9% 與 1.7%。 「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則預測為 2.1% 與 1.9%。

4. 日本央行維持利率不變,日股續強

日本 2017 年第 3 季 GDP 成長率為 2.1%,較 2017 年第 2 季 GDP 成長率 1.6%高 0.5%。日本央行在 1 月底利率決策會議中維持政策利率在負 0.1%不變,符合市場預期。日本央行強調每年購買 80 兆日圓政府債券不變,表徵日本會恪守寬鬆貨幣政策。另外日本央行預期通膨率可能在 2 年內升至 2%。至於日本央行是否追隨美國聯準會、歐洲央行減碼寬鬆則尚無任何線索。

國際貿易方面,發電機、計算機、半導體設備、影音設備出口表現良好,日本出口持續溫和擴張。另外日本進口續維持雙位數成長,顯示國內需求有所回溫。日本 12 月出口比去年同期增加 9.3%, 12 月進口比去年同期增加 14.9%。 10 、 11 、 12 月之出口成長率分別為 14.0% 、 16.2% 、 9.3%,進口成長率為 19.0% 、 17.2% 、 14.9%。

勞動市場方面,日本 12 月失業率為 2.8%,較前月失業率 2.7%上升,續維持在 3%以下。 12 月失業人口為 186 萬人,較前月份增加 1 萬人。 12 月求才求職比 1.59,該數據創 1974 年以來最高水準。在就業情況良好下,日本家戶實質所得有所提升,且安倍政府亦鼓勵企業進行加薪。 10 、 11 、 12 月失業率分別為 2.8% 、 2.7% 、 2.8%。

物價方面,日本 12 月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 1.0% ,較上月消費者物價上漲率 0.6% 增加,通膨有所回溫。日本央行會議紀錄顯示多數委員認為日本通貨膨脹依舊明顯落後強勁經濟復甦。日央目前通膨仍離日央總裁黑田東彥設定目標 2% 有段距離。 10 、 11 、 12 月之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分別為 0.2% 、 0.6% 、 1.0%。

股、匯市方面,中東及朝鮮半島地緣政治衝突提升市場避險需求,另外日本政府亦不樂見強勢日圓,日圓兌美元 12 月微幅貶值。 10 、 11 、 12 月底匯率分別為 1 美元兌 113.08 、 112.29 、 112.66 日圓。日股方面,國內政治穩定且低利率環境有利風險性資產,帶動日股 12 月收盤價較前月增加,持續站穩二萬二千點關卡。此外日本個人投資者以及日本央行持續買進日股,整體股市資金動能暢旺。 10 、 11 、 12 月底日經 225 指數分別收在 22,011.61 、 22,724.96 、 22,764.94 點。

IMF 預測 2017 及 2018 年日本經濟成長率分別為 1.3% 與 0.6%。 「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 公司則預測為 1.6% 與 1.1%。

5. 環保與去槓桿政策持續,陸股弱勢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要重視經濟增長的質量,但同時也必須確保一定的經濟增長來維持就業和社會穩定,具體行動包括公佈綠色發展指數及要求廠商重視環保。另外針對國內債務高築問題則積極進行去槓桿化,削減債務水準。中國政府針對美方加重太陽能模組與洗衣機關稅表示抗議,美中雙方貿易戰惡化可能不利雙方經濟發展。 2017 年第 4 季中國經濟成長率為 6.8%,與第 3 季 GDP經濟成長率 6.8%持平。

國際貿易方面,美中貿易戰爭增溫,川普政府提高太陽能相關零組件以及洗衣機進口關稅。中國 12 月出口值成長率為 10.9%,進口值成長率為 4.5%。 12 月中國出口值為 2,317.8 億美元,進口值為 1,771.0 億美元,貿易順差 546.8 億美元。 10 、 11 、 12 月之出口成長率分別為 6.9% 、 12.3% 、 10.9%;進口值成長率為 17.2% 、 17.7% 、 4.5%。

物價方面, 12 月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 1.8%,較上月費者物價上漲率 1.7%上升 0.1%。其中食品價格下滑 0.4%,非食品價格上漲 2.4%。中國社科院經濟藍皮書預測中國 2018 年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 2.0%,整體通膨呈現溫和擴張。失業率方面, 2017 年第 3 季失業率為 3.95%,與上季數值 3.95%持平。 10 、 11 、 12 月之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分別為 1.9% 、 1.7% 、 1.8%。 2017 年第 1 季、第 2 季、第 3 季失業率分別為 3.97% 、 3.95% 、 3.95%。

股、匯市方面,中國政府強調有品質經濟增長而非以前重視量的經濟增長,並加強環保管制,中國股市微幅回落。此外金融監管的加強亦對中國股市形成壓力。惟全球景氣溫和擴張且中國政府政策刺激持續提供中國股市有力支撐。人民幣則受美元疲弱以及中國資金外流情況減緩而走強。 10 、 11 、 12 月底匯率分別為 1 美元兌 6.6272 、 6.6107 、 6.5120 人民幣。上海 A 股指數收在 3,553.72 、 3,474.01 、 3,463.48 點,深圳 A 股指數收在 2,094.14 、 2,002.28 、 1,986.42 點。

IMF 預測 2017 及 2018 年中國經濟成長率為 6.7% 與 6.4% 。 「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則預測為 6.8% 與 6.5%。

6. 亞洲經濟溫和擴張,股市漲勢暫歇

新加坡 2017 年第 4 季經濟成長率為 3.1%,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5.4%下降 2.3 個百分點。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去年全年經濟成長可望達到 3.5%且各階層人民收入均有所提升。韓國 2017 年第 4 季經濟成長率為 3.0%,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3.8%下降 0.8 個百分點。香港 2017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為 3.6%,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3.9%下降 0.3 個百分點。

貿易方面, 10 、 11 、 12 月出口成長率:香港為 6.7% 、 7.8% 、 6.0%;新加坡為 10.3% 、 9.5% 、 0.6%;韓國則為 7.2% 、 9.5% 、 8.9%。亞太地區受惠全球經濟轉強,貿易活動持續擴張。

勞動市場方面,新加坡 2017 年第 3 季失業率為 2.1%,較上季失業率 2.2%下降 0.1 個百分點,相對於亞洲各國,失業率較低且穩定。韓國 12 月失業率為 3.3%,較上月失業率 3.2%增加 0.1%。香港 12 月失業率為 2.9%,較上月失業率 3.0%減少 0.1%。 10 、 11 、 12 月韓國失業率分別為 3.2% 、 3.2% 、 3.3%;香港為 3.0% 、 3.0% 、 2.9%。

股、匯市方面,朝鮮報導衝突以及外資賣超壓抑韓股表現。惟高權重股三星、 LG 、現代重工等權值股財報表現亮眼且全球經濟復甦強勁有利出口導向的南韓,南韓股市依舊樂觀。電信與交通運輸領域類股表現欠佳抵銷科技銀行類股漲幅,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微幅下跌。騰訊等高權重股領漲香港股市,且中國大陸南向資金亦挹注股市動能。 10 、 11 、 12 月底韓國股價指數收在 2,523.43 、 2,476.37 、 2,467.49 點;香港恆生指數收在 28,245.54 、 29,177.35 、 29,919.15 點;新加坡股價指數則收在 3,374.08 、 3,433.54 、 3,402.92 點。 10 、 11 、 12 月底之匯率分別為 1 美元兌 1,120.4 、 1,088.2 、 1,070.5 韓元; 1 美元兌 7.8016 、 7.8079 、 7.8158 港幣; 1 美元兌 1.3606 、 1.3481 、 1.3371 新加坡幣。

IMF 與「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預測各地 2017 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韓國 3.0% 與 3.0%;香港 3.5% 與 2.6%;新加坡 2.5% 與 2.5%。

7. 整體需求擴增,油金雙漲

原油方面,在 OPEC 和俄羅斯釋出將限制原油產量到 2019 年以平衡整體原油市場相關訊息、全球景氣擴張帶動原油需求以及中東地緣政治衝突之下,原油價格持續走高。另外重要產油國委內瑞拉和利比亞國內動亂使原油生產受阻,影響原油供給。惟美國頁岩油業者持續擴產可能抑制油價走勢。 10 、 11 、 12 月底之 WTI 原油價為 54.38 、 57.40 、 60.42 美元/桶。布蘭特原油價則分別為 60.94 、 62.78 、 66.78 美元/桶。

黃金方面,在美元弱勢及俄國央行大幅增加黃金儲備量之下,黃金價格走揚。川普政府針對伊朗去核子武器表明強硬立場,另外川普表明自己擁有更強大的核武器按鈕威脅北韓金正恩政權。整體中東以及朝鮮半島地緣政治衝突支撐黃金避險需求。 12 月份黃金收盤價格上漲。 10 、 11 、 12 月底之金價分別收在每盎司 1,270.89 、 1,274.89 、 1,295.78 美元。

二、國內經濟情勢與展望

1. 國際景氣持續樂觀,主計處預測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為 2.29%

台灣受惠外部需求強勁帶動廠商出口表現亮眼,內需部份則受惠於企業加薪與股市上萬點財富外溢效果。主計處預測 2017 經濟成長為 2.58%,今年經濟成長率為 2.29%。今年國際景氣依舊樂觀,台灣整體經濟成長動能可望延續。賴清德院長表示今年經濟成長一定能夠超越主計處預估數字,他也積極簡化外資投資台灣審議程序,盼能用投資帶動台灣經濟成長。惟須注意台灣產業結構轉型、中國大陸供應鏈在地化、兩岸僵局、貿易保護主義猶存為可能影響台灣經濟成長之風險。「環球透視」 (IHS Global Insight)公司對我國 2017 年經濟成長率最新預估值為 2.54%。

12 月景氣對策信號由綠燈轉為黃藍燈;綜合判斷分數減少 1 分至 22 分,惟景氣領先、同時指標持續上升,顯示當前國內景氣仍持續復甦。 9 項構成項目中,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由綠燈轉呈黃藍燈,分數減少 1 分;其餘 8 項燈號不變。展望未來,全球經濟在先進與新興國家同步復甦帶動下,主要機構普遍預測 2018 年可略優於去年,有助維繫我國出口動能,惟主要國家貿易政策動向、全球金融情勢的變化及地緣政治風險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值得關注。內需方面,半導體業者可望持續投入先進製程投資,加以政府積極排除投資障礙,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落實產業創新發展計劃等,活絡加速投資台灣;隨著企業獲利好轉有助於企業加薪與股利發放,以及就業形勢穩定,可望帶動民間消費。根據各主要機構最新預測,今年國內經濟與去年相當,可望續呈溫和成長。 10 、 11 、 12 月之景氣綜合領先指標值分別為 112.1 、 112.7 、 113.4。

對臺灣 2017 年經濟成長率預測:主計總處預測為 2.58%, IMF 預測值為 2.0%,「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 公司預測為 2.54%。

2. 民間消費增溫,民間投資衰退

去年第 3 季,汽車新增掛牌數轉呈正成長 7.89%,零售業及餐飲業營業額亦分別成長 1.98% 、 2.66%,加以股市交易活絡,民眾消費信心回升,去年第 3 季民間消費成長率升為 2.69%,係近 4 季最高。今年 1 月立法院已經通過軍公教加薪相關預算案,政府並期許民間企業跟進對員工加薪。另外去年經濟表現強勁使各行業年終獎金有所提升,整體民間消費動能可續維持。

去年第 3 季,雖然航空業者擴充機隊,民間運輸工具投資由第 2 季衰退 10.39%,轉為成長 29.95%,惟半導體業者資本設備進口衰退 40.98%,加以前年基期較高,民間機器及設備投資轉呈負成長 17.36%,民間投資轉呈衰退 5.18%。惟台積電今年持續投資台灣升級製程,且政府試辦金融監理沙盒(對金融科技創新採較寬鬆管理)鼓勵金融科技創新,整體投資依舊樂觀。

3. 台灣出口續擴張,動能強勁

由於積體電路與機械海外需求動能續呈強勁,加上國際原油及基本金屬價格走高, 12 月出口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 14.8%, 12 月出口金額為 295.1 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最高水準,且連續 15 個月正成長。 2017 全年出口則為 3173.9 億美元,較前年增 13.2%。 12 月進口 233.8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 12.2%。與 11 月成長幅度相比有所上升,主要受到出口衍生需求擴增與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漲。 10 、 11 、 12 月之出口成長率分別為 3.0% 、 14.0% 、 14.8%,進口成長率則為 0.1% 、 9.0% 、 12.2%。展望未來,今年國際經濟前景仍佳,成長力度可望與去年相當,行動裝置推陳出新及物聯網、車用電子、人工智慧、高速運算、生物辨識等新興商機陸續擴散,皆對我國外銷動能構成一定支撐,惟須注意國際產業競爭與整併、貿易保護主義與匯率波動、地緣政治紛擾,以及中國大陸供應鏈在地化效應等不確定風險因素。

受惠於國際品牌行動裝置遞延銷售,加上伺服器需求強勁, 12 月外銷訂單金額 484.7 億美元,為歷年單月新高,較上年同月成長 17.5%,為連續十七個月正成長。展望未來,由於行動裝置接單高峰漸入尾聲、電子產品客戶端進入存貨調整期,加上春節工作日數減少,第 1 季接單將較上季減少,惟高效能運算、車用電子、物聯網之擴張應用,有助於降低資訊通信產品及電子產品接單之淡季效應;傳統貨品受惠於今年全球景氣延續成長態勢,需求增加,加上原物料價格看漲,推升價格上揚,致塑化及基本金屬製品展望樂觀,另全球製造業產業升級需求殷切,機械接單動能可望續強。 10 、 11 、 12 月之外銷訂單年增率分別為 9.2% 、 11.6% 、 17.5%。

4. 台灣股匯雙升,失業率續維持低檔

12 月失業率為 3.66%,較上月失業率 3.71%下降 0.05 個百分點,失業人數為 43.3 萬,較上月減少 6 千人,其中初次尋職失業者減少 3 千人;因對原有工作不滿意及因季節性或臨時性工作結束而失業者分別減少 2 千人及 1 千人;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增加 1 千人。 10 、 11 、 12 月之失業率分別為 3.75% 、 3.71% 、 3.66%。

物價方面, 10 、 11 、 12 月之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分別為 -0.34% 、 0.34% 、 1.21%。 12 月 CPI 較去年同月上漲 1.21%,主因是香煙、燃氣、油料費及醫療費用價格調漲,加以水產品、乳類及肉類價格上揚,惟水果受基數較高影響,價格下跌,抵銷部份漲幅。全年消費者物價年增率為 0.62%。對臺灣 2017 年物價上漲率預測:「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預測為 0.7%。

股市方面,儘管台灣科技股表現依舊弱勢,但金融保險與傳統產業相關股票表現強勁,台股 12 月收盤價較前月上漲。外資在 12 月份買超台股且國內法人亦對台股買超。整體而言,全球景氣強勁有利台灣廠商出口且國內景氣溫和擴張,台股後勢依舊可期。另外台積電法人說明會揭露亮麗財報與樂觀未來展望,拉升整體台股投資人信心。惟須注意聯準會、歐洲央行是否減碼擴張性貨幣政策,可能對台股資金動能有不利影響。另外華爾街投資銀行陸續下修 iPhoneX 出貨量亦可能帶給台灣蘋果供應鏈相關股票壓力。 12 月台股加權指數收在 10,642.86 點。匯率方面,外資持續匯入台灣,新台幣維持強勢,新台幣 12 月底收在 29.85 元兌 1 美元。 10 、 11 、 12 月底之國內股市加權指數各為 10,793.80 、 10,560.44 、 10,642.86 點。利率方面,央行第 4 季理監事會議決議維持政策利率不變〈重貼現率為 1.375%,擔保放款融通利率為 1.75% 、短期融通利率為 3.625%〉。主要原因是明年全球經濟前景仍存在不確定性,國內景氣復甦步調溫和,產出缺口尚為負值,當前通膨及未來通膨預期皆屬溫和,因此還是維持貨幣政策寬鬆。另外央行總裁彭淮南即將卸任,後續接替人選成為市場注目焦點。 12 月金融業隔夜拆款利率最高為 0.184%,最低為 0.173%,加權平均利率為 0.179%,較前月上升 0.002 個百分點。

5. 國內經濟展望

台灣去年整體經濟表現追隨先進經濟體復甦而溫和擴張。廠商出口金額與接單金額均大幅上升;車市逐步回穩,股市站穩萬點關卡並持續創高,整體內需表現良好。國人對於台灣經濟前景轉趨樂觀,投入股市戶數亦明顯上升。主計處於去年 11 月上修 2017 全年經濟成長率至 2.58%,較先前估值 2.11%增加 0.47 個百分點。「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公司亦公佈我國 2017 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值為 2.20%。

展望未來,國際景氣溫和擴張、新興科技發展熱絡,帶動台灣廠商出口持續旺盛;國內部份,蔡英文政府積極推動亞洲矽谷、前瞻基礎建設、南港生醫園區、國艦國造等政策,以期能夠達成產業升級並推升實質薪資成長。此外賴清德院長喊話上市櫃企業調升新鮮人起薪至 3 萬元以上,並承諾會改善台灣投資環境和積極招商。今年台積電投資五奈米製程 7000 億台幣於南部科學園區新廠房,另外台灣其他廠商亦積極擴大投資以維持競爭優勢,整體企業投資活動熱絡。民間消費有最低薪資提高、製造業薪水提升、現金股利發放增加、企業擴大招募等支撐,整體消費動能可望維持強勁。惟勞基法修法爭議、能源政策擺盪不定、中美貿易戰可能影響台灣整體經濟成長。國際方面,義大利選舉即將到來、美國川普政府貿易戰爭、東北亞地緣政治衝突、中國第一島鏈軍演、南海議題,都可能成為影響台灣之重大外部因素。

以下為目前國內外預測機構對臺灣 2017 及 2018 兩年經濟成長率之預測。主計總處於上月中修正 2016 年經濟成長率為 1.50%。我們將即時修正估計值。

  2017     2018  
主計總處 2.58% 2.29%
中華經濟研究院 2.53% --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2.18% --
臺灣經濟研究院 2.50% 2.34%
臺灣綜合研究院 2.53% --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 2.00% 1.90%
亞洲開發銀行(ADB) 2.00% 2.20%
環球透視公司(IHS Global Insight) 2.54%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