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經濟最新動態
100.08
景氣領先指標(4 月)
(3 月份領先指標 99.96)
-2.87%
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0.78%)
3.50%
失業率(4 月)
( 3 月份失業率 3.56%)
-13.28%
出口值年增率(4 月)
( 3 月份出口值年增率 -19.07%)
2.35%
消費者物價上漲率(4 月)
( 3 月份消費者物價上漲率 2.35%)

國際經濟最新動態
1.6%
美國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0.9%)
3.7%
美國失業率(5 月)
(4 月份失業率 3.4%)
4.5%
大陸經濟成長率(第 1 季)
(第 4 季經濟成長率 2.9%)
8.48%
大陸出口值年增率(4 月)
( 3 月份出口值年增率 14.79%)

註︰ 表示與上月(或上季)同一數據比較起來,是上升增加()或下降減少()或持平()。

綜合分析報告( 2021 年 12 月)

本報告截稿日期為 2021 年 12 月 30 日。基本上,我們參酌過去 1 個多月來各項國際重要經濟指標以及主要國家經濟情勢的新進展,凝聚而整理出這份綜合報告。下次報告的截稿發佈日期預計是 2021 年 1 月 28 日。

一、國際經濟情勢與展望

1. 高通膨現象持續,變種病毒加深經濟前景不確定性

隨全球經濟復甦進程持續,部分新興市場及開發中國家於第 3 、 4 季達到復甦高峰;美、中等主要經濟體出現高通膨及成長趨緩跡象,並陸續啟動貨幣政策正常化,引發外界高度關注。新型變種 omicron 病毒於本 ( 12 ) 月蔓延全球,驅使部分國家重啟社交管制,衝擊國際貿易。世界貿易組織 ( WTO )於本 ( 12 ) 月指出,主要因供應鏈問題未解、omicron 病毒蔓延,2021 年第 3 季全球商品交易額下跌 0.8% ,其中歐洲部分大型經濟體受挫,恐影響全球貿易穩定性。雖種種不確定因素仍存,本月起美國港口疏通措施開始發酵,可望加速供應鏈瓶頸消退。

美國經濟部分,就業及出口皆穩定復甦,聯準會 ( FED ) 於本月暗示升息時程將近,貨幣政策轉趨明朗。美國 2021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為 4.9%,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12.2% 下降 7.3%。美國 11 月 CPI 上漲率為 6.8% ,較上月消費者物價上漲率 6.2% 上升 0.6% 。歐元區經濟部份,伴隨歐元區各國疫苗覆蓋率提升,商業活動回溫提升經濟成長動能,歐盟於上 ( 11 ) 月預測 2021 年經濟成長為 5.0% 。歐元區 2021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為 3.7%,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14.2% 下降 10.5%。歐元區 11 月 CPI 上漲率為 4.9%,較上月 CPI 上漲率 4.1% 上升 0.8%。

主要因能源緊缺情形持續,加以海外需求度過成長高峰,近月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第 3 季經濟成長率明顯趨緩。2021 年第 3 季中國經濟成長率為 4.9%,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7.9% 下降 3.0%。日本第 3 季經濟成長受到變種病毒衝擊,民間消費及出口疲弱,經濟成長衰退幅度大於外界預期。日本 2021 年第 3 季 GDP 成長率為 -3.6%,較上季 GDP 成長率 7.6% 轉為負成長 。日本物價方面, 11 月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 0.6% ,較上月消費者物價上漲率 0.1% 上升 0.5% 。至於我國 2021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初步統計為 3.70% ,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7.76% 下降4.06%。

隨各國政府挹注資金所產生效應逐漸消退,以及omicron 病毒加深經濟成長隱憂,OECD 所發布之全球景氣綜合領先指標於上 ( 11 ) 月下降 0.2 ,為 2020 年 5 月以來首度下降,顯示全球經濟復甦度過頂峰。 2021 年 11 月指標值為 100.7 。 2021 年 9 、 10 、 11 月指標值分別為 100.9 、 100.9 、 100.7。 IMF 目前對全球經濟成長的估計及預測: 2021 年 5.9%, 2022 年 4.9%。「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估計及預測 2021 年經濟成長率 5.6%, 2022 年 4.3% 。全球物價方面, IMF 預測 2021 年全球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 3.0% ,「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則預測為 3.8% 。

2. 美國 11 月通膨率攀升至 4.9%

美國景氣復甦態勢明顯,勞動市場亦持續改善,惟供應鏈問題仍存、年底需求旺盛下通膨數據進一步攀升,美國聯準會( FED ) 於本 ( 12 ) 月召開政策會議,決議維持基準利率於 0% 至 0.25% 區間,並加速縮減購債。此外聯準會調降 2021 年經濟成長預期,顯示在 omicron 病毒傳播風險及供應鏈瓶頸未解下,經濟成長隱憂仍存。美國 2021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為 4.9%,較上季 12.2% 下降 7.3% 。本 ( 12 ) 月公佈之 11 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 PMI ) 為 61.1;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 SMI ) 為 57.5 ,PMI上揚 0.3 、SMI下降 0.5,兩者皆處於 50 榮枯線之上,顯示景氣持續復甦。

進出口方面,伴隨世界各國疫苗施打普及,經濟復甦帶動對美國需求擴張,以原油、黃豆及工業機器等部門增長幅度最大。美國 10 月出口上揚、貿易逆差明顯縮減,商業活動持續復甦亦帶動進口額突破高點,惟供應鏈及塞港問題拖累進口,成長幅度略為縮減。美國 10 月出口成長率為 24.0%,較上月出口成長率 16.8% 上升 7.2%;進口成長率為 14.4%,較上月進口成長率 18.4% 下降 4%, 10 月貿易逆差為 866.67 億美元。 8 、 9 、 10 月之出口值成長率為 25.5% 、 16.8% 、 24.0% ; 進口值成長率為 20.8% 、 18.4% 、 14.4% 。

利率方面,美國聯準會 ( FED ) 於本 ( 12 ) 月決議維持聯邦基準利率區間於 0% ~ 0.25% 不變以及宣布加速縮減購債,將每月購債縮減規模自 150 億美元調升至 300 億美元,並暗示將於 2022 年進行 3 次升息,貨幣政策明朗化且符合外界預期。物價方面,在缺料情形與氣候因素影響下,能源與食品價格大幅上漲,帶動 11 月CPI 上漲率進一步攀升,租金、車輛價格亦同步上揚。美國本月核心 CPI 上漲率 為 4.9% ,較上月上漲率 4.6% 上升 0.3%。美國 11 月 CPI 上漲率為 6.8% ,較上月CPI上漲率 6.2% 上升 0.6% ,為近40年來高點。 9 、 10 、 11 月之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 5.4% 、 6.2% 、 6.8% 。

勞動市場方面,美國 11 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加 21萬人,其中以交通運輸、倉儲、商業服務行業等部門成長最為明顯;初次請領失業補助金人數下降、失業率亦降至近 20 個月最低點,顯示在企業拉抬薪資之下,勞動力緊缺情形有所改善。美國 11 月失業率 4.2% ,較上月失業率 4.6% 下降 0.4%。 9 、 10 、 11 月之失業率分別為 4.8% 、 4.6% 、 4.2% 。

股市方面,伴隨美國聯準會開始縮減購債、新型病毒 ( omicron ) 於美國蔓延,投資人擔憂情緒上升,美股指數於11 月連續震盪走弱。 9 、 10 、 11 月底之道瓊工業指數分別為 33,843.92 、 35,819.56 、 34,483.72 點,那斯達克指數為 14,448.60 、 15,498.40 、 15,537.70 點。至 12 月 28 日止,道瓊工業指數以及那斯達克指數收盤價分別為 36,302.38 、 15,871.26 。

IMF 估計及預測 2021 、 2022 年美國經濟成長率為 6.0% 、 5.2% 。「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估計及預測 2021 、 2022 年美國經濟成長率為 5.66% 、 4.28%。

3. 11 月歐元區 CPI 上漲率續升至近 20 年高點

國際貨幣基金 ( IMF ) 於本 ( 12 ) 月發布歐元區經濟評估報告,指出現今歐元區高通膨並未轉化為薪資急升現象,物價上揚主要仍受暫時性因素影響,建議政策應保持寬鬆,並針對不平等、貧困加劇情形進行改善。歐元區經濟復甦態勢穩健,惟 omicron 病毒傳播促使部分國家重啟管制政策,加深經濟復甦不確定性, IMF 表示有可能溫和下調對歐元區經濟預測。歐元區 2021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為 3.7%,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14.2% 下降 10.5%。法國 2021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 5.2%,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16.7% 下降 11.5%。德國 2021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 2.5%,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10.3% 下降 7.8% 。

勞動市場方面,歐元區勞動市場穩定回溫,失業率連續 6 月下降,惟近期 omicron 病毒造成疫情復燃,商業活動受到抑制,增添就業市場復甦隱憂。 10 月歐元區失業率 7.3%,較上月失業率 7.4% 下降 0.1%。其中,法國 10 月失業率 7.6%,較上月失業率 7.7% 下降 0.1%。德國 11 月失業率 5.3%,較上月失業率 5.4% 下降 0.1%。 8 、 9 、 10 月歐元區失業率分別為 7.5% 、 7.4% 、7.3%。

物價方面,主要因能源價格同比上漲 27%、國際油價居高,上 ( 11 ) 月歐元區 CPI上漲率進一步攀升,達到近 20 年高點。此外服務、非能源工業產品通貨膨脹率超過2%,引發外界擔憂情緒。對此,歐洲央行重申高通膨為暫時性現象,並表示為避免衝擊經濟復甦,近期將不會緊縮貨幣政策。歐元區11 月核心 CPI 上漲率初值為 2.6%,較上月核心 CPI 上漲率 2.0% 上升 0.6%。歐元區 11 月 CPI 上漲率為 4.9% ,較上月 CPI 上漲率 4.1% 上升 0.8% 。 9 、 10 、 11 月之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分別為 3.4% 、 4.1% 、 4.9% 。

股市方面,主要因新型變種病毒蔓延德、英等國,加深全球經濟復甦隱憂,引發投資人恐慌性拋售潮。德國 DAX 股價指數、英國金融時報指數同步下跌。 9 、 10 、 11 月底德國 DAX 股價指數 15,260.69 、 15,688.77 、 15,100.13 點,英國金融時報 7,086.42 、 7,237.57 、 7,059.45 點。匯市方面,歐元區通膨加劇,加以央行對於貨幣政策緊縮時程與成員國意見分歧,經濟前景不確定性提升帶動歐元走弱。 9 、 10 、 11 月底歐元兌美元匯價 1 歐元分別兌換 1.1605 、 1.1671 、 1.1329 美元。

IMF 估計及預測 2021 、 2022 年歐元區經濟成長率為 5.0% 、 4.3% 。「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則預測 2021 年歐元區經濟成長率為 5.2% 、3.7% 。

4. 日本持續施行大規模寬鬆政策

日本央行於本 ( 12 ) 月決議維持基準利率於 - 0.1% 、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目標於 0% 不變。相較於主要國家逐步緊縮貨幣政策,日本央行表示將持續施行寬鬆政策,以支持通膨上升至政策目標 2%。日本經濟自疫情中緩步復甦,繼岸田文雄於 10 月上任後提出大規模經濟振興政策,日本國會於 ( 12 ) 月批准約 36 兆日圓之大規模預算追加案,並表示將以充裕的資金挹注支撐經濟復甦動能。日本 2021 年第 3 季 GDP 成長率為 1.4%,較上季 GDP 成長率 7.6% 下降 6.2% 。

國際貿易方面,因晶片、零件緊缺所受到之衝擊開始消退,上 ( 11 ) 月日本出口再度呈現正成長,且增幅明顯擴大,其中汽車出口為 3 個月來首次呈現正成長。進口方面則受惠於國內景氣復甦、原物料價格居高,進口成長增幅擴大。日本 11 月出口成長率 20.5%,較上月出口成長率 9.4% 上升 11.1% 。 11 月進口成長率為 44.5%,較上月進口成長率 27.1% 上升 17.4% 。 11 月貿易收支為逆差 9548 億,較上月的貿易逆差 685 億日圓上升 8863 億 。 9 、 10 、 11 月之出口成長率分別為 13.0% 、 3.6% 、 20.5% ,進口成長率為 38.6% 、 27.1% 、 44.5% 。

勞動市場方面,緊急事態宣言解除帶動商業活動回溫, 惟日本 11 月失業率小幅回升,顯示疫情衝擊仍未完全復甦。 本 ( 12 ) 月公布之日本工業生產擴張,可望進一步提升就業市場回溫動能。日本 11 月失業率為 2.8% ,較上月失業率 2.7% 上升 0.1%。 11 月求才求職比為 1.15 ,與上月 1.15 持平 。 9 、 10 、 11 月失業率分別為 2.8% 、 2.7% 、 2.8% 。

物價方面,本 ( 12 ) 月日本央行公布 11 月企業物價指數上漲率 9%,創近 40 年來高點,顯示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漲、日圓持續貶值下,企業負擔增加。主要因日圓貶值帶動進口價格上升,11 月日本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 0.6% ,相較上月消費者物價上漲率 0.1% 上升 0.5%;核心 CPI上漲率為 0.5% ,為近兩年最大漲幅。 9 、 10 、 11 月之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分別為 0.2% 、 0.1% 、 0.6%。

股市方面,主要受美股牽動,加以日本政府加強邊境管制、外資流出等利空因素下,日經指數震盪下跌。 9 、 10 、 11 月底日經 225 指數分別收在 29,452.66 、 28,892.69 、 27,821.76點 。匯市方面,套利操作及一般民眾逢低買入日圓,持續加劇日圓貶值,日圓匯率於 11 月盤中一度下跌至近15 年新低。 9 、 10 、 11 月底匯率分別為 1 美元兌 111.87 、 113.60 、 113.18 日圓。

IMF 估計及預測 2021 、 2022 年日本經濟成長率為 2.4% 、 3.2% 。「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則預測 2021 、 2022 年日本經濟成長率為 1.88% 、 3.55%。

5. 中國央行將存款準備率調降 0.5% 。

中國恆大危機於本 ( 12 ) 月爆發,恆大地產正式宣布違約,影響整體金融穩定,加以近月經濟成長明顯減緩,中國央行於本月宣布全面下調存款準備率至 8.4% ,較原先準備率 8.9% 調降 0.5%, 且預計釋出約 1.2 兆長期資金,以維持資金流動性合理充裕,並引導金融機構合理配置、充分運用,支持中小企業及整體經濟成長。本 ( 10 ) 月公布,中國 2021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為 4.9%,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7.9% 減少 3.0 % 。

國際貿易方面, 中國 11 月機電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均增長,惟海外需求放緩、生產成本居高,整體出口成長有進一步放緩跡象。進口方面則因大宗原物料量減價揚,加上能源價格高漲,進口增幅高於預期。中國 11 月出口成長率為 21.4%,進口成長率為 31.7% 。 11 月出口值為 3,255.3 億美元,進口值為 2,538.1 億美元,貿易順差為 717.2 億美元。 9 、 10 、 11 月之出口成長率分別為 27.5% 、 20.7% 、 21.4% ;進口值成長率為 17.9% 、 20.7% 、 31.7% 。

物價方面,主要因上 ( 11 ) 月雞蛋、蔬菜等食品價格大幅上揚,加以去年低基期效應影響,物價連續兩月攀升至今 ( 2021 ) 年高點。 11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率 2.3%,較上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率 1.5% 上升 0.8%。 9 、 10 、 11 月之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分別為 0.7% 、 1.5% 、 2.3% 。

失業率方面,在經濟復甦趨緩、政府持續加強企業監管力道下,中國 16 至 24 歲年輕族群失業率不斷攀升,於上 ( 11 ) 月高達 14.3% 。為緩解營運壓力,近月多家房地產、娛樂等企業出現裁員潮,顯示雖整體城鎮失業率平穩,就業市場隱憂仍存。中國 2021 年第 3 季城鎮登記失業率為 3.9%,與上月持平。 2021 年第 1 、 2 、 3 季失業率分別為 3.9% 、 3.9% 、 3.9% 。

股市方面,上海 A 股、深圳 A 股在加密貨幣概念股上漲、房市政策放寬等利多因素支持下,整體指數緩步上揚。 9 、 10 、 11月底上海 A 股指數收在 3,739.57 、 3,717.82 、 3,735.22 點 ,深圳 A 股指數收在 2,506.09 、 2,511.37 、 2,636.28 點。匯市方面,主要因11 月出口表現優於預期,以及避險情緒升溫,人民幣續處近年來高點。 9 、 10 、 11 月底匯率分別為 1 美元兌 6.4626 、 6.4009 、 6.3701 人民幣。

IMF 預測 2021 、 2022 年中國經濟成長率為 8.0% 、 5.6% 。「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則預測 2021 、 2022 年中國經濟成長率為 8.08% 、 5.47% 。

6. 韓國、新加坡通膨攀升至歷史高點

韓國央行於上 ( 11 ) 月宣布將基準利率由 0.75% 調升至 1%,為今 ( 2021 ) 年 8 月以來第 2 度升息。韓國整體經濟穩健復甦,受惠全球製造業需求暢旺,出口規模持續擴張,惟通膨攀升至歷史高點,加深復甦隱憂。韓國 2021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為 4.0%,相對於上季經濟成長率 6.0% 下降 2.0% 。新加坡經濟穩健復甦,受惠於電子產品接單暢旺, 11 月製造業產值大幅增長,推升整體出口,惟 11 月通膨突破近 9 年高點,加以 omicron 疫情確診人數激增,增加經濟前景不確定性。新加坡 2021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為 6.5% ,相對於上季經濟成長率 14.7% 下降 8.2%。香港經濟穩健成長,出口呈擴張態勢,惟整體經濟受到中國牽動,外界預期未來經濟成長面臨下行壓力。香港 2021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 5.4%,相對於上季經濟成長率 7.6% 下降 2.2% 。

貿易方面,韓國外銷暢旺,半導體、造船及汽車等部門出口擴張,可望推升全年出口至歷史新高;新加坡受惠於主要出口國中國需求上升,電子產品出口明顯成長;香港方面,主要因去年低基期效應,出口成長提升。香港 11 月出口年增率 25.0%,較上月出口年增率 21.4% 上升 3.6%。新加坡 11 月出口年增率為 31.3% ,較上月出口年增率 22.6% 上升 8.7% 。韓國 11 月出口年增率 31.8% ,較上月出口年增率 24.0% 上升 7.8% 。 9 、 10 、 11 月出口成長率:香港為 16.5% 、 21.4% 、 25.0% ;新加坡為 17.4% 、 18.6% 、 22.6% ; 韓國出口成長率為 34.7% 、 16.9% 、 24.0% 。

勞動市場方面, 韓國整體經濟穩健回溫,就業人數連續 9 個月上揚、失業率回落,惟近期當地疫情升溫,餐飲、住宿等部門就業情形較為疲弱。韓國 11 月失業率為 2.6%,較上月失業率 2.8% 下降 0.2%。香港經濟穩健復甦,就業市場亦持續回溫,多數部門失業率連續數月下降,其中以零售、住宿降幅最為明顯。香港 11 月失業率 4.1% ,較上月失業率 4.3% 下降 0.2%。 9 、 10 、 11 月韓國失業率分別為 2.7% 、 2.8% 、 2.6% ;香港為 4.5% 、 4.3% 、 4.1%。伴隨新加坡經濟穩健復甦,新加坡 2021 年第 3 季失業率為 2.6%,較上季失業率 2.7% 下降 0.1%。

股市方面,韓國、新加坡、香港面臨 omicron 病毒蔓延、經濟成長放緩疑慮等多空因素影響,指數均呈走跌趨勢。韓國股市利空因素有政府實施房市投資管制、記憶體晶片價格下跌、及外界預期等,帶動指數持續下行;香港股市則受到恆大、滴滴出行、阿里巴巴等產業巨頭危機牽動,打擊投資人信心。 9 、 10 、 11 月底韓國股價指數收在 3,068.82 、 2,970.68 、 2,839.01 點;香港恆生指數收在 24,575.64 、 25,377.24 、 23,475.26 點;新加坡股價指數則收在 3,086.70 、 3,198.17 、 3,041.29 點。

匯市方面,受到 omicron 病毒蔓延引發恐慌情緒,近兩月亞洲貨幣主要呈現震盪走弱。 9 、 10 、 11 月底之匯率分別為 1 美元兌 7.7878 、 7.7755 、 7.8007 港幣; 1 美元兌 1184.0 、 1168.6 、 1187.9 韓圜; 1 美元兌 1.3435 、 1.3609 、 1.3689 新加坡幣。

IMF 預測 2021 及 2022 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韓國 4.3% 、 2.8% ;新加坡 6.3% 、 3.6% ;香港 6.4% 、 3.8% 。「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預測 2021 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韓國 4.0% 、 3.0% ;新加坡 6.6% 、 3.9 ;香港 6.6% 、 3.2% 。

7. 新型變種株病毒推升擔憂情緒,油價自高點走跌

原油方面,近月來原油供應緊缺及全球需求擴張,帶動油價維持於歷史高點,惟 11 月下旬新變種株病毒 ( omicron ) 蔓延,挫傷投資人信心,引起恐慌性拋售,原油價格連續震盪走跌。 9 、 10 、 11 月底布蘭特原油價格分別為 78.35 、 83.25 、 70.09 美元/桶, WTI 原油價格則為 70.56 、 82.66 、 69.95 美元/桶。

黃金方面,主要因上月美國、歐元區通膨數據持續走升,推升外界擔憂情緒。避險需求擴張下,金價首先上揚,後因美聯準會宣布啟動縮減購債抵消部分漲幅。 9 、 10 、 11 月底之金價分別收在每盎司 1,758.20 、 1,785.30 、 1,775.70 美元。

二、國內經濟情勢與展望

1. 央行決議維持政策利率不變

伴隨年底外需強勁,以及振興政策發酵下,內需及出口同步擴張。國內民間消費成長動能釋放、商業活動明顯回溫,惟各部門復甦力道不一,服務業景氣於第三季呈衰退趨勢,回溫動能仍待釋放。中央銀行於本 ( 12 ) 月決議維持重貼現率 1.125%、擔保放款融通利率 1.5% 及短期融通利率 3.375% 不變,並表示通膨現象仍屬溫和,通膨率預期於 2022 年回降。主計總處於上 ( 11 ) 月公布台灣第 3 季經濟成長率初步統計值為 3.70% ,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7.76% 下降 3.63% 。主計處預測我國 2021 年經濟成長率為 6.09%,較 8 月預估值上修 0.21%; 2022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為 4.15% 。其他機構對我國 2021 年經濟預測: IMF 預測值為 5.86% ,「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預測值為 6.00%。

11 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 38 分,較上月 39 分 下降 1 分,燈號續呈紅燈。領先指標、同時指標連續 4 月同步上揚,顯示景氣復甦態勢不減。其中餐飲、零售部門受到振興券、年末周年慶刺激,營業額擴張;海關出口值則受惠年底備貨需求增加,由黃紅燈轉呈紅燈。展望未來,伴隨全球景氣持續復甦、半導體大廠持續擴大供應鏈產能,出口及民間投資可望進一步擴張;內需方面,國內疫情穩定,民間消費在社交管制逐步解封下穩健回溫,復甦動能可望增強。本 ( 12 ) 月底最新公布之 9 、 10 、 11 月之景氣領先指標值 ( 不含趨勢指數 ) 分別為 102.88 、 103.79 、103.11 。

2. 振興政策發酵,民間消費可望強勁回溫

民間消費方面,受限於社交管制漸進式解封,第 3 季民間消費負成長 5.60% ,較上季民間消費負成長 0.46% 減幅擴大。惟振興措施下消費遞延與回補效果發酵,民間消費可望於第 4 季至明 ( 2022 ) 年回升,支持經濟成長。主計總處於上 ( 11 ) 月預測 2021 年民間消費成長率為 0.07%, 2022 年全年民間消費成長率預估為5.36%。

民間投資方面,在海外需求擴張,推升資通信、新興科技產品出口下,半導體及科技大廠持續進行產能擴增,帶動下半年來民間投資強勁成長,成為支持 2021 年經濟成長主力。主計總處於上 ( 11 ) 月預測 2021 年民間投資成長率為 18.88%, 2022 年全年民間投資成長率預估為 2.52% 。

3. 11 月出口額續創新高

出口方面,受惠於終端需求擴張、數位轉型、新興科技應用發展,加以先前因缺料情形拖延之訂單陸續出貨,上 ( 11 ) 月出口額續創歷年新高,以金屬製品、電子製品部門出口成長明顯。11 月總出口為 415.8 億美元,較上年同月增 30.2% 。進口方面則因出口引申需求、廠商購置半導體設備、原物料價格居高等因素,推升進口成長。 11 月進口金額為 358.6 億美元,較上年同月增 33.8 %。 9 、 10 、 11 月之出口成長率分別為 29.1% 、24.6% 、 30.2% ,進口成長率則為 40.4% 、 37.4% 、 33.8 % 。

外銷訂單方面,主要因國際油價及原物料價格高漲,加以年底備貨需求旺盛,推升 11 月外銷訂單,達連續 21 月正成長,其中以化學品、基本金屬受惠全球景氣回溫及基礎建設需求,上漲幅度最大。11 月外銷訂單 655.0 億美元,較上年同月增 13.4%。展望未來,伴隨時序將邁入春節旺季、5G 通訊、高效能運算等需求擴張,加以各國基建需求持續發酵,可望支撐外銷訂單進一步上揚。 9 、 10 、 11 月之外銷訂單年增率分別為 25.7% 、 14.6% 、 13.4% 。

4. 11 月 ( 經季節調整 ) 失業率降至近 3 年低點

就業方面,伴隨經濟回溫,失業率持續回落。上 ( 11 ) 月季調後失業率達近三年新低、就業人數增加,顯示勞動市場明顯改善。惟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者增加 2.2 萬人,且零售、餐飲部門就業人數緊縮,顯示疫情對就業市場衝擊衝擊並未完全消退。11 月失業率為 3.66% ,較上月失業率 3.83% 下降 0.17 % 。失業人數為 43 萬 6 千人,較上月減少 2 萬。扣除季節性因素,季調後失業率為 3.71% ,較上月季調後失業率 3.84% 下降 0.13 % 。 9 、 10 、 11 月之失業率分別為 3.96% 、 3.83% 、 3.66%。

物價方面,主要因低基期效應仍存,以及油料費居高帶動交通、機票物價上揚, CPI上升至近 9 年高點,主計總處於本月 ( 12 ) 表示核心CPI上漲仍屬溫和,非高通膨現象,且伴隨近期國際油價升幅趨於平穩, 物價上漲壓力有望舒緩。11 月 CPI 較上年同月漲 2.84%。若扣除蔬菜水果、能源後之 11 月份核心CPI,則漲 1.49%。 9 、 10 、 11月之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分別為 2.62% 、 2.58 、 2.84% 。

股市方面, 伴隨台灣經濟穩健復甦、科技業大廠在地深化投資,景氣前景樂觀下,台股指數自 10 月起連續上揚,於本 ( 12 ) 月攀升至今年高點。 10 、 11 、 12 月底之國內股市加權指數各為 17,041.63 、 17,427.76 、 18,248.28 。匯率方面,美元走強、年底進入出口商拋匯旺季等因素交錯下, 11 月至 12 月匯率呈震盪整理態勢。 10 、 11 、 12 月底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分別為 1 美元兌 27.80 、 27.73 、 27.69 新台幣。

利率方面,雖全球高通膨情形持續,鑒於國內通膨相對溫和,為維持物價穩定及金融穩定,央行於 12 月理監事聯席會議決議延續寬鬆貨幣政策,維持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於 1.125% 、 1.5% 及 3.375% 不變。 11 月份金融業隔夜拆款利率最高為 0.084%,最低為 0.080%,加權平均利率為0.082%,較上月下降 0.001% 。

5. 國內經濟展望

我國 2021 年第 3 季經濟成長率 3.70% ,較上季經濟成長率 7.76% 下降 4.06%。主計總處預測 2021 年經濟成長率為 6.09%。IMF 預測我國 2021 年經濟成長率為 5.86% ,「環球透視」(IHS Markit)公司預測為 6.00%。

展望未來,疫情衝擊效應逐漸消退,且政府振興措施逐漸發酵,民間消費可望穩健復甦,推升 2022 年經濟成長。伴隨今年以來半導體持續擴增產能及發展先進製程、5G與綠能等新興應用發展,可望維繫出口動能,惟美中貿易談判持續,恐影響全球供應鏈布局及外銷接單穩定性。未來半年影響台灣經濟情勢有:美國央行升息時程、變種病毒疫情演變、國際通膨壓力,需持續關注。

以下為目前國內外預測機構對臺灣 2021 及 2022 兩年經濟成長率 ( % ) 之估計與預測。我們將即時修正估計值。

  2021     2022  
主計總處 6.09 4.15
中華經濟研究院 6.05 3.67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6.04 3.85
臺灣經濟研究院 6.10 4.10
臺灣綜合研究院 6.07 4.05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 5.86 3.34
亞洲開發銀行(ADB) 6.20 3.00
環球透視公司(IHS Global Insight) 6.00 3.16