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經濟最新動態
100.08
景氣領先指標(4 月)
(3 月份領先指標 99.96)
-2.87%
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0.78%)
3.50%
失業率(4 月)
( 3 月份失業率 3.56%)
-13.28%
出口值年增率(4 月)
( 3 月份出口值年增率 -19.07%)
2.35%
消費者物價上漲率(4 月)
( 3 月份消費者物價上漲率 2.35%)

國際經濟最新動態
1.6%
美國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0.9%)
3.7%
美國失業率(5 月)
(4 月份失業率 3.4%)
4.5%
大陸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2.9%)
8.48%
大陸出口值年增率(4 月)
( 3 月份出口值年增率 14.79%)

註︰ 表示與上月(或上季)同一數據比較起來,是上升增加()或下降減少()或持平()。

綜合分析報告(2019 年 1 月)

本報告截稿日期為 2019 年 1 月 31 日。基本上,我們參酌過去 1 個多月來各項國際重要經濟指標以及主要國家經濟情勢的新進展,凝聚而整理出這份綜合報告。下次報告的截稿發佈日期預計是 2019 年 2 月 28 日。

一、國際經濟情勢與展望

1. IMF 下調今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率

IMF 本 ( 1 ) 月就今、明兩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分別下調 0.2% 及 0.1%,預期 2019 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 3.5%, 2020 年則為 3.6%。 IMF 表示,貿易衝突仍是全球經濟成長的主要風險,另外英國可能「無協議脫歐」,以及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放緩程度高於預期,皆是觸發全球經濟惡化的不利因素。利率政策方面,美國聯準會於 1 月利率決策會議維持聯邦基準利率不變在 2.25%-2.50% 區間。聯準會主席鮑爾表示,鑑於全球經濟與金融情勢,以及美國通膨壓力減緩,聯準會升息理由已減弱,未來調整利率時將保持耐心。美國 2018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 (季增年率) 為 3.4%,經濟表現強勁。歐洲央行部分,總裁德拉吉一反先前的樂觀談話,於本 ( 1 ) 月表示歐元區經濟成長弱於預期,不過重申維持利率政策不變至少至今年夏季。惟最近兩月歐元區 CPI 成長動能趨緩,加以內外部面臨的政經風險不斷,市場預期歐洲央行於下半年升息的可能性降低。歐元區第 3 季經濟成長率減緩為 1.6%,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2.2% 下滑 0.6%。

中國 2018 年第 4 季經濟成長率進一步減緩至 6.4%,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6.5% 下跌 0.1%。 2018 全年經濟成長率降至 6.6%,為改革開放以來之最低點。 12 月進出口成長率受貿易戰及全球需求疲弱拖累而持續萎縮,顯示中國經濟下行風險增強。人民銀行本 ( 1 ) 月宣布調降存款準備率,持續以寬鬆貨幣政策支撐市場信心。日本 12 月出口成長率因中國需求放緩,衰退至負成長; 12 月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因國際油價走跌,以及家庭消費疲弱,持續回落至 0.3%。面臨長期低迷不振的 CPI 成長率,日本央行於本 ( 1 )月下修 2019 年核心通膨預期至 0.9%,距離 2% 通膨目標越來越遠,同時維持低利率政策不變。日本第 3 季經濟成長率為 0.3%,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1.4% 減少 1.1%。至於我國 2018 年第 4 季經濟成長率為 1.76%,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2.27% 下跌 0.51%, 2018 全年經濟成長率則為 2.60%。

地緣政治風險方面,英國國會通過首相梅伊的修正版脫歐草案,並要求梅伊與歐盟就北愛爾蘭的邊境保護措施內容重新談判,惟歐盟拒絕讓步,脫歐前景不甚樂觀。法國「黃背心運動」逐漸演變成反對總統馬克宏的抗議活動,民眾受此影響不願出門購物,導致法國 2018 年經濟成長率下滑至 1.5%。委內瑞拉政局動盪,反對派領袖瓜伊多宣布就任臨時總統,集結民眾試圖推翻貪腐獨裁的總統馬杜洛。展望未來,貿易保護主義、全球需求放緩、金融市場震盪,以及地緣政治風險,將影響 2019 年全球經濟成長。

OECD 所發布之全球景氣綜合領先指標自 2012 年 11 月起開始回升,由 2012 年 11 月之 99.6 逐月上升,然自 2014 年 3 月達高點 100.5 後又逐漸下降。 2018 年 11 月指標值為 99.3。 2018 年 9 、 10 、 11 月指標值分別為 99.6 、 99.5 、 99.3。 IMF 對全球經濟成長的估計及預測: 2018 年 3.7%, 2019 年 3.5%。 「環球透視」 (IHS Markit) 公司預測 2018 年 3.2%, 2019 年 2.9%。全球物價方面, IMF 預測 2018 年全球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 3.8%, 「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則預測為 3.0%。

2. 聯準會表示升息理由已減弱,維持利率不變

美國聯邦政府於 1 月 26 日終於恢復運作,不過川普總統揚言,若兩黨在美墨邊境圍牆支出法案上仍無法達成共識,不排除於 2 月 15 日臨時預算撥款期限截止日,再度讓聯邦政府關門。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處之報告,美國政府此次停擺,已造成 110 億美元之經濟損失。負責統計 GDP 數據的美國經濟分析局,則因政府關門而無法如期於月底公佈美國第 4 季經濟成長率。美國 2018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 (季增年率)為 3.4%,較第 2 季經濟成長率 4.2% 下跌 0.8%。本 ( 1 ) 月聯準會維持利率不變,並表示美國通膨壓力減弱,中國及歐元區經濟成長放緩,促使升息理由轉弱,聯準會未來調整利率時將保持耐心。不過聯準會仍預期美國經濟將持續擴張,工作機會亦將穩健成長。

貿易爭端方面,美中兩國於 1 月 30日展開貿易協商,不過雙方在強制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網路入侵等結構改革議題上意見分歧,加上美國於談判前夕正式起訴華為及其財務長孟晚舟,並要求日、英、德、法、加等國禁用華為 5G 設備,美中貿易談判撲朔迷離。

進出口方面,美國經濟分析局因美國政府關門,無法如期於本 ( 1 ) 月初公佈 11 月貿易資料。美國 10 月出口成長率為 7.9%,進口成長率為 12.1%, 10 月貿易逆差為 893.62 億美元,創下十年新高。美國貿易逆差擴大反映美國民眾消費能力的增強,以及美國進口商趕在新一輪關稅實施前先行囤貨的現象。 8 、 9 、 10 月之出口值成長率為 8.2% 、 6.9% 、 7.9%;進口值成長率為 10.2% 、 8.9% 、 12.1%。

利率方面,聯準會於 1 月利率決策會議按兵不動,維持聯邦基準利率在 2.25%-2.50% 區間。自 2015 年 12 月聯準會實施利率正常化後,已升息 8 次,並於 2018 年底表示 2019 年將升息 2 次。另因國際油價滑落,壓低美國 12 月 CPI 成長率, 12 月 CPI 成長率下滑至 1.9%。 10 、 11 、 12 月之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 2.5% 、 2.2% 、 1.9%。勞動市場方面,美國 12 月失業率為 3.9%,較上月失業率上升 0.2%,主因更多美國人重新加入勞動市場尋找工作機會。美國 2018 全年新增就業高達 264 萬人,創三年高點。 10 、 11 、 12 月之失業率分別為 3.8% 、 3.7% 、 3.9%。

股市方面, 12 月美股未如往年上演耶誕慶祝行情,反受多重利空消息夾擊,包括聯準會升息一碼、美中貿易談判情勢不明、美國政府關門等不利因素,美股 12 月劇烈震盪。 10 、 11 、 12 月底之道瓊工業指數分別為 25,115.76 、 25,538.46 、 23,327.46 點,那斯達克指數為 7,305.90 、 7,330.54 、 6,635.28 點。

IMF 預測 2018 及 2019 年美國經濟成長率為 2.9% 與 2.5%。「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則預測為 2.9% 與 2.5%。

3. 歐洲央行示警歐元區經濟前景偏弱

歐洲央行本 ( 1 ) 月召開貨幣決策會議,一如市場預期維持利率不變至少至 2019 年夏季,不過總裁德拉吉警告,歐元區經濟成長可能弱於先前預期,外界普遍認為此為暗示歐洲央行將推遲首次升息時機。自 2008 年金融海嘯後,歐元區因中國強勁的經濟成長,加上美國龐大的進口需求,出口得以快速成長,失業率降低,內部需求亦開始復甦。惟近期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加以貿易戰打擊企業和家庭信心,歐元區無法自力維持內部需求,加大經濟下行壓力。 2018 年第 3 季歐元區經濟成長率減緩為 1.6%,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2.2% 下跌 0.6%。

勞動市場方面, 11 月歐元區失業率為 7.9%,較上月失業率 8.0% 下降 0.1%,創下自 2008 年以來之低點。德國 12 月失業率為 4.9%,較上月失業率 4.8% 上升 0.1%,失業率保持在歷史低位。法國 11 月失業率為 8.9%,與上月失業率持平。義大利 11 月失業率為 10.5%,較上月失業率 10.6% 下降 0.1%。儘管歐元區失業率保持穩定,法國及義大利就業情況仍不理想。 9 、 10 、 11 月歐元區失業率分別為 8.0% 、 8.0% 、 7.9%。

物價方面,由於國際油價較去年同期大跌,歐元區 12 月 CPI 為 1.6%,較上月 CPI 1.9% 下降 0.3%。因通膨動能偏弱,金融市場普遍預期歐洲央行於 2019 年下半年升息的可能性降低。 10 、 11 、 12 月之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分別為 2.2% 、 1.9% 、 1.6%。

股、匯市方面,歐股對貿易戰的發展向來反應敏感, 12 月因華為財務長遭美國逮捕,美中貿易緊張重燃,加以國際油價下滑、全球經濟趨緩,以及英國脫歐前景不明, 12 月歐股持續下跌。 10 、 11 、 12 月底德國 DAX 股價指數分別為 11,447.51 、 11,257.24 、 10,558.96 點,英國金融時報指數則為 7,128.10 、 6,980.24 、 6,728.13 點。 10 、 11 、 12 月底歐元兌美元匯價 1 歐元分別兌換 1.1349 、 1.1381 、 1.1455 美元。

IMF 預測 2018 及 2019 年歐元區經濟成長率為 2.2% 與 1.6%。 「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則預測為 1.9% 與 1.4%。

4. 日本 12 月出口衰退至負成長

IMF 本 ( 1 ) 月上調日本 2019 年經濟成長率至 1.1%,主因安倍政府雖調升消費稅,但與此同時推出的經濟刺激措施可望持續改善就業及收入,或可迎來以內需為中心的經濟回暖。不過受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影響,日本央行下調 2019 年核心通膨預期至 0.9%,並指出美中貿易摩擦、歐洲政治的不確定性、中國經濟減弱等外在因素,將增加日本經濟的下行風險。另外,日本央行維持低利率政策不變,持續實施寬鬆貨幣政策。日本 11 月失業率為 2.5%,緊俏的勞動市場可望促使企業調高薪資,並帶動通膨漲幅。貿易爭端方面,因美國選擇優先與中國進行貿易磋商,且美國部分政府機構關門影響談判日程安排,預計美日貿易談判將延後至 2 月以後。日本 2018 年第 3 季 GDP 成長率為 0.3%,較上季 GDP 成長率 1.4% 減少 1.1%。

國際貿易方面,受到中國需求減緩以及貿易戰影響,日本對中國的液晶製造設備、手機零組件、半導體等出口大幅下降, 12 月出口成長率衰退至 -3.8%,較上月出口成長率 0.1% 減少 3.9%。 10 、 11 、 12 月之出口成長率分別為 8.2% 、 0.1% 、 -3.8%,進口成長率為 20.0% 、 12.5% 、 1.9%。

勞動市場方面, 11 月失業率為 2.5%,較上月失業率 2.4% 增加 0.1%,求才求職比為 1.63,較上月 1.62 增加 0.01。儘管 11 月失業率有所上升,但仍接近 1993 年以來最低水準,顯示勞動市場持續活絡。 9 、 10 、 11 月失業率分別為 2.3% 、 2.4% 、 2.5%。

物價方面,因能源價格走跌,加上家庭支出疲弱,企業缺乏誘因提高產品售價,日本 12 月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繼續減緩為 0.3% ,較上月消費者物價上漲率 0.8% 下滑 0.5%。 10 、 11 、 12 月之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分別為 1.4% 、 0.8% 、 0.3%。

股、匯市方面,因美股震盪,加上投資人獲利了結,拖累日股走跌,月底收盤價收在 20,014.77 點。此外,市場擔憂美國經濟及聯準會政策走向,避險資金湧進日圓。 10 、 11 、 12 月底日經 225 指數分別收在 21,920.46 、 22,351.06 、 20,014.77 點。 10 、 11 、 12 月底匯率分別為 1 美元兌 113.19 、 113.47 、 110.40 日圓。

IMF 預測 2018 及 2019 年日本經濟成長率分別為 1.1% 與 1.1%。 「環球透視」(IHS Markit) 公司則預測為 0.8% 與 0.8%。

5. 中國 2018 全年經濟成長率 6.6%,為自改革開放以來最低點

中國大陸 2018 年第 4 季經濟成長率繼續減緩至 6.4%,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6.5% 下跌 0.1%, 2018 全年經濟成長率 6.6%,為自 1990 年改革開放以來之最低點。美中貿易戰固然使中國出口萎縮,削弱經濟成長力道,但中國經濟持續放緩主因在於民間消費及投資不振、地方債務問題嚴重,以及房地產泡沫化等風險。近期中國國務院推出諸多財政政策以刺激經濟,例如強化政府支出、提高出口商退稅額,及擴大減稅降費力道。人民銀行於本 ( 1 ) 月宣布調降存款準備率,穩定農曆年前之資金需求,並向民營、中小、微型企業釋放資金,維持市場流動性。不過擴張性財政及貨幣政策之效果可能需半年以後才會顯現,短期內對 GDP 成長影響有限,中國未來經濟成長仍面臨下行壓力。

國際貿易方面,中國 12 月出口成長率大幅萎縮至 -4.4%,創兩年來最大跌幅,出口數據走弱部分源於多數企業已於 10 月提前出貨。 12 月進口成長率則跌至 -7.6%,反映中國內需不振,此現象恐將進一步衝擊全球需求,影響各類商品銷售。 12 月出口值為 2,212.5 億美元,進口值為 1,641.9 億美元,貿易順差 570.6 億美元。 10 、 11 、 12 月之出口成長率分別為 15.6% 、 5.4% 、 -4.4%;進口值成長率為 21.4% 、 3.0% 、 -7.6%。

物價方面, 12 月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 1.9%,較上月消費者物價上漲率 2.2% 減少 0.3%。主因國際油價下跌,加上部分產地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加快出欄,使整體 CPI 面臨下跌壓力。失業率方面, 2018 年第 4 季失業率為 3.80%,較上季數值 3.82% 下降 0.02%,惟中國近期已有 740 萬農民工因外資撤離、企業減少招聘而返鄉,使外界質疑失業率數據可信度。 10 、 11 、 12 月之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分別為 2.5% 、 2.2% 、 1.9%。 2018 年第 2 季、 第 3 季、第 4 季失業率分別為 3.83% 、 3.82% 、 3.80%。

股市方面,由於美國聯準會升息、美中貿易衝突,及經濟成長遭遇逆風等因素, 12 月上海及深圳 A 股指數依舊維持低檔。不過近期中國政府推出多項刺激經濟政策,可望替股市挹注動能。上海 A 股指數收在 2,725.67 、 2,710.17 、 2,611.38 點,深圳 A 股指數收在 1,353.13 、 1,398.85 、 1,325.66 點。匯市方面,人民銀行 12 月重申將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激勵人民幣升值。 10 、 11 、 12 月底匯率分別為 1 美元兌 6.9734 、 6.9436 、 6.8658 人民幣。

IMF 預測 2018 及 2019 年中國經濟成長率為 6.6% 與 6.2% 。 「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則預測為 6.6% 與 6.3%。

6. 韓國、香港、新加坡 12 月出口再度萎縮

全球貿易緊張,加以利率上升,打擊高度仰賴出口的新加坡經濟,國內製造業亦因此大幅萎縮 8.7%,削弱新加坡經濟成長力道。新加坡 2018 年第 4 季經濟成長率為 2.2%,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2.3% 下跌 0.1 個百分點。另得益於政府支出推動建築及資本投資的增長,韓國 2018 年第 4 季經濟成長率為 3.1%,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2.0% 上升 1.1 個百分點;惟 2018 年經濟成長率較上年下跌 0.4%,韓國銀行表示,出口疲軟為韓國經濟 2019 年面臨的最大風險。香港 2018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為 2.9%,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3.5% 下跌 0.6 個百分點。

貿易方面, 10 、 11 、 12 月出口成長率:香港為 14.6% 、 -0.8% 、 -5.8%;新加坡為 20.4% 、 6.1% 、 -2.5%;韓國為 22.5% 、 3.8% 、 -1.3%。全球經濟增長放慢,打擊香港出口表現,香港 12 月出口年增率跌幅擴大,衰退至 -5.8%。新加坡受電子產品及藥品出口銳減影響, 12 月出口年增率創下逾兩年來最大跌幅。韓國由於記憶體晶片需求疲弱,加上對中國出口劇減 23%, 12 月出口年增率萎縮至 -1.3%。

勞動市場方面,新加坡 2018 年第 3 季失業率為 2.1%,較上季失業率 2.0% 上升 0.1 個百分點,相對於亞洲各國,失業率較低且穩定。韓國 12 月失業率為 3.4%,較上月失業率上升 0.2%, 2018 全年失業率 3.8%,為 2001 年以來新高。文在寅政府試圖以調高最低薪資解決就業問題,然調薪增加企業成本,反使韓國就業形勢更加嚴峻。香港 12 月失業率為 2.8%,與上月失業率持平。 10 、 11 、 12 月韓國失業率分別為 3.5% 、 3.2% 、 3.4%;香港為 2.8% 、 2.8% 、 2.8%。

股市方面,由於智慧型手機銷售疲弱,以及記憶體晶片需求觸頂,權值股三星電子及海力士股價大跌,科技、鋼鐵及化工股則因出口疲軟而下跌, 12 月底韓國股價指數收盤價較上月為低。 12 月港股因中國經濟數據不佳,及華為財務長孟晚舟遭美國逮捕,終止 11 月漲勢,十大科技獨角獸企業亦因美中貿易糾紛延燒而股價重挫。新加坡股價指數受美股震盪、國內企業獲利成長下滑影響,股市走跌。 10 、 11 、 12 月底韓國股價指數收在 2,029.69 、 2,096.86 、 2,041.04 點;香港恆生指數收在 24,979.69 、 26,506.75 、 25,845.70 點;新加坡股價指數則收在 2,966.45 、 3,117.61 、 3,068.76 點。

匯市方面,由於近期美元走勢趨弱, 12 月亞幣大多升值。 10 、 11 、 12 月底之匯率分別為 1 美元兌 1,139.6 、 1,121.2 、 1,115.7韓元; 1 美元兌 7.8456 、 7.8215 、 7.8321港幣; 1 美元兌 1.3855 、 1.3705 、 1.3668新加坡幣。

IMF 與「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預測各地 2018 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韓國 2.8% 與 2.6%;香港 3.8% 與 3.5%;新加坡 2.9% 與 3.2%。

7. 國際油價跌勢依舊,金價觸及 6 個月高點

原油方面,儘管 OPEC 會員國於 12 月初達成減產協議,且減產幅度為 2017 年 1 月以來最大,仍阻止不了國際油價跌勢。投資人擔憂貿易戰發展及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將損及原油需求。 10 、 11 、 12 月底布蘭特原油價分別為 73.86 、 58.44 、 52.82 美元/桶,WTI 原油價則為 65.31 、 50.93 、 45.41 美元/桶。

黃金方面,美股重挫、美國政府部分關門,以及全球貿易成長下滑,導致市場對 2019 年經濟展望抱持悲觀態度,避險資金推升金價觸及 6 個月高點。 10 、 11 、 12 月底之金價分別收在每盎司 1,215.10 、 1,222.80 、 1,283.30 美元。

二、國內經濟情勢與展望

1. 我國 2018 年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1.76%, 12 月景氣信號呈藍燈

由於通訊及家電產品銷售不佳、汽機車新增掛牌數減少、國內部分廠商資本支出計畫審慎,以及出口增幅因智慧型手機銷售不如預期而減緩,我國 2018 年第 4 季經濟成長率為 1.76%,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2.27% 下跌 0.51%。主計處預測 2018 年經濟成長率為 2.60%, 2019 年經濟成長率為 2.41%。其他機構對我國 2018 年經濟預測: IMF 預測值為 2.70%, 「環球透視」 (IHS Markit) 公司預測為 2.60%。

12 月景氣對策信號轉呈藍燈;綜合判斷分數由上月的 17 分降至 16 分,景氣領先、同時指標均持續下跌,顯示景氣有走緩現象。 9 項構成項目中,批發、零售、餐飲業營業額由黃藍燈轉呈藍燈,製造業指數續呈藍燈,貨幣總計數 M1B、股價指數、工業生產指數、海關出口值均續呈黃藍燈。展望未來,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加劇,連帶影響我國景氣下滑,須密切關注後續變化。 10 、 11 、 12 月之景氣綜合領先指標值分別為 110.34 、 109.74 、 109.10。

2. 民間消費及投資動能轉弱

民間消費方面,自 10 月以來台股大跌,民眾消費信心下滑,且軍公教年金改革影響民間消費意願。惟國內勞動市場情勢穩定,薪資溫和成長,或許有助維繫民間消費動能。主計處預測 2018 年民間消費成長率 2.17%。

民間投資方面,因半導體、機械、交通運輸設備進口減少,顯示廠商對未來景氣審慎保守,削弱部分投資動能。惟政府加速執行公共建設預算,營建工程投資可望持續增溫。主計處預測 2018 年民間投資成長率 3.15%。

3. 出口及外銷訂單持續衰退

受到積體電路需求趨緩,以及國際基本金屬與面板價格明顯滑落之衝擊,加以基期偏高, 12 月出口金額為 286.06 億美元,年減 3.0%。進口方面,受出口衍生需求挹注,加上計量及檢查設備購置增加, 12 月進口金額 238.94 億美元, 年增 2.2%。 10 、 11 、 12 月之出口成長率分別為 7.3% 、 -3.4% 、 -3.0%,進口成長率則為 17.6% 、 1.1% 、 2.2%。綜計 2018 年出口 3,360.5 億美元,進口 2,866.6 億美元,創歷年新高及次高,年增分別為 5.9%、 10.6%,出超 494 億美元。展望未來,雖有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興商機持續擴展,惟美中貿易爭端之效應陸續浮現且後續演變尚非明朗,近期主要經濟體景氣相繼降溫,亦導致國際原油及原物料價格回軟,加上全球高階智慧型手機成長進入高原期之制約,我國今年第 1 季出口不易大幅擴增。

外銷訂單方面,受美中貿易戰及全球需求疲弱衝擊, 12 月外銷訂單金額 433.8 億美元,較上年同月減少 10.5%,七大貨品接單成長率全面翻黑。資訊通信及電子產品因智慧型手機需求不如預期,導致接單金額減少。傳統貨品中機械訂單減少最為明顯,主因美中貿易紛爭懸而未決,市場觀望氣氛濃厚,投資意願降低;而美國加徵關稅及國際油價、鋼價走跌,促使基本金屬、塑膠製品及化學品價格下跌。展望未來,高階智慧手機需求漸趨飽和,加上換機週期延長,成長力道減弱,連帶影響相關產業供應鏈之接單表現;傳統貨品受國際原材物料價格震盪起伏及需求減弱影響,接單趨緩,預期第 1 季外銷訂單續減。惟人工智慧、物聯網、車用電子等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擴展,可望挹注訂單逐季回溫。 10 、 11 、 12 月之外銷訂單年增率分別為 5.1% 、 -2.1% 、 -10.5%。

4. 12 月失業率為 3.66%, CPI 年增率降為 -0.05%

12 月失業率為 3.66%,較上月失業率 3.70% 下降 0.04%,失業人數為 43 萬 6 千人,較上月減少 5 千人。其中初次尋職失業者及因對原有工作不滿意而失業者均減少 2 千人,因季節性或臨時性工作結束而失業者亦減少 1 千人,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則增加 1 千人。整體就業市場穩定。 10 、 11 、 12 月之失業率分別為 3.75% 、 3.70% 、 3.66%。

物價方面, 10 、 11 、 12 月之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分別為 1.17% 、 0.30% 、 -0.05%, 2018 全年消費者物價年增率為 1.35%。 12 月 CPI 較上年同月下跌 0.05%,主因氣候穩定,蔬菜及水果價跌,加以 12 月國際原油價格重挫,以及成衣、通訊設備、通訊費及部分 3C 產品價格亦跌。不過扣除蔬菜、水果及能源後之核心 CPI 年增率為 0.52%,顯示國內物價仍溫和平穩,尚未有通縮疑慮。對臺灣 2018 年物價上漲率預測: IMF 預測為 1.5%,「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預測為 1.4%。

股市方面,九合一大選後,台股強勁反彈,市場原先樂觀期待 12 月台股行情,但 12 月美股狂跌 2,214 點,台股難逃重挫局面。 12 月底台股加權指數收在 9,727.41 點,全年下跌 915.45 點,終結連兩年漲勢。匯率方面,人民幣匯率反彈,激勵新台幣匯率走升,新台幣 12 月底收在 30.73 元兌 1 美元。 10 、 11 、 12 月底之國內股市加權指數各為 9,802.13 、 9,888.03 、 9,727.41 點。

利率方面,央行 2018 年 12 月理監事會議決議維持政策利率不變 〈重貼現率為 1.375%,擔保放款融通利率為 1.75% 、短期融通利率為 3.625%〉,以維持整體經濟金融穩健發展。 12 月金融業隔夜拆款利率最高為 0.188%,最低為 0.174%,加權平均利率為 0.183%,較上月上升 0.004%。

5. 國內經濟展望

我國 2018 年第 4 季經濟成長率為 1.76%,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2.27% 減少 0.51%。主計處預測 2018 年經濟成長率為 2.66%, 2019 年經濟成長率為 2.41%。 IMF 預測我國 2018 年經濟成長率為 2.70%,「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預測為 2.60%。

展望未來,在美中貿易衝突持續、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減緩、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動向不確定等因素影響下,我國景氣擴張力道短期不易增強。此外,雖然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擴增,但蘋果新機銷售不如預期、基本金屬價格走跌、海外機械投資不振,加以全球經濟與貿易量成長均減緩,恐將進一步衝擊我國出口成長率。預期我國 2019 年經濟成長率將低於 2018 年,且內需為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

以下為目前國內外預測機構對臺灣 2018 及 2019 兩年經濟成長率之預測。我們將即時修正估計值。

  2018     2019  
主計總處 2.66 2.41
中華經濟研究院 2.62 2.18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2.64 2.45
臺灣經濟研究院 2.49 2.20
臺灣綜合研究院 2.64 2.34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 2.70 2.40
亞洲開發銀行(ADB) 2.60 2.60
環球透視公司(IHS Global Insight) 2.60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