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經濟最新動態 | |
100.70 | ▲ |
景氣領先指標(3 月) (2 月份領先指標 100.03) |
|
-3.02% | ▼ |
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0.41%) |
|
3.50% | ▼ |
失業率(4 月) ( 3 月份失業率 3.56%) |
|
-13.28% | ▲ |
出口值年增率(4 月) ( 3 月份出口值年增率 -19.07%) |
|
2.35% | ![]() |
消費者物價上漲率(4 月) ( 3 月份消費者物價上漲率 2.35%) |
|
|
|
國際經濟最新動態 | |
1.6% | ▲ |
美國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0.9%) |
|
3.4% | ▼ |
美國失業率(4 月) (3 月份失業率 3.5%) |
|
4.5% | ▲ |
大陸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2.9%) |
|
8.48% | ▼ |
大陸出口值年增率(4 月) ( 3 月份出口值年增率 14.79%) |
註︰▲ 或 ▼ 或 |
綜合分析報告(2018 年 11 月)
一、國際經濟情勢與展望
1. 主要經濟體成長力道不一,明年全球經濟成長將趨緩
本 ( 11 ) 月底 G20 峰會將於阿根廷首都登場,市場聚焦全球貿易爭端能否緩解。中國將力圖說服美國暫緩上調關稅稅率;歐盟及日本則全力爭取豁免進口汽車關稅;美國、加拿大、墨西哥雖已正式簽署新自由貿易協定,但美國遲未取消兩國的鋼鋁稅,引發兩國不滿,預計三國將於峰會協商。 OECD 本 ( 11 ) 月下修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率至 3.5%,指出貿易衝突及利率升高將造成全球經濟成長趨緩,但尚未見急遽下滑跡象,此示警與 IMF 先前預測一致。利率政策方面,因美國經濟持續擴張,且勞動市場活絡,市場預期 12 月美國聯準會將升息一碼。不過隨著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升高,聯準會主席鮑爾發言轉趨緩和,市場解讀聯準會明年升息步伐或將減緩。美國 2018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 (季增年率) 為 3.5%,成長強勁。歐元區第 3 季經濟成長率放緩為 1.7%,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2.2% 下滑 0.5%。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表示,經濟成長放緩是正常現象,將維持緩步實行貨幣政策正常化,並重申維持利率政策不變至少至明年夏季。
面對經濟增速下行,中國大陸積極以擴張性貨幣及財政政策,提振國內低落的投資和消費。人民銀行今年四度下調存款準備率,國務院則調降個人所得稅並強迫地方政府擴大基礎建設支出,同時加快外資開放進程。惟家庭債務及地方債務不斷擴大,或將成中國經濟發展一大隱憂。中國 2018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減緩為 6.5%,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6.7% 下跌 0.2%。日本第 3 季經濟成長率受天災及出口下滑影響,從第 2 季經濟成長率 1.4% 萎縮至 0.3%;扣除能源及生鮮商品之核心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維持 0.4%,通膨持續疲弱; 10 月失業率為 2.4%,雖較上月小幅上升,仍為 1993 年以來最低點,勞動市場緊俏。日本央行部分,總裁黑田東彥重申維持低利率政策不變,將繼續實施超寬鬆貨幣政策以刺激通膨。至於我國 2018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則下滑至 2.27%。
地緣政治風險方面,歐盟成員國通過英國脫歐協議,脫歐僵局暫時緩解,惟此協議能否順利經英國國會批准尚未可知。義大利為避免遭歐盟懲處,立場軟化表示不排除修改預算案。烏克蘭與俄羅斯於克里米亞黑海海域發生嚴重軍事衝突,烏克蘭隨後宣布全國戒嚴 30 天,東歐局勢再掀動盪。展望未來,主要經濟體國家今年復甦力道不一,美國經濟持續擴張,歐元區、日本和中國成長動能減弱,加以新興市場金融動盪加劇、貿易戰衝擊將於明年發酵,未來全球經濟成長將趨緩。
OECD 所發布之全球景氣綜合領先指標自 2012 年 11 月起開始回升,由 2012 年 11 月之 99.5 逐月上升,然自 2014 年 5 月達高點 100.5 後又逐漸下降。 2018 年 9 月指標值為 99.5。 2018 年 7 、 8 、 9 月指標值分別為 99.8 、 99.6 、 99.5。 IMF 對全球經濟成長的估計及預測: 2018 年 3.7%, 2019 年 3.7%。 「環球透視」 (IHS Markit) 公司預測 2018 年 3.2%, 2019 年 3.1%。全球物價方面, IMF 預測 2018 年全球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 3.8%, 「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則預測為 3.0%。
2. 美國 10 月失業率維持低點, CPI 溫和上漲
美國期中選舉落幕,民主黨拿下眾議院,共和黨持續把控參議院。此結果預告美國總統川普未來在制定、實施進一步減稅或擴大支出等經濟政策時將遭遇更大阻力。美國 2018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 (季增年率) 為 3.5%,雖較第 2 季經濟成長率 4.2% 下跌 0.7%,經濟表現依舊強勁。惟隨著美國減稅對於經濟的挹注效果,將於明年起逐季遞減,加以海外市場需求放緩,美國景氣恐添下行壓力。
貿易爭端方面,美中貿易戰並未因美國期中選舉結果而停止。美國總統川普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 G20 舉行會談,中國的首要任務在於說服美國暫緩明年元旦將關稅稅率自 10% 提高至 25%。惟川普總統表示,若中國拒絕取消其不公平的貿易措施及停止竊取美國知識產權,美國將維持稅率調升計畫,甚至可能對剩餘 2,670 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課徵關稅,關稅範疇將擴大至消費性電子產品,包括 iPhone 和筆電。川普亦再次呼籲美國企業鮭魚返鄉,回美國設廠生產。
進出口方面,美國 9 月出口成長率為 6.9%,進口成長率為 8.9%, 9 月貿易逆差為 727.54 億美元。 9 月出口增長主要受工業用品及材料出貨量帶動,遭加徵報復性關稅之大豆出口額則大幅下滑。另外,自貿易戰開打以來,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持續擴大。 7 、 8 、 9 月之出口值成長率為 9.2% 、 8.2% 、 6.9%;進口值成長率為 13.0% 、 10.2% 、 8.9%。
利率方面,美國聯準會於 9 月利率決策會議升息一碼,聯邦基準利率提高至 2.00%-2.25% 區間。聯準會主席鮑爾在本 ( 11 ) 月底表示,當前利率「略低於」中性水準,此番發言有別於先前形容利率距離中性水準「甚遠」的說法,市場解讀為明年升息步伐可能放緩或停止。 8 、 9 、 10 月之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 2.7% 、 2.3% 、 2.5%。勞動市場方面,美國 10 月失業率為 3.7%,為 1968 年以來最低點,與上月失業率持平,就業市場勢頭良好。 8 、 9 、 10 月之失業率分別為 3.9% 、 3.7% 、 3.7%。
股市方面,由於投資人越來越擔憂美中貿易戰及美國聯準會升息,將影響企業未來獲利及全球經濟成長,加以主要企業如 Amazon、 Alphabet 財報表現不如市場預期,科技類股領跌,引發美股 10 月股災。 8 、 9 、 10 月底之道瓊工業指數分別為 25,964.82 、 26,458.31 、 25,115.76 點,那斯達克指數為 8,109.54 、 8,046.35 、 7,305.90 點。
IMF 預測 2018 及 2019 年美國經濟成長率為 2.9% 與 2.5%。「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則預測為 2.9% 與 2.7%。
3. 歐洲央行重申逐步縮減寬鬆措施
歐元區 2018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減緩為 1.7%,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2.2% 下跌 0.5%。對此,歐洲央行 ( ECB ) 總裁德拉吉表示,歐元區經濟確實已失去一些成長動能,但逐步放緩是正常現象,不足以打亂 ECB 緩步實行貨幣政策正常化, ECB 將於 12 月會議最終決定是否結束購債。儘管歐元區 10 月 CPI 升幅攀抵六年新高,且失業率逐漸降低,但歐元區經濟成長趨緩, ECB 縮減貨幣寬鬆措施的步伐須密切關注。政治局勢方面,本 ( 11 ) 月歐盟批准英國脫歐協議,惟此協議能否順利於英國國會通過仍是未知數。此外,為避免遭歐盟懲處,義大利執政聯盟已放軟態度,不排除將預算赤字降至國內 GDP 的 2%。
勞動市場方面, 9 月歐元區失業率為 8.1%,與上月失業率持平。德國 10 月失業率為 4.9%,較上月失業率 5.0% 下降 0.1%,失業率保持在歷史低位。法國 9 月失業率為 9.3%,較上月失業率持平。義大利 9 月失業率為 10.1%,較上月失業率 9.8% 上升 0.3%。儘管歐元區今年經濟成長力道減緩,就業市場依舊活絡。 7 、 8 、 9 月歐元區失業率分別為 8.1% 、 8.1% 、 8.1%。
物價方面,因國際油價上漲,歐元區 10 月 CPI 為 2.2%,較上月 CPI 2.1% 上升 0.1%,升幅創六年來新高。 8 、 9 、 10 月之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分別為 2.0% 、 2.1% 、 2.2%。
歐股方面,由於美股波動劇烈,加以歐洲主要企業財報表現欠佳、歐元區第 3 季經濟成長走緩、德國及義大利政治局勢不穩等負面因素, 10 月歐股震盪收低。 8 、 9 、 10 月底德國 DAX 股價指數分別為 12,364.06 、 12,246.73 、 11,447.51 點,英國金融時報指數則為 7,432.42 、 7,510.20 、 7,128.10 點。 8 、 9 、 10 月底歐元兌美元匯價 1 歐元分別兌換 1.1683 、 1.1619 、 1.1349 美元。
IMF 預測 2018 及 2019 年歐元區經濟成長率為 2.2% 與 2.0%。 「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則預測為 2.0% 與 1.6%。
4. 日本第 3 季經濟成長率下跌至 0.3%
由於出口萎縮,加以颱風和地震導致工廠停產與供應鏈中斷,日本 2018 年第 3 季 GDP 成長率為 0.3%,較上季 GDP 成長率 1.4% 減少 1.1%。惟一次性的自然災害對 GDP 長期影響有限,日本未來經濟發展隱憂仍在於中國經濟走緩及貿易戰持續升溫。日本 10 月失業率為 2.4%,緊俏的勞動市場可望促使企業調高薪資,並帶動通膨漲幅。日本央行部分,總裁黑田東彥表示,將維持強而有力的貨幣寬鬆措施,以達成通膨目標,同時預期調升消費稅將使經濟成長放緩。另外,日本超低利率政策開始遭受質疑,此政策已使國內部分地方銀行處於虧損狀態。
國際貿易方面,得益於半導體、電子零組件及汽車出口成長,日本 10 月出口成長率 8.2%,較上月出口成長率 -1.3% 增加 9.5%,扭轉 9 月份因天災造成的跌勢。 8 、 9 、 10 月之出口成長率分別為 6.6% 、 -1.3% 、 8.2%,進口成長率為 15.3% 、 7.0% 、 19.9%。
勞動市場方面, 10 月失業率為 2.4%,較上月失業率 2.3% 增加 0.1%,求才求職比為 1.62,較上月 1.64 減少 0.02。儘管 10 月失業率有所上升,但仍接近 1993 年以來最低水準,顯示勞動市場持續活絡,將促進薪資緩慢增長。 8 、 9 、 10 月失業率分別為 2.4% 、 2.3% 、 2.4%。
物價方面,因能源價格走高,日本 10 月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 1.4% ,較上月消費者物價上漲率 1.2% 增加 0.2%,惟扣除能源和生鮮商品後之核心 CPI 僅上漲 0.4%,遠低於日本央行 2% 的通膨目標。日本央行原期望日本穩建的經濟增長可刺激通膨,然通膨攀升力道依舊疲弱,隨著國際能源價格走跌,日本通膨可能面臨下行壓力。 8 、 9 、 10 月之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分別為 1.3% 、 1.2% 、 1.4%。
股、匯市方面,雖然日本主要企業發布財報利多,但受全球股市重挫影響, 10 月日股亦呈大跌,月底收盤價收在 21,920.46 點。 8 、 9 、 10 月底日經 225 指數分別收在 22,856.00 、 24,120.04 、 21,920.46 點。 8 、 9 、 10 月底匯率分別為 1 美元兌 110.80 、 113.42 、 113.19 日圓。
IMF 預測 2018 及 2019 年日本經濟成長率分別為 1.1% 與 0.9%。 「環球透視」(IHS Markit) 公司則預測為 1.0% 與 0.9%。
5. 中國積極釋放利多因應經濟下行風險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中國當局近期積極推出相關政策因應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宣布,為加快跨境電商發展及刺激國內消費,跨境電商進口商品在限額內零關稅,並將此政策適用範圍擴大至 22 個城市,同時加快鐵路建設,使包裹配送更為快速。另外,為保持對外貿易穩定成長,國務院實施新一批出口退稅政策,包括提高退稅率及便利化等相關退稅程序。中國銀行業及保險業對外開放之進程亦逐步加快,陸續批准若干外資投資一帶一路及長江經濟帶。惟中國家庭債務及地方政府債務可能因人民銀行調降準備率而持續攀高,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大隱憂。中國大陸 2018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減緩為 6.5%,為近十年來新低,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6.7% 下跌 0.2%。
國際貿易方面,在貿易戰的壓力下,中國 10 月對美國貿易順差不減反增,且出口值大幅高於市場預期,反映中國出口廠商急切趕在明年元旦關稅調高前出貨。 10 月出口值成長率為 15.6%,進口值成長率為 21.4%。隨著「搶出口」紅利接近尾聲,中國未來進出口增速或將放緩。 10 月出口值為 2,172.8 億美元,進口值為 1,832.7 億美元,貿易順差 340.1 億美元。 8 、 9 、 10 月之出口成長率分別為 9.8% 、 14.5% 、 15.6%;進口值成長率為 20.0% 、 14.3% 、 21.4%。
物價方面, 10 月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 2.5%,與上月消費者物價上漲率持平,其中蔬果、禽肉類、蛋類等民生必需品為漲價主力。失業率方面, 2018 年第 3 季失業率為 3.82%,較上季數值 3.83% 下降 0.01%,惟中國部分出口企業正計畫裁員以減緩貿易戰帶來的財務壓力。 8 、 9 、 10 月之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分別為 2.3% 、 2.5% 、 2.5%。 2018 年第 1 季、 第 2 季、第 3 季失業率分別為 3.89% 、 3.83% 、 3.82%。
股、匯市方面, 10 月中國股市面臨大震盪,美股崩跌、貿易戰及中國去槓桿化政策打擊市場情緒,外資加速撤離,上海及深圳 A 股指數均跌至四年來低點。 8 、 9 、 10 月底匯率分別為 1 美元兌 6.8299 、 6.8814 、 6.9734 人民幣。上海 A 股指數收在 2,853.90 、 2,954.75 、 2,725.67 點,深圳 A 股指數收在 1,517.34 、 1,507.12 、 1,353.13 點。
IMF 預測 2018 及 2019 年中國經濟成長率為 6.6% 與 6.2% 。 「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則預測為 6.6% 與 6.1%。
6. 韓國、香港、新加坡經濟成長均放緩
新加坡 2018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為 2.2%,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4.1% 下跌 1.9 個百分點。韓國 2018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為 2.0%,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2.8% 下降 0.8 個百分點。香港 2018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為 2.9%,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3.5% 下跌 0.6 個百分點。貿易戰已逐漸衝擊三國經濟成長。
貿易方面, 8 、 9 、 10 月出口成長率:香港為 13.1% 、 4.5% 、 14.6%;新加坡為 13.5% 、 11.3% 、 20.4%;韓國為 8.7% 、 -8.2% 、 22.7%。香港 10 月出口表現勝過預期,主因出口廠商趕在明年關稅調高前出貨;新加坡藥品及食物製品出口大增,提振整體出口成長率,惟電子產品出口跌幅擴大;韓國受惠記憶體晶片及石化產品銷售暢旺, 10 月出口年增率為今年最高。
勞動市場方面,新加坡 2018 年第 3 季失業率為 2.1%,較上季失業率 2.0% 上升 0.1 個百分點,相對於亞洲各國,失業率較低且穩定。韓國 10 月失業率為 3.5%,雖較上月失業率下降 0.1%,但為近 13 年來同月新高,顯示就業情勢嚴峻。 香港 10 月失業率為 2.8%,與上月失業率持平。 8 、 9 、 10 月韓國失業率分別為 4.0% 、 3.6% 、 3.5%;香港為 2.8% 、 2.8% 、 2.8%。
股、匯市方面, 10 月亞股普遍因美股重挫而走跌。其中韓股因投資人看淡記憶體晶片價格前景,並擔憂企業財報不如預期, 10 月份收盤價跌至近一年低點。香港近期出口增幅放緩,引發出口類股賣壓。 8 、 9 、 10 月底韓國股價指數收在 2,322.88 、 2,343.07 、 2,029.69 點;香港恆生指數收在 27,888.55 、 27,788.52 、 24,979.69 點;新加坡股價指數則收在 3,213.48 、 3,257.05 、 2,966.45 點。 8 、 9 、 10 月底之匯率分別為 1 美元兌 1,112.9 、 1,109.3 、 1,139.6 韓元; 1 美元兌 7.8488 、 7.8231 、 7.8456 港幣; 1 美元兌 1.3684 、 1.3673 、 1.3855 新加坡幣。
IMF 與「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預測各地 2018 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韓國 2.8% 與 2.6%;香港 3.8% 與 3.5%;新加坡 2.9% 與 3.1%。
7. 原油市場供過於求,國際油價持續走跌
原油方面,美國本 ( 11 ) 月正式對伊朗祭出經濟制裁,但暫時豁免八國可續購伊朗石油,加以美國原油產量成長速度超乎預期,國際原油產量不減反增。原油需求因全球經濟成長趨緩而減少,市場供過於求,國際油價持續回落。下 ( 12 ) 月 OPEC 及俄羅斯等產油國將召開會議,預計各國將實施減產,防止全球原油供給過剩導致價格崩跌。 8 、 9 、 10 月底布蘭特原油價分別為 77.15 、 82.95 、 73.86 美元/桶,WTI 原油價則為 69.80 、 73.25 、 65.31 美元/桶。
黃金方面,隨著美股大跌,避險情緒升溫,資金流入貴金屬市場,黃金價格已開始呈現上升趨勢。 8 、 9 、 10 月底之金價分別收在每盎司 1,201.10 、 1,193.20 、 1,215.10 美元。
二、國內經濟情勢與展望
1. 主計處下修今明年經濟成長率
隨著主要貿易國家經濟成長力道走緩,加以基數已高、智慧型手機等行動通訊產品買氣鈍化,預料我國出口增速將轉為平緩。我國 2018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修正為 2.27%,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2.36% 下跌 0.09%。主計處預測 2018 年經濟成長率為 2.66%,較 8 月預測值 2.69% 下修 0.03%。另預測 2019 年經濟成長率為 2.41%,較 8 月預測值 2.55% 下修 0.14%。其他機構對我國 2018 年經濟預測: IMF 預測值為 2.70%, 「環球透視」 (IHS Markit) 公司預測為 2.60%。
10 月景氣對策信號續呈黃藍燈;綜合判斷分數維持 22 分,景氣領先、同時指標均持續下跌,惟同時指標仍高於趨勢水準,顯示當前景氣雖續呈擴張,但力道不足。 9 項構成項目中,工業生產及批發、零售及餐飲營業額皆由黃藍燈轉呈綠燈;股價指數由綠燈轉呈黃藍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由黃藍燈轉呈藍燈。展望未來,隨著全球年終採購旺季到來,加以新興科技應續持續擴增,可望挹注出口動能;惟全球經濟下行風險上升, OECD、 IHS Markit 等機構均預測明年全球經濟成長走緩,或將影響國內經濟前景。 8 、 9 、 10 月之景氣綜合領先指標值分別為 111.01 、 110.84 、 110.56。
2. 主計處下修 2018 年民間消費及投資成長率
民間消費方面,每月經常性薪資增幅已連續十個月突破 2%,加以 10 月失業率 3.75% 續呈近 18 年同月最低,顯示就業情勢穩定,有助促進民間消費。惟近期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加劇,國內股市動能不足,加上財政改革與民生必需品價格調漲,均影響國內消費信心及購買力。主計處下修 2018 年民間消費成長率至 2.17%。
民間投資方面,營建投資持續增溫,惟國內半導體廠商資本支出計畫遞延,約制成長動能。此外,儘管美中貿易衝突升溫,有助於廠商回流,然國內投資環境仍待改善,回流成效還需後續觀察。主計處下修 2018 年民間投資成長率至 3.15%。
3. 出口及外銷訂單持續成長
受國際原油價格高檔震盪,積體電路市場需求續呈熱絡,以及去年中秋及雙十連假壓縮工作天數等影響, 10 月出口金額為 295.66 億美元,為歷年單月第三高,年增 7.3%。 剔除今年 2 月春節因素後,出口連續 24 個月正成長。另外,由於出口衍生需求擴增,國際油價大幅攀升,以及國內航空業者擴充機隊等影響, 10 月進口金額 262.10 億美元, 年增 17.6%。 8 、 9 、 10 月之出口成長率分別為 1.9% 、 2.6% 、 7.3%,進口成長率則為 7.8% 、 13.9% 、 17.6%。展望未來,中國大陸及歐美年底消費旺季來臨,加上人工智慧、車用電子、高效能運算等新興商機,可望持續挹助我國第 4 季外銷動能;惟受制基期墊高,復有美中貿易關係緊張、新興經濟體成長走緩、匯率波動及全球製造業競爭加劇等變數干擾,我國出口增速預料將轉趨平緩。
外銷訂單方面,由於國際品牌智慧手機及穿戴裝置等多項新品上市,加上雲端伺服器之需求續增,帶動資訊通信及電子產品接單金額續創新高;惟受美中貿易摩擦影響,市場對傳統貨品下單轉趨觀望,基本金屬及機械產品外銷增幅趨緩。綜合而言, 10 月外銷訂單金額 489.9 億美元,為歷年單月新高,較上年同月增加 5.1%。展望未來,第 4 季為全球銷售旺季,加上行動裝置及筆電新品陸續上市,將推升第 4 季外銷訂單續居年度高檔;惟因中高階智慧手機市場漸趨飽和,恐約制資訊通信產品之接單成長力道。傳統貨品方面,因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氛圍瀰漫,市場下單轉趨保守,加以國際油價、鋼價波動,及去年同月基數高,增幅將漸趨收斂。 8 、 9 、 10 月之外銷訂單年增率分別為 7.1% 、 4.2% 、 5.1%。
4. 10 月失業率為 3.75%,勞動市場情勢穩定
10 月失業率為 3.75%,較上月失業率 3.76% 下降 0.01%,失業人數為 44 萬 6 千人,較上月減少 1 千人。其中初次尋職失業者減少 2 千人,另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及對原有工作不滿意而失業者均增加 1 千人。目前貿易戰尚未影響我國勞動市場。 8 、 9 、 10 月之失業率分別為 3.87% 、 3.76% 、 3.75%。
物價方面, 8 、 9 、 10 月之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分別為 1.54% 、 1.72% 、 1.17%。 10 月 CPI 較去年同月上漲 1.17%,主因油料費、燃氣及香菸價格調漲,加以蛋類、水果及乳類價格上揚;惟蔬菜量增價跌,以及通訊設備、通訊費及部分 3C 消費性電子產品價格下跌,抵銷部分漲幅。對臺灣 2018 年物價上漲率預測: IMF 預測為 1.5%,「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預測為 1.5%。
股市方面,美股三大指數全面下挫,引發 10 月台股加權指數崩跌,為 2008 年以來最差月線走勢, 10 月底台股加權指數收在 9,802.13 點。匯率方面,股災拖累新台幣持續貶值,新台幣 10 月底收在 30.97 元兌 1 美元。 8 、 9 、 10 月底之國內股市加權指數各為 11,063.94 、 11,006.34 、 9,802.13 點。
利率方面,央行第 3 季理監事會議決議維持政策利率不變 〈重貼現率為 1.375%,擔保放款融通利率為 1.75% 、短期融通利率為 3.625%〉,以穩定物價及協助經濟持續成長。 10 月金融業隔夜拆款利率最高為 0.189%,最低為 0.177%,加權平均利率為 0.183%,較上月上升 0.005%。
5. 國內經濟展望
我國今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為 2.27%,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3.29% 減少 1.02%。主計處預測 2018 年經濟成長率為 2.66%, 2019 年經濟成長率為 2.41%。 IMF 預測我國 2018 年經濟成長率為 2.70%,「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預測為 2.60%。
展望未來, 2018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不如預期,加以製造業、服務業、營建業廠商對明年景氣感到悲觀,顯示國內經濟目前已達擴張期末端。隨著貿易戰逐漸發酵,預估明年經濟成長幅度將低於今年。此外,隨著中國經濟走緩、轉向內需,加上美中貿易爭端持續延燒,不僅傷害我國出口成長,長期亦將打擊投資及製造活動。美元走強與借貸成本增加將加劇金融市場波動,進而影響民間消費表現。不過近期台商因貿易戰逐漸回流,政府提出放寬外籍移工僱用比例、工業用地協尋等積極作法,輔以前瞻計畫等公共建設,或可挹注我國未來經濟成長動能。
以下為目前國內外預測機構對臺灣 2018 及 2019 兩年經濟成長率之預測。我們將即時修正估計值。
2018 | 2019 | |
主計總處 | 2.66 | 2.41 |
中華經濟研究院 | 2.61 | - |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 2.65 | - |
臺灣經濟研究院 | 2.57 | 2.20 |
臺灣綜合研究院 | 2.62 | - |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 | 2.70 | 2.40 |
亞洲開發銀行(ADB) | 3.00 | 2.80 |
環球透視公司(IHS Global Insight) | 2.60 | 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