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經濟最新動態 | |
100.70 | ▲ |
景氣領先指標(3 月) (2 月份領先指標 100.03) |
|
-3.02% | ▼ |
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0.41%) |
|
3.50% | ▼ |
失業率(4 月) ( 3 月份失業率 3.56%) |
|
-13.28% | ▲ |
出口值年增率(4 月) ( 3 月份出口值年增率 -19.07%) |
|
2.35% | ![]() |
消費者物價上漲率(4 月) ( 3 月份消費者物價上漲率 2.35%) |
|
|
|
國際經濟最新動態 | |
1.6% | ▲ |
美國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0.9%) |
|
3.4% | ▼ |
美國失業率(4 月) (3 月份失業率 3.5%) |
|
4.5% | ▲ |
大陸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2.9%) |
|
8.48% | ▼ |
大陸出口值年增率(4 月) ( 3 月份出口值年增率 14.79%) |
註︰▲ 或 ▼ 或 |
綜合分析報告(2018 年 9 月)
一、國際經濟情勢與展望
1. 美國發動第二波貿易戰,經濟展望下行風險增強
美國總統川普在聯合國大會上,再度批評中國對美國造成的巨額赤字與工作機會流失,川普政府於本 ( 9 ) 月實施對中國 2,000 億美元加徵 10% 關稅,此次課稅清單不包含關鍵性電子產品。聯準會於本 ( 9 ) 月升息一碼,並重申將隨經濟擴張保持逐步升息步伐。美國 2018 年第 2 季經濟成長率 (季增年率) 為 4.2%,經濟表現強勁。歐元區勞動市場持續改善,薪資逐漸上漲,但通膨疲弱,故歐洲央行重申維持利率政策不變至少至明年夏季,惟下月起購債規模減半,並於年底結束購債,緩步實行貨幣政策正常化。歐元區 2018 年第 2 季經濟成長率為 2.1%,較第 1 季經濟成長率 2.5% 下降 0.4%。
中國大陸第 2 季經濟成長率稍減緩為 6.7%。面對美國發動的第二波貿易戰,中國以 600 億美元予以反制,國務院提出以減稅降費、穩定投資刺激經濟成長,貿易戰可能加速中國製造業往高科技產業轉型。中國人民銀行持續以寬鬆的貨幣政策挹注市場流動性,保持適度的社會融資規模。日本 2018 年 8 月核心 CPI 成長率為 0.9%,雖較上月有升溫跡象,仍未達日本央行設立的 2% 目標,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表示,在 CPI 成長率未達 2% 前,將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不變;就業方面,日本 8 月失業率 2.4%,較 7 月失業率 2.5% 下降 0.1%,顯示勞動市場正緩步改善。
地緣政治風險方面,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與南韓總統文在寅舉行第三度會面,雙方約定共建無核家園,消除朝鮮半島戰爭風險。歐盟政經局勢持續動盪,歐盟否決英國提出的脫歐方案,脫歐談判陷入僵局,英國工黨正醞釀二次公投;債務沉重的義大利擬擴大明年預算支出,歐洲銀行業曝險程度加大。展望未來,全球經濟成長動能續增,惟貿易摩擦升高、新興市場動盪,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皆影響國際經濟前景。
OECD 所發布之全球景氣綜合領先指標自 2012 年 11 月起開始回升,由 2012 年 11 月之 99.5 逐月上升,然自 2014 年 5 月達高點 100.5 後又逐漸下降。 2018 年 7 月指標值為 99.7。 2018 年 5 、 6 、 7 月指標值分別為 99.9 、 99.8 、 99.7。 IMF 對全球經濟成長的估計及預測: 2018 年 3.9%, 2019 年 3.9%。 「環球透視」 (IHS Markit) 公司預測 2018 年 3.2%, 2019 年 3.1%。至於全球物價方面, IMF 預測 2018 年全球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 3.5%, 「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則預測為 3.0%。
2. 美國聯準會升息一碼
受惠出口、企業投資、消費者支出激增,美國 2018 年第 2 季經濟成長率 (季增年率) 為 4.2%,為 2014 年第 3 季以來最大增幅。此外,聯準會本 ( 9 ) 月宣布升息一碼,並重申逐步升息立場不變,惟美國總統川普批評升息政策將傷害蓬勃成長的經濟,對此聯準會主席鮑爾表示不將「政治因素」納入考量。
貿易爭端方面,美國宣布對中國 2,000 億美元商品加徵 10% 關稅,稅率將從明年元旦調升至 25%,美國目前共對中國 2,500 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由於出口不對等 (去年美國自中國進口約 5,000 億美元,中國自美國僅進口 1,300 億美元),中國無法與美國打等值關稅戰,商界憂心中國可能透過嚴格的監管措施等方式,限制美國企業在中國的發展。另外,美國已與墨西哥、歐盟、韓國達成貿易協議,惟與加拿大、日本仍在磋商中。
進出口方面,美國 7 月出口成長率為 9.3%,進口成長率為 13.0%, 7 月貿易逆差為 834.73 億美元,創下十年新高。川普政府對外國商品提高關稅,但貿易赤字仍節節上升,原因在於美國經濟轉強,加以美元升值使進口商品更便宜,美國消費者增加進口商品購買量。5 、 6 、 7 月之出口值成長率為 13.2% 、 9.3% 、 9.3%;進口值成長率為 8.0% 、 7.2% 、 13.0%。
利率方面,美國聯準會於本 ( 9 ) 月利率決策會議升息一碼,聯邦基準利率提高至 2.00%-2.25% 區間。聯準會主席鮑爾表示,美國經濟穩健增長,薪資成長強勁,失業率偏低,聯準會將隨經濟擴張逐步升息。聯準會聲明稿中,刪除以往長期措詞「貨幣政策立場仍然寬鬆」,顯示當前利率接近不提振亦不抑制經濟之中性水準。 6 、 7 、 8 月之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 2.9% 、 2.9% 、 2.7%。勞動市場方面,美國 8 月失業率為 3.9%,與上月持平, 8 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加 20.1 萬人。 8 月份就業人數增速加快,薪資水平強勁增長,失業率持穩,顯示勞動市場持續緊俏。 6 、 7 、 8 月之失業率分別為 4.0% 、 3.9% 、 3.9%。
股市方面,強勁的經濟表現與企業獲利支撐美股基本面,尤以資訊科技類股漲勢最為凌厲,帶動美股上揚。 6 、 7 、 8 月底之道瓊工業指數分別為 24,271.41 、 25,415.19 、 25,964.82 點,那斯達克指數為 7,510.30 、 7,671.79 、 8,109.54 點。
IMF 預測 2018 及 2019 年美國經濟成長率為 2.9% 與 2.7%。「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則預測為 2.9% 與 2.7%。
3. 歐洲央行總裁樂觀看待歐元區經濟
歐元區 2018 年第 2 季經濟成長率從初估值 2.2% 下修至 2.1%, 2018 年第 1 季為 2.5%。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表示,雖近期歐元區經濟成長放緩,但仍依正常軌道溫和擴張,趨緊的勞動力市場正在推升薪資漲幅,物價上漲壓力亦增強。惟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及新興市場風險上升,歐元區仍需刺激措施以支持通膨,故重申維持利率不變至少至明年夏季,下月起購債規模減半,並於今年底結束購債。此外,歐盟於本 ( 9 ) 月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雙方表示將先就商業監管標準達成協議。惟歐盟與英國脫歐談判陷入僵局,義大利疑歐派政府正制定明年預算,計畫擴大政府公共支出以刺激經濟,此預算案恐加大歐洲銀行業曝險程度。
勞動市場方面, 7 月歐元區失業率為 8.2%,與上月失業率 8.2%持平。德國 8 月失業率為 5.2%,較上月失業率 5.1%上升 0.1%,為歐元區失業率最低的國家。法國 7 月失業率為 9.2%,較上月失業率 9.1% 上升 0.1%。義大利 7 月失業率為 10.4%,較上月失業率 10.8% 下降 0.4%。整體而言,全球經濟復甦使歐元區勞動市場持續改善。 5 、 6 、 7 月歐元區失業率分別為 8.2% 、 8.2% 、 8.2%。
物價方面,由於非能源工業產品價格增長放緩,歐元區 8 月 CPI 為 2.0%,較上月 CPI 2.1% 下降 0.1%。為刺激歐元區通膨,歐洲央行維持利率不變。 6 、 7 、 8 月之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分別為 2.0% 、 2.1% 、 2.0%。
歐股方面,美中貿易戰再起,美加貿易談判未如預期順利,美元走勢轉弱,歐元小幅升值,加以土耳其里拉與阿根廷披索雙雙崩跌,拖累歐股下挫。 6 、 7 、 8 月底德國 DAX 股價指數分別為 12,306.00 、 12,871.84 、 12,364.06 點,英國金融時報指數則為 7,636.93 、 7,748.76 、 7,432.42 點。 6 、 7 、 8 月底歐元兌美元匯價 1 歐元分別兌換 1.1623 、 1.1716 、 1.1683 美元。
IMF 預測 2018 及 2019 年歐元區經濟成長率為 2.4% 與 2.1%。 「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則預測為 2.0% 與 1.7%。
4. 日本央行重申貨幣寬鬆政策
日本政府上修 2018 年第 2 季 GDP 成長率為 1.3%,較上季 GDP 成長率 1.0% 增加 0.3%,主因企業自動化需求續增,帶動設備投資連續七季呈現擴張。然因本 ( 9 ) 月強颱燕子襲日及北海道地震,多數企業廠房被迫停工、機場關閉,打擊出口及旅遊業,預估第 3 季 GDP 成長率將放緩。日本央行部分,總裁黑田東彥指出,在日本 CPI 上漲率尚未達到 2% 目標前,央行將繼續實施超寬鬆貨幣政策,另外日本經濟溫和擴張,金融系統穩定,但貿易爭端是未來經濟發展較大風險。美日貿易談判啟動,日本對美國做出讓步,以避免美國對日本汽車課徵懲罰性高關稅。日本 8 月失業率降至 2.4%,為三個月來首度呈現改善。
國際貿易方面,在藥品、建材和採礦機械等項目驅動下,日本 8 月對美國出口為 3 個月來首見成長。受對美出口增長支撐,日本 8 月出口年增率高於上月,日本 8 月出口比去年同期增加 6.6%, 8 月進口比去年同期增加 15.4%。 6 、 7 、 8 月之出口成長率分別為 6.7% 、 3.9% 、 6.6%,進口成長率為 2.6% 、 14.6% 、 15.4%。
勞動市場方面,日本企業因人手不足擴大招聘,加以奧運衍生的用工需求,日本 8 月失業率為 2.4%,較上月失業率 2.5% 下降 0.1%。求才求職比與上月 1.63 持平,該數據創 1974 年以來最高水準,顯示整體就業市場緩步改善。 6 、 7 、 8 月失業率分別為 2.4% 、 2.5% 、 2.4%。
物價方面,受油價上漲及農作物收成欠佳影響,日本 8 月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 1.3% ,較上月消費者物價上漲率 0.9% 增加 0.4%;惟扣除能源和生鮮商品後之核心 CPI 僅 0.4%,遠低於日本央行設定的 2% 通膨目標。 6 、 7 、 8 月之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分別為 0.7% 、 0.9% 、 1.3%。
股、匯市方面,因土耳其金融危機,避險資金湧入,日圓小幅升值。另外,日本進出口暫未受貿易戰干擾,出口類股上漲,加以美股上揚,均激勵日股收紅。 6 、 7 、 8 月底匯率分別為 1 美元兌 110.63 、 111.40 、 110.80 日圓。 6 、 7 、 8 月底日經 225 指數分別收在 22,304.51 、 22,553.72 、 22,856.00 點。
IMF 預測 2018 及 2019 年日本經濟成長率分別為 1.2% 與 0.9%。 「環球透視」(IHS Markit) 公司則預測為 1.1% 與 0.9%。
5. 貿易戰愈演愈烈,中國提減稅降費、穩投資因應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自 9 月 24 日起再對 2,000 億美元之中國商品加徵 10% 關稅,預計明年元旦稅率從 10% 調至 25%,此次課稅清單不含智慧手錶及藍牙裝置等項目,中國亦對 600 億美元之美國商品課徵 5~10% 關稅予以反制,目前已被加稅的中國商品共計 2,500 億美元。川普警告,中國的報復行動,將使美國再對 2,670 億美元之中國商品加徵關稅,此舉意味全數銷美之中國商品 (共約 5,000 億美元) 均將被加稅。面對貿易戰威脅,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要求確切落實減稅降費方案,以降低進出口企業之成本,並擴大農業、機場、民生等關鍵基礎設施,穩住投資保持正常增長。2018 年第 2 季中國經濟成長率為 6.7%,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6.8% 下跌 0.1%。
國際貿易方面,中國對歐盟和日本等貿易夥伴出口成長放緩,但對美國出口仍保持強勁增長,主因美國企業秋冬旺季 (如感恩節、聖誕節) 之訂單早已下單,中國企業正趕在新一輪關稅實施前出貨,故對美出口不降反升。然而,廣東、福建等南方出口省分本就面臨從勞力密集轉型技術密集之陣痛期,隨著貿易戰逐漸升級,出口前景更是雪上加霜,不過貿易戰或可刺激中國加工出口業加速轉型至高端製造業。中國 8 月出口值成長率為 9.8%,進口值成長率為 20.0%。 8 月中國出口值為 2,174.3 億美元,進口值為 1,895.2 億美元,貿易順差 279.1 億美元。 6 、 7 、 8 月之出口成長率分別為 11.3% 、 12.2% 、 9.8%;進口值成長率為 14.1% 、 27.3% 、 20.0%。
物價方面, 8 月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 2.3%,較上月消費者物價上漲率 2.1% 增加 0.2%,主因食品類及能源價格上漲,帶動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揚。失業率方面, 2018 年第 2 季失業率為 3.83%,較上季數值 3.89% 下降 0.06%。 6 、 7 、 8 月之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分別為 1.9% 、 2.1% 、 2.3%。 2017 年第 4 季、 2018 年第 1 季、第 2 季失業率分別為 3.90% 、 3.89% 、 3.83%。
股、匯市方面,上 ( 8 ) 月底人民銀行宣布重啟中間價的「逆周期因子」(即利用市場預期人行將出手使人民幣升值的情緒,避免人民幣持續貶值),人民幣匯率短暫回升;但因川普總統表示將於 9 月對中國 2,000 億美元商品實施高關稅懲罰,人民幣再度回貶,進而拖累陸股。 6 、 7 、 8 月底匯率分別為 1 美元兌 6.6246 、 6.8255 、 6.8299 人民幣。上海 A 股指數收在 2,981.99 、 3,012.50 、 2,853.90 點,深圳 A 股指數收在 1,680.91 、 1,648.18 、 1,517.34 點。
IMF 預測 2018 及 2019 年中國經濟成長率為 6.6% 與 6.4% 。 「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則預測為 6.7% 與 6.3%。
6. 韓國出口表現亮眼,香港貿易局下修全年出口成長率
新加坡 2018 年第 2 季經濟成長率為 3.8%,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4.3% 下跌 0.5 個百分點,去年新加坡全年經濟成長率為 3.6%。韓國 2018 年第 2 季經濟成長率為 2.9%,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2.8% 上升 0.1 個百分點。香港 2018 年第 2 季經濟成長率為 3.5%,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4.6% 下跌 1.1 個百分點。
貿易方面, 6 、 7 、 8 月出口成長率:香港為 3.3% 、 10.0% 、 13.1%;新加坡為 8.0% 、 13.3% 、 13.5%;韓國為 -0.3% 、 6.1% 、 8.7%。目前香港出口受貿易戰影響有限,但香港貿易局預測,受貿易戰衝擊,今年香港整體出口增長率將從原預估之 6% 降至 3%;新加坡藥品出貨量雖足以抵銷電子業的持續不振,但製藥業出口較上月收窄,使出口成長率僅小幅上升;韓國則在半導體與石化產品銷售強勁的推動下,出口金額創下歷年同月新高。
勞動市場方面,新加坡 2018 年第 2 季失業率為 2.1%,較上季失業率 2.0% 上升 0.1 個百分點,相對於亞洲各國,失業率較低且穩定。韓國因文在寅政府調升基本工資,零售業與製造業就業機會大幅萎縮, 8 月失業率為 4.0%,較上月失業率上升 0.3%,失業率上揚加重韓國政府修正薪資政策壓力。 香港 8 月失業率為 2.8%,與上月失業率 2.8% 持平。 6 、 7 、 8 月韓國失業率分別為 3.7% 、 3.7% 、 4.0%;香港為 2.8% 、 2.8% 、 2.8%。
股、匯市方面,外資看好電子產業旺季將至,大量買超韓國半導體和通信業,韓股上漲;受美中貿易紛擾拖累,以及騰訊、中國人壽等領漲公司財報不如預期,港股下跌;新加坡因國際貿易爭端頻仍,電子業出口持續疲乏,股市下跌。 6 、 7 、 8 月底韓國股價指數收在 2,326.13 、 2,295.26 、 2,322.88 點;香港恆生指數收在 28,955.11 、 28,583.01 、 27,888.55 點;新加坡股價指數則收在 3,268.70 、 3,319.85 、 3,213.48 點。 6 、 7 、 8 月底之匯率分別為 1 美元兌 1,114.5 、 1,118.7 、 1,112.9 韓元; 1 美元兌 7.8477 、 7.8488 、 7.8488 港幣; 1 美元兌 1.3637 、 1.3623 、 1.3684 新加坡幣。
IMF 與「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預測各地 2018 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韓國 3.0% 與 2.8%;香港 3.6% 與 3.6%;新加坡 2.9% 與 3.0%。
7. 國際油價大漲,金價因強勢美元持續走跌
原油方面, OPEC 及其他產油國無視美國總統川普增加產量、壓低油價的要求,拒絕額外增加原油產量,加上美國對伊朗實施的禁運制裁,已造成伊朗原油輸出減少,美國亦不考慮釋出戰備儲油,原油供給減少促使國際油價飆升,目前布蘭特原油已漲破每桶 80 美元,攀抵 2014 年以來的高點。 6 、 7 、 8 月底布蘭特原油價分別為 78.60 、 73.07 、 77.15 美元/桶,WTI 原油價則為 74.15 、 68.76 、 69.80 美元/桶。
黃金方面,近期美國經濟數據亮眼,激發市場對美國升息之預期,加上美中貿易爭端及土耳其金融危機,投資人多以美元作為避險工具,削弱黃金避險需求,金價持續下跌。 6 、 7 、 8 月底之金價分別收在每盎司 1,252.60 、 1,223.82 、 1,201.10 美元。
二、國內經濟情勢與展望
1. 我國景氣復甦力道有待強化
主要半導體廠商持續擴充設備及投入研發,加以政府積極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有助提升固定投資成長動能;惟近期國際景氣擴張力道略緩,加上基期較高,恐抑制出口成長,另外年金改革方案啟動恐影響消費意願,預估下半年經濟成長力道將低於上半年,且內需為驅動經濟成長主力。主計處預測 2018 年經濟成長率為 2.69%, 2019 年經濟成長率降至 2.55%。其他機構對我國 2018 年經濟預測: IMF 預測值為 1.90%, 「環球透視」 (IHS Markit) 公司預測為 2.70%。
8 月景氣對策信號續呈綠燈;綜合判斷分數減少 2 分至 24 分,景氣領先指標轉呈下跌,惟跌幅尚淺,同時指標亦持續下跌,但跌幅漸緩,顯示當前景氣復甦力道不足有待強化。 9 項構成項目中,貨幣總計數 M1B 、工業生產指數、非農業部門就業人數及製造業銷售量指數呈黃藍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由黃紅燈轉成綠燈。展望下半年,勞動市場情勢穩定,加以企業調薪趨積極,每月經常性薪資增幅已連續八個月突破 2%,將有助消費成長。國內投資方面,資本設備進口已連續四個月正成長,預期廠商資本支出計畫將漸次執行,加以政府積極優化投資環境,有助激勵民間投資。外需方面,全球景氣續呈穩定擴張,加以消費性電子新品陸續推出,可望支撐出口動能,惟美中貿易爭端升溫、金融市場風險增加,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等不利因素,仍須密切關注。 6 、 7 、 8 月之景氣綜合領先指標值分別為 110.48 、 110.80 、 111.08。
2. 下半年民間消費及投資恐放緩
民間消費方面,近期景氣同時指標走跌,消費信心未明顯增強,加以年金改革影響消費意願,恐抑制下半年消費成長力道;惟廠商獲利持續成長,現金股利發放創新高,且加薪轉趨積極,有助維繫民間消費成長。主計處預測 2018 年民間消費成長率 2.47%。
民間投資方面,雖然製造業廠商對下半年景氣看法趨於謹慎,加以預期下半年出口成長放緩,不利民間投資擴增;惟主要半導體業者持續提高資本支出,加上政府推動公共建設,可望帶動營建工程投資。主計處預測 2018 年民間投資成長率 4.26%。
3. 進出口因基期墊高而收窄,外銷訂單表現持穩
受惠全球經濟穩健成長,以及國際原油價格高檔震盪, 8 月出口金額為 282.95 億美元,居歷年同期第 2 高;惟隨積體電路比較基期漸次升高以及液晶裝置減幅擴大, 8 月出口年增率收斂至 1.9%。另外,因廠商對半導體設備投資需求回升,以及原油價格盤桓高檔, 8 月進口金額 237.71 億美元;惟消費品及交通運輸設備進口減少,抵銷進口部分漲幅, 8 月進口較去年同期成長 7.9%。 6 、 7 、 8 月之出口成長率分別為 9.4% 、 4.7% 、 1.9%,進口成長率則為 15.4% 、 20.5% 、 7.9%。展望未來,下半年國際經濟續呈穩定擴張,加以科技創新應用熱度延燒,有利支撐我國外銷動能;惟隨比較基期墊高,出口增速將趨於收縮,另須注意貿易衝突趨向長期化、匯率波動及全球製造業競爭加劇、中國大陸供應鏈在地化等不確定風險。
外銷訂單方面,智慧型手機及穿戴裝置等新品備貨需求上升、電競產品及新興科技需求熱絡、智慧自動化蔚為風潮,以及國際原油價格續居高檔, 8 月資訊通信產品、電子產品、機械、化學品訂單金額均為歷年同月新高。綜合而言, 8 月外銷訂單金額 436.8 億美元,較上年同月增加 8.8%。展望未來,智慧型手機、穿戴裝置等新品陸續推出,物聯網、生物辨識、雲端資料中心等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擴增,加以主力接單貨品未在美中貿易課稅清單,使資訊通信產品及電子產品接單可望逐步上揚;另傳統貨品由於國際油價及鋼品價格續居高檔,加上需求未減,接單可望持穩。惟美中雙方頻頻加碼互課關稅,為影響未來接單之不確定因素。 6 、 7 、 8 月之外銷訂單年增率分別為 -0.1% 、 8.0% 、 8.8%。
4. 央行維持現行利率政策不變
8 月失業率為 3.87%,較上月失業率 3.81% 上升 0.06%,失業人數為 46 萬 1 千人,較上月增加 8 千人。主計處表示,應屆畢業生在六到八月相繼投入就業市場,失業率走升是正常現象,預計九月份季節性因素淡化後,失業情況將趨於緩和。另外, 8 月失業率創下近 18 年同月新低,顯示我國景氣持續擴張,就業市場穩定,且由製造業就業人數續增來看,美中貿易戰尚未對我國勞動市場造成影響。 6 、 7 、 8 月之失業率分別為 3.70% 、 3.81% 、 3.87%。
物價方面, 6 、 7 、 8 月之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分別為 1.40% 、 1.75% 、 1.53%。 8 月 CPI 較去年同月上漲 1.53%,主因香菸、油料費、機票及燃氣價格調漲,加以蛋類、乳類及水果價格上揚,惟蔬菜、通訊費及部分 3C 消費性電子產品價格下跌,抵銷部分漲幅。對臺灣 2018 年物價上漲率預測: IMF 預測為 1.3%,「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預測為 1.6%。
股市方面,外資看好電子產業旺季,集中買超台積電、聯發科、大立光等權值股, 8 月共計買超台股 369 億元,外資持續回流, 8 月底台股加權指數收在 11,063.94 點。匯率方面,美中貿易戰衝擊市場情緒,加以第三季向來為外資股息匯出旺季,致新台幣持續貶值,新台幣 8 月底收在 30.73 元兌 1 美元。 6 、 7 、 8 月底之國內股市加權指數各為 10,836.91 、 11,057.51 、 11,063.94 點。
利率方面,考量國內當前通膨壓力尚屬溫和,加以國際經濟前景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將影響下半年及明年國內經濟成長動能,央行第 3 季理監事會議決議維持政策利率不變 〈重貼現率為 1.375%,擔保放款融通利率為 1.75% 、短期融通利率為 3.625%〉,以穩定物價及協助經濟持續成長。 8 月金融業隔夜拆款利率最高為 0.181%,最低為 0.176%,加權平均利率為 0.178%,較上月下降 0.01 個百分點。
5. 國內經濟展望
我國今年第 2 季經濟成長率為 3.30%,主計處預測 2018 年經濟成長率為 2.69%, 2019 年經濟成長率為 2.55%。 IMF 預測我國 2018 年經濟成長率為 1.90%,「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則預測為 2.70%。
展望未來,隨著行動裝置新品上市、新興科技應用拓展、中國十一假期備貨需求,以及國內石化廠檢修陸續結束,將挹注我國製造業成長動能;另全球景氣雖略為放緩,但未來可望維持穩定成長步伐,有助支撐我國出口動能。惟須留意三大逆風因素:首先美中貿易紛擾勢必導致兩國降低進口需求,可能造成全球貿易量萎縮,進而影響我國零組件出貨量;其次,政府利用所得替代率逐年遞減方式實施年金改革,將抑制部分消費動能;最後,兩岸緊張關係恐影響台商供應鏈因貿易戰而移轉回台灣之意願。
以下為目前國內外預測機構對臺灣 2018 及 2019 兩年經濟成長率之預測。我們將即時修正估計值。
2018 | 2019 | |
主計總處 | 2.69 | 2.55 |
中華經濟研究院 | 2.48 | - |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 2.65 | - |
臺灣經濟研究院 | 2.49 | - |
臺灣綜合研究院 | 2.62 | - |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 | 1.90 | 2.00 |
亞洲開發銀行(ADB) | 2.90 | 2.80 |
環球透視公司(IHS Global Insight) | 2.70 | 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