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經濟最新動態 | |
100.70 | ▲ |
景氣領先指標(3 月) (2 月份領先指標 100.03) |
|
-3.02% | ▼ |
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0.41%) |
|
3.50% | ▼ |
失業率(4 月) ( 3 月份失業率 3.56%) |
|
-13.28% | ▲ |
出口值年增率(4 月) ( 3 月份出口值年增率 -19.07%) |
|
2.35% | ![]() |
消費者物價上漲率(4 月) ( 3 月份消費者物價上漲率 2.35%) |
|
|
|
國際經濟最新動態 | |
1.6% | ▲ |
美國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0.9%) |
|
3.4% | ▼ |
美國失業率(4 月) (3 月份失業率 3.5%) |
|
4.5% | ▲ |
大陸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2.9%) |
|
8.48% | ▼ |
大陸出口值年增率(4 月) ( 3 月份出口值年增率 14.79%) |
註︰▲ 或 ▼ 或 |
綜合分析報告( 2020 年 12 月)
本報告截稿日期為 2020 年 12 月 31 日。基本上,我們參酌過去 1 個多月來各項國際重要經濟指標以及主要國家經濟情勢的新進展,凝聚而整理出這份綜合報告。下次報告的截稿發佈日期預計是 2021 年 1 月 29 日。 |
一、國際經濟情勢與展望
1. 美、歐、日維持寬鬆貨幣政策,並續推擴張性財政政策
英國有協議脫歐進展順利,美國大選塵埃落定,主要政治性風險降低,疫情蔓延速度也因疫苗進展順利而可望於明年減緩。唯本月於英國、南非等地發現具有更強傳染力的新冠變種病毒,加上部分民眾對研發速度過快的疫苗感到疑慮,各國達到群體免疫的時程可能延長,風險仍存。美國經濟部分,美國國會於本月通過 9000 億美元的紓困協議,為失業者以及小型企業經濟進行救濟。美國 2020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為 -2.9%,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9.0% 上升 6.1%。歐元區經濟部份,歐洲中央銀行將疫情緊急購債計畫擴大至 1.85 兆歐元,並延長實施期限至 2020 年 3 月。歐元區 2020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為 -4.4%,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14.8% 跌幅縮小 10.4%。歐元區 11 月 CPI 上漲率 -0.3%,與前兩個月持平,並續為負值。
中國 11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率 -0.5%,由漲轉跌,較上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率 0.5% 下降 1.0%。中國出口強勁成長,地方政府舉債推動建設,消費者支出也開始回溫,中國 2020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為 4.9%,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3.2% 增加 1.7%。日本央行將資產收購計畫實施期間延長至 2021 年 9 月止。日本經濟情況正從疫情陰影下逐漸復甦,日本 2020 年第 3 季 GDP 成長率為 -5.7%,較上季 GDP 成長率 -10.3% 減幅縮小 4.6%。日本 11 月消費者物價上漲率 -0.9%,較上月消費者物價上漲率 -0.4% 減幅擴大 0.5%。至於我國 2020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為 3.92%,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0.35% 上升 3.57%。
地緣政治方面,歐盟與中國就「歐中全面投資協定」完成談判;歐盟與英國於本月就關稅、漁業、公平競爭環境、安全等方面達成共識,成功於脫歐過渡期結束前最後一刻完成「英國脫歐貿易協定」談判。展望未來,區域貿易協定、疫情控制程度以及疫苗分配狀況,將持續影響 2021 年全球經濟成長。
OECD 所發布之全球景氣綜合領先指標自 2020 年 4 月落至低點 92.8 後逐步上升, 2020 年 11 月指標值為 99.1。 2020 年 9 、 10 、 11 月指標值分別為 98.9 、 99.0 、 99.1。 IMF 目前對全球經濟成長的估計及預測: 2020 年 -4.4%, 2021 年 5.2%。「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估計及預測 2020 年 -4.0%, 2021 年 4.5%。全球物價方面, IMF 預測 2020 年全球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 3.0%,「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則預測為 1.77%。
2. 美國股市創下新高
本 ( 12 ) 月公佈之 11 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 PMI ) 及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 SMI ) 分別為 57.5 、 55.9,雖較上月有所下滑,然皆大於 50 點之榮枯線,象徵擴張速度減緩但是持續。美國國會於本月通過規模達 2.3 兆美元預算,其中包含 9000 億美元的紓困協議,主要提供失業者以及小型企業經濟救濟,為疲軟的美國經濟注入一劑強心針。美國 2020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為 -2.9%,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9.0% 上升 6.1%。
進出口方面, 10 月出口成長率為 -7.0%,較上月出口成長率 -9.5% 減幅縮小 2.5%;進口成長率為 0.0%,較上月進口成長率 -0.2% 減幅縮小 0.2%, 10 月貿易逆差為 869.90 億美元。 8 、 9 、 10 月之出口值成長率為 -14.7% 、 -9.5% 、 -7.0%; 進口值成長率為 -5.7% 、 -0.2% 、 0.0%。
利率方面,聯準會於 12 月維持聯邦資金利率區間於 0% ~ 0.25% 不變,且維持現有資產購買計畫,直到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目標有實質進展;除此之外,為確保全球美元供應及美債市場平穩運行,聯準會延長流動性換匯措施及美債臨時回購措施至明年 9 月底。會後聲明指出,經濟活動和就業持續復甦,然經濟前景將取決於疫情發展,仍具不確定性。物價方面,運輸成本及服飾價格走揚,然疫情持續抑制全美經濟活動,消費者物價上漲率依然疲弱。 11 月 CPI 上漲率為 1.2%,與上月持平。 9 、 10 、 11 月之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 1.4% 、 1.2% 、 1.2%。
勞動市場方面,雖失業率有所好轉,然新冠疫情持續惡化致使非農就業新增人數慘淡、長期失業人數比例上升,就業復甦步伐放緩。美國 11 月失業率 6.7% ,較上月失業率 6.9% 下滑 0.2%。 11 月勞動參與率 61.5% ,較上月縮減 0.2%。 11 月非農就業人數新增 24.5 萬人,遠低於市場預期,且創 7 個月以來新低。 9 、 10 、 11 月之失業率分別為 7.9% 、 6.9% 、 6.7。
股市方面,三大疫苗的問世,以及美國總統選舉的政治變數消失,皆提振市場信心;另一方面,標普 500 企業第 3 季獲利衰退幅度遠小於預估水準,美國股市站上高位。 9 、 10 、 11 月底之道瓊工業指數分別為 27,781.70 、 26,501.6 、 29,638.64 點,那斯達克指數為 11,167.51 、 10,911.59 、 12,198.74 點。至 12 月 30 日止,道瓊工業指數以及那斯達克指數收盤價分別為 30,409.56 、 12,870.00 ,突破歷史新高。
IMF 預測 2020 及 2021 年美國經濟成長率為 -4.3% 與 3.1%。「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則預測為 -3.5% 與 4.3%。
3. 歐元區物價持續低迷
歐洲經濟飽受疫情所苦,歐洲央行於本 ( 12 ) 月召開會議,維持三大利率不變,同時將疫情緊急購債計畫擴大 5000 億歐元至 1.85 兆歐元,並延長實施期限至 2020 年 3 月。歐元區 2020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為 -4.4%,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14.8% 跌幅縮小 10.4%,符合經濟景氣自第 2 季的谷底復甦之預期。法國第 3 季經濟成長率 -3.9%,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18.9% 跌幅縮小 15.0%。德國 2020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 -4.1%,較上季的經濟成長率 -11.3% 跌幅縮小 7.2%。
勞動市場方面,歐元區受到疫情二度衝擊, 10 月歐元區失業率 8.4%,較上月失業率 8.5% 下降 0.1%。其中法國 10 月失業率 8.6%,較上月失業率 8.8% 下降 0.2%。德國 11 月失業率 6.1%,較上月失業率 6.2% 下降 0.1%。 8 、 9 、 10 月歐元區失業率分別為 8.6% 、 8.5% 、 8.4%。
物價方面,疫苗相關消息提高復甦步調加快的期望,然日前各國為應對疫情而實施封鎖措施,能源價格維持低檔。歐元區 11 月 CPI 上漲率 -0.3%,與上月持平; 11 月核心 CPI 上漲率是 0.2%,與上月持平。 9 、 10 、 11 月之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分別為 -0.3% 、 -0.3% 、 -0.3%。
股市方面,疫苗的推出使市場相信疫情將於 2021 年結束,受到疫情影響最深之觀光旅遊、航空業因疫苗消息而強力反彈。 9 、 10 、 11 月底德國 DAX 股價指數分別為 12,760.73 、 11,556.48 、 13,291.16 點,英國金融時報指數則為 5,866.10 、 5,577.27 、 6,266.19 點。匯市方面,市場預期美國有望推出經濟刺激措施,美元續成弱勢格局,歐元兌美元進一步上升。 9 、 10 、 11 月底歐元兌美元匯價 1 歐元分別兌換 1.1732 、 1.1676 、 1.1974 美元。
IMF 預測 2020 及 2021 年歐元區經濟成長率為 -8.3% 與 5.2%。「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則預測為 -8.5% 與 3.6%。
4. 日本央行維持貨幣政策不變,並延長資產收購計畫
日本第 3 季對美國、中國貿易好轉,家庭支出也大幅增加,經濟情況正從疫情陰影下逐漸復甦。日本 2020 年第 3 季 GDP 成長率為 -5.7%,較上季 GDP 成長率 -10.3% 減幅縮小 4.6%。日本央行於本 ( 12 ) 月延續超寬鬆購債計畫與利率政策不變,維持短期基準利率 -0.1% 與長期利率 0.0%;資產收購方面,將實施期間延長半年至 2021 年 9 月止。
國際貿易方面,礦物性燃料、汽車以及鋼鐵的出口不振,日本 11 月出口成長率 -4.2%,較上月出口成長率 -0.2% 下降 4% 。而原油、液化天然氣以及煤炭的進口皆較去年減少,然下降幅度較上月減緩。 11 月進口成長率為 -11.1%,較上月進口成長率 -13.3% 減幅縮小 2.2% 。 11 月貿易收支由上月的貿易順差 8,717 億縮小為順差 3,668 億日圓。 9 、 10 、 11 月之出口成長率分別為 -4.9% 、 -0.2% 、 -4.2% ,進口成長率為 -17.4% 、 -13.3% 、 -11.1 。
勞動市場方面,受疫情影響,日本就業形勢嚴峻, 10 月失業率為 3.1%,與上月失業率 3.0% 增加 0.1%,創下 3 年高點。 10 月求才求職比則由上月的 1.03 上升至 1.04。 8 、 9 、 10 月失業率分別為 3.0% 、 3.0% 、 3.1% 。
物價方面,能源相關項目以及住宿費用大幅縮減,日本 11 月消費者物價上漲率 -0.9%,較上月消費者物價上漲率 -0.4% 減幅擴大 0.5%。 9 、 10 、 11 月之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分別為 0.0% 、 -0.4% 、 -0.9% 。
股市方面,除疫苗利多因素之外,上 ( 11 ) 月東亞 15 國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 ( RCEP )」,在美中貿易戰、日韓外交關係惡化之際,仍能維持中、日、韓三國正常貿易關係,推升日本股市上漲。 9 、 10 、 11 月底日經 225 指數分別收在 23,185.12 、 22,977.13 、 26,433.62 點。匯市方面,疫苗利多消息加深市場對明年東京奧運如期展開的樂觀預期;另一方面,日本出口雖尚未轉為正成長,但仍呈復甦姿態,兩者皆支撐日圓升值。 9 、 10 、 11 月底匯率分別為 1 美元兌 105.61 、 104.36 、 104.03 日圓。
IMF 預測 2020 及 2021 年日本經濟成長率分別為 -5.3% 與 2.3%。「環球透視」(IHS Markit) 公司則預測為 -5.7% 與 2.2%。
5. 中國出口續強
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相較,疫情於中國基本上已受到控制,且中國近來出口強勁成長,地方政府舉債推動建設,消費者支出也開始回溫。中國 2020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為 4.9%,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3.2% 增加 1.7%。
國際貿易方面,全球防疫物資、季節性節慶產品強勁需求不減,以及遠距商機仍存,中國出口持續成長。中國 11 月出口成長率為 21.1%,較上月出口成長率 11.4% 增加9.7%;而進口成長率為 4.5%。 11 月出口值合計為 2,680.7 億美元,進口值為 1,926.5 億美元,貿易順差 754.2 億美元。 9 、 10 、 11 月之出口成長率分別為 9.9% 、 11.4% 、 21.1% ;進口值成長率為 13.2% 、 4.7% 、 4.5% 。
物價方面,中國 11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由漲轉跌,主因生豬生產不斷恢復,豬肉價格持續下跌,帶動食品價格跌幅持續擴增。 11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率 -0.5%,續創 11 年新低,較上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率 0.5% 下降 1.0%。失業率方面, 2020 年第 3 季城鎮登記失業率為 4.2%,較上季失業率 3.8% 上升 0.4%。 9 、 10 、 11 月之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分別為 1.7% 、 0.5% 、 -0.5%。 2020 年第 1 、 2 、 3 季失業率分別為 3.7% 、 3.8% 、 4.2%。
股市方面,中國疫情控制良好,在消費旺季來臨之際,民間消費力道加速攀升,推動股市上升。 9 、 10 、 11 月底上海 A 股指數收在 3,372.60 、 3,379.53 、 3,555.23 點,深圳 A 股指數收在 2,249.63 、 2,300.49 、 2,354.22 點。匯市方面,中國五中全會釋出雙循環概念,其中吸引外資提振中國內部產業鏈升級為重要政策之一,人民幣因此受到支撐。 9 、 10 、 11 月底匯率分別為 1 美元兌 6.8106 、 6.7002 、 6.5827 人民幣。
IMF 預測 2020 及 2021 年中國經濟成長率為 1.9% 與 8.2%。 「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則預測為 2.1% 與 7.5%。
6. 韓國、香港出口轉好
因南韓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的復甦,南韓出口受到支撐,南韓經濟成長率跌幅縮小,韓國 2020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為 -1.1%,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2.7% 跌幅縮減 1.6%。新加坡製造業受惠於全球對半導體相關產業的需求,較去年同期呈現正成長,減緩新加坡經濟成長率跌福。新加坡 2020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為 -5.8%,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13.3% 跌幅縮減 7.5%。全球貿易環境因中國經濟成長加快而有所改善,加以金融市場活動暢旺,香港經濟有所好轉。香港 2020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 -3.5%,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9.0% 跌幅縮減 5.5%。
貿易方面,中國經濟持續增強支撐香港出口,再加上外圍貿易環境轉好,香港輸往美國、歐盟,以及多個主要亞洲市場均呈現改善。香港 11 月出口年增率 5.6%,較上月出口年增率 -1.1% 上升 6.7%。全球記憶體晶片的旺盛需求,以及汽車出口的回溫,推動南韓出口年增率轉為正值。韓國 11 月出口年增率 4.1%,較上月出口年增率 -3.8% 增加 7.9% 。石化產品、醫藥用品和非貨幣黃金需求疲軟,出口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新加坡 11 月出口年增率為 -8.0%,較上月出口成長率 -8.7% 減幅縮小 0.7%。 9 、 10 、 11 月出口成長率:香港為 9.1% 、 -1.1% 、 5.6% ;韓國為 7.0% 、 -3.8% 、 4.1%;新加坡為 -2.1% 、 -8.7% 、 -8.0% 。
勞動市場方面,上 ( 11 ) 月韓國、香港等地疫情趨緩,勞工市場呈現輕微改善。韓國 11 月失業率為 3.4%,較上月失業率 3.7% 下降 0.3%。香港 10 月失業率 6.4% ,較上月失業率 6..3% 下降 0.1%。 9 、 10 、 11 月韓國失業率分別為 3.6% 、 3.7% 、 3.4%;香港為 6.4% 、 6.4% 、 6.3%。因業務縮減,製造業和建築業對勞工需求隨之下降,新加坡 2020 年第 3 季失業率為 3.6%,較上季失業率 2.8% 上升 0.8%,達十年來新高。
股市方面,美國大選順利落幕,以及疫苗的出現推升亞洲經濟前景,再加上RCEP的簽訂,亞洲股市大都攀升。 9 、 10 、 11 月底韓國股價指數收在 2,327.89 、 2,267.15 、 2,591.34 點;香港恆生指數收在 23,459.05 、 24,107.42 、 26,341.49 點;新加坡股價指數則收在 2,466.62 、 2,423.84 、 2,805.95 點。
匯市方面, 9 、 10 、 11 月底之匯率分別為 1 美元兌 7.7501 、 7.7530 、 7.7511 港幣; 1 美元兌 1169.6 、 1135.1 、 1106.5 韓圜; 1 美元兌 1.3693 、 1.3660 、 1.3374 新加坡幣。
IMF 預測 2020 及 2021 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韓國 -1.9% 與 2.9%;香港 -7.5% 與 3.7%;新加坡 -6.0% 與 5.0%。「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預測 2020 及 2021 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韓國 -1.1% 與 2.1%;香港 -7.6% 與 4.0%;新加坡 -9.5% 與 2.6%。
7. 疫苗消息推動原油價格
原油方面,藥廠接二連三公布 COVID-19 疫苗強勁表現,提振市場對原油需求增長之信心,原油價格終止跌勢,創 8 個月高點。 9 、 10 、 11 月底布蘭特原油價格分別為 40.95 、 37.46 、 47.59 美元/桶, WTI 原油價格則為 39.29 、 35.79 、 45.34 美元/桶。
黃金方面,雖美元走弱支持黃金買進,然疫苗進展使得資金大量轉往風險性資產,黃金價格跌至 5 個月低點。 9 、 10 、 11 月底之金價分別收在每盎司 1,886.20 、 1,879.60 、 1,776.30美元。
二、國內經濟情勢與展望
1. 11 月景氣對策燈號續呈綠燈
由於我國出口表現優於預期,以及投資動能持續,加以政府多項振興措施帶動民間消費明顯回溫,我國 2020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為 3.92%,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0.35% 上升 3.57%。主計總處預測 2020 全年經濟成長率為 2.54%,較前次預測 1.56% 上修 0.98%。其他機構對我國 2020 年經濟預測: IMF 預測值為 0.00%,「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預測值為 2.36%。
11 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 30 分,較上月增加 2 分,燈號續呈綠燈;景氣領先、同時指標持續上升,反映國內經濟穩定成長。 受惠5G通訊、高效能運算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暢旺,且傳產市場需求亦持續回溫,帶動11月出口、生產、銷售指標持續成長;購物節慶促銷活動挹注買氣,11月零售與餐飲業營業額持續擴增。然全球疫情入冬後加劇,仍須密切關注後續發展。 9 、 10 、 11 月之景氣綜合領先指標值分別為 104.4 、 106.0 、 107.5。
2. 主計總處預測 2020 年民間投資成長率為 1.47%
民間消費方面,國人在國外消費劇減,大幅拉低民間消費,惟國內疫情控制得宜,加上政府振興措施帶動,國人國內消費大幅成長,抵銷部分負面衝擊。 2020 年第 1 季、第 2 季、第 3 季民間消費成長率分別為 -1.74% 、 -5.21% 、 -1.48% ,主計總處預測 2020 年第 4 季民間消費成長率為 -1.69%,併計前三季後,預測全年民間消費成長率為 -2.52%。
民間投資方面,半導體廠商持續高階製程投資,及電信業者加速布建5G網路,惟基數偏高,預測109年第4季民間投資為實質負成長。 2020 年第 1 季、第 2 季、第 3 季民間投資成長率分別為 5.62% 、 1.56% 、 2.55% ,主計總處預測 2020 年第 4 季民間投資成長率為 -3.74%,併計前三季後,預測全年民間投資成長率為 1.47%。
3. 我國進出口表現續強
出口方面,隨新興科技與遠距應用趨勢成形,加上年終採購旺季效益加乘, 11 月出口規模為歷年單月次高。 11 月總出口為 319.9 億美元,較上年同月增 12.0%。進口方面,廠商看好未來景氣,加強備貨力道,加上消費品進口需求活絡, 11 月進口金額推升至 267.2 億美元,年增 10.0%。 9 、 10 、 11 月之出口成長率分別為 9.3% 、 11.2% 、 12.0% ,進口成長率則為 -5.5% 、 -1.1% 、 10.0% 。展望未來,隨國內半導體進階產能釋放,加以歐美及中國大陸節慶採購旺季,我國出口可望延續。
外銷訂單方面,國際品牌智慧型手機熱銷,加上遠距設備需求殷切,帶動科技類貨品接單升溫;傳統貨品亦因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漲,接單呈正成長, 11 月外銷訂單為歷年單月新高。 11 月外銷訂單 577.8 億美元,較上年同月增 29.7%。展望未來,遠距設備需求續延,以及 5G 通訊、高效能運算等新興應用科技持續拓展,均有助科技類貨品續處於高檔;而傳統貨品亦因國際原物料價格上升,有利接單持續好轉;惟疫情仍存,美中貿易爭端等不確定性仍高,後續發展需密切關注。 9 、 10 、 11 月之外銷訂單年增率分別為 9.9% 、 9.1% 、 29.7% 。
4. 央行 12 月理監事會議決議維持政策利率不變
11 月失業率為 3.75%,較上月失業率 3.80% 下降 0.05%,失業人數為 44 萬 9 千人,較上月減少 6 千人。其中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減少 3 千人;初次尋職失業者及因對原有工作不滿意而失業者亦分別減少 2 千人 及 1 千人;因季節性或臨時性工作結束而失業者則增加 1千人。 9 、 10 、 11 月之失業率分別為 3.83% 、 3.80% 、 3.75%。
物價方面, 11 月 CPI 較上年同月漲 0.09%。主因蔬菜、機票及個人隨身用品價格上漲所致,惟水果、油料費、燃氣及旅館住宿費價格下跌,抵銷部分漲幅。 9 、 10 、 11 月之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分別為 -0.58% 、 -0.26% 、 0.09% 。若扣除蔬菜水果、能源後之核心CPI,則漲 0.78%。對臺灣 2020 年物價上漲率預測:主計總處預測為 -0.26%, IMF 預測為 -0.1%,「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預測為 -0.20%。
股市方面,台灣防疫表現出色,近期經濟數據優於預期,股市再創新高。 12 月底台股加權指數收在 14,732.53 點。 10 、 11 、 12 月底之國內股市加權指數各為 12,546.34 、 13,722.89 、 14,732.53 點。匯率方面,反映臺灣出口持續擴張以及經濟基本面佳,台幣持續升值。 12 月底新台幣兌美元收在 28.51 元兌 1 美元。 10 、 11 、 12 月底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分別為 1 美元兌 28.93 、 28.82 、 28.51 新台幣。
利率方面,我國央行預期明年國內經濟溫和成長,且通膨展望溫和。為穩定物價、維持金融穩定,並支持經濟成長,央行於第 4 季理監事會議決議延續寬鬆貨幣政策,維持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於 1.125% 、 1.5% 及 3.375% 不變。 11 月份金融業隔夜拆款利率最高為 0.082%,最低為 0.077%,加權平均利率為0.080%,較上月下降 0.002%。
5. 國內經濟展望
我國 2020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為 3.92%,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0.35% 上升 3.57%。主計總處預測 2020 年經濟成長率為 2.54%, IMF 預測我國 2020 年經濟成長率為 0.00 %, 「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預測為 2.36%。
展望未來,內需方面除了有低基期的反彈因素之外,亦有民間投資以及公部門建設計畫,維持內需成長;外需部分,隨著世界各國對疫苗研發進展有成,疫情對經濟影響可望在明年逐漸淡化,國際貿易也可望回到正常軌道。然考量疫情的緩解速度、美中對立態勢,將影響經濟復甦速度。未來半年影響台灣經濟情勢有:各國央行貨幣政策走向、台幣升值、美中衝突、區域自由貿易協定等,需持續關注。
以下為目前國內外預測機構對臺灣 2020 及 2021 兩年經濟成長率 ( % ) 之估計與預測。我們將即時修正估計值。
2020 | 2021 | |
主計總處 | 2.54 | 3.83 |
中華經濟研究院 | 2.38 | 3.73 |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 2.71 | 4.24 |
臺灣經濟研究院 | 1.91 | 4.01 |
臺灣綜合研究院 | 2.52 | 3.53 |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 | 0.00 | 3.20 |
亞洲開發銀行(ADB) | 1.70 | 3.30 |
環球透視公司(IHS Global Insight) | 2.36 | 3.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